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2-11-07 09:30:36于芳沧
系统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阴道内检验法细菌性

于芳沧

曹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菏泽 274400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临床常见疾病,使患者出现阴道菌群紊乱情况,可降低患者阴道内有益菌,且极易被致病菌所代替[1]。细菌性阴道炎这一妇科常见疾病,受病情进展缓慢、无明显临床特征等因素影响,难以引起重视,当临床症状明显时,则可能已进展为盆腔炎、宫颈炎等疾病,病情严重时甚至诱发不孕[2]。所以,考虑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早接受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保障其生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临床治疗阴道炎疾病的关键是及时诊断患者病情,并准确掌握病情进展。白带常规检查是当前妇科验证的常用辅助检查方式,可通过检查患者阴道分泌物,掌握患者阴道感染类型及感染情况。细菌培养法作为阴道炎疾病的一种常用诊断方法,随其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需耗费较长时间,且阳性检出率不高,不少患者需要接受多次细菌培养检验方可确诊[3]。PCR检验法作为一种近年来新兴的检验方法,其在临床应用广泛。为深入研究细菌性阴道炎疾病的最佳检验方式,本研究对2021年1—12月来曹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就诊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检验,对比两种检验结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本院就诊的12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集患者阴道分泌物,其中对照组(60例)接受细节培养法检测,年龄23~45岁,平均(33.68±1.4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2.54±0.51)年。观察组(60例)接受PCR检验法检测,年龄23~44岁,平均(33.17±1.56)岁;病程3个月~3.5年,平均(2.61±0.43)年。以影像学联合实验室检查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两组患者中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纳特菌患者均有20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家属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细菌性阴道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均伴随白带瘙痒、气味异常、灼热、阴道黏膜糜烂等临床表现。排除标准:①患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受损者;②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精神障碍者;③参与研究前10 d使用过抗菌药物、哺乳期、妊娠期者。

1.3 方法

患者取截石位,采取无菌阴道镜,暴露宫颈,使用棉签在患者阴道穹隆位置蘸取阴道分泌物,再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实施PCR检验法与细菌培养法检验。

1.3.1 PCR检验法将观察组300 mL阴道分泌物放入900 mL生理盐水中,使用离心机离心,并调整其转速为10000 r/min,离心13 min,清除其上清液,再加入组织裂解液,并进行迅速搅拌,使其处于均匀状态。将其置入温度为90℃容器中,进行14 min加热,随后再使用离心机离心,调整其转速为10000 r/min,离心8 min。待完成离心,去少量上清液,制作出DNA模板,同时对比检验细菌阴性与阳性,以制作阴性为对症,整个过程中,除不加入DNA模板外,其他均相同。随后进行PCR扩增、产物检查,再加入缓冲对、引物及模板,取24 μL无菌离子水,使用32 μL无菌液状石蜡覆盖其表面,然后进入PCR循环阶段。

1.3.2细菌培养法使用高压蒸汽锅对检验所用工具进行消毒、灭菌操作,再选择适宜的培养基配方,调制出适宜阴道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取出患者阴道分泌物,置于无菌器皿内。在保证无菌条件下,接种分泌物,并置于培养液中,再对无菌接种分泌物实施细菌分离。随后将分离所得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孵育箱内,将温度保持在34℃左右。44 h后,使用显微镜对细菌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与监测,当培养液中培育出菌落,挑选出灰色、光滑、半透明的水滴状菌落,对其进行生化检验,确保整个检验过程与检验结果均满足生化检验标准。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患者阳性检出率:细菌培养阳性检验标准:当其具有典型菌落,且菌落呈(+)阳性;PCR阳性标准:当其边缘整齐,且条带宽度<1 mm。②对比两组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特纳菌的实际检出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验方法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 两组细菌检出情况对比

观察组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特纳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阴道疾病发病率正呈升高趋势,且患病人数逐渐增加[4]。阴道炎作为临床常见妇科疾病,通常是由阴道内寄生菌群失衡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炎则多是由阴道加特纳菌引起的,其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女性受社会环境、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影响,其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正逐渐升高,除给女性的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带来不便外,还限制了患者正常社会交往[5]。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伴有外阴瘙痒、白带异味等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与患者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性生活不洁等因素有关,出现阴道菌群失衡情况[6-7]。白带分泌物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女性身体状况,如果出现白带分泌异常,需及时来院检查。

阴道内各类菌群能够达到相关制衡作用,使阴道pH值处于合理范围,通过保持阴道内环境稳定,达到抑制部分致病菌滋生的作用[8]。处于平衡状态下的阴道菌群,其所分泌的物质,对阴道内环境具有稳定作用,有助于保障女性阴道健康,但一旦出现阴道菌群失衡,则会导致阴道杆菌出现大量死亡情况,这给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滋生与繁殖环境,不仅限制了阴道上皮细胞的屏障、保护作用,还极易引发细菌性阴道炎疾病[9-10]。由于阴道内上皮细胞环境属于弱酸性,可对阴道细菌疾病产生病理改变,起到保护作用;而当致病菌侵袭表面抗原,则会改变患者阴道内pH值,降低阴道杆菌数量,增加病菌数量,消耗掉许多营养成分,降低正常上皮细胞新陈代谢能力,从而使其失去了良好的保护作用[11-12]。

阴道细菌给女性健康、工作及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想要迅速鉴别出细菌种类,改进细菌检验操作方法十分必要,不仅能给医师诊断病情提供便利条件,还便于医师给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13]。不少研究指出,女性阴道内菌群失衡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阴道杆菌出现大量死亡,不仅损耗大量糖原等营养物质,还易引起阴道内酸碱失衡,使阴道上皮细胞失去保护作用,诱发白带增多、阴道炎等常见妇科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限制生活质量[14]。所以,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持阴道内菌群正常与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外阴清洗习惯。因此,选择一种高效、合理的检验方法,对提升检验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阴道分泌物作为妇科判断女性阴道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检查手段,借助该检查方式,不仅能全面了解阴道内膜炎性感染状况与菌群失调状况,还能帮助医师准确评估阴道炎预后质量及治疗干预方案[15]。所以,给患者寻求一种良好的检验方式,对判断其感染情况、判定致病菌具有重要意义。

细菌培养法这一临床常用检验方式,是当前临床用于检验阴道细菌的金标准,但随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该检验方式也暴露诸多缺点:①细菌培养法不仅需要一定培养条件,其操作步骤也较为复杂,如果培养环节存在污染,则会诱发交叉感染,除降低检验结果准确度,还会给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②细菌培养法培养时间较长,其培养时间一般需要>48 h;③细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较低,且其检测结果需要进行反复核实方可确诊。

PCR检验法是一种阳性检出率较高的荧光定量检测法,在当前女性阴道细菌检测中应用广泛。和细菌培养法相比,PCR检验法更具检测优势:①PCR检验法操作步骤较为简单,且对实验室要求不高;②PCR检验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整体检验时间也较短,且阳性检出率更高。

研究结果表明,经PCR检验,观察组阳性检出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阴道细菌检验中,PCR检验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优于细菌培养法。这与闫清[16]“研究组经检验,患者阳性率90%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观察组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特纳菌检出率分别为95.00%、90.00%、90.00%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PCR检验法应用于阴道细菌检验中,其检出能力显著强于细菌培养法。本研究结果表明阴道细菌检验中采取PCR检验法后,肠球菌、加特纳菌、棒状杆菌这3种菌阳性率得到了大幅提升,进一步表明PCR检验法的检验结果效率更高,具有较大的优越性。PCR检验法作为一项新型检验技术,其PCR灵敏性、DNA特异性杂交等特征更加明显,作为一种DNA特异片段,通常是体外酶合成的,整个过程一般是由DND变形、退热、延伸3个步骤构成的,经过这一循环过程,有助于增加标本中DNA含量,且PCR技术检验结果也较优,检出率也较高,操作方法也较为简便。和PCR检验法相比,细菌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不高,是一种由人工培养方式开展的细菌生长繁殖方法,受阴道细菌种类多、数量大等因素影响,检验误诊率较高,且对光照、温度、pH7.0等环境要求较高。细菌培养法受培养时间长、操作方法复杂、实验室标准要求较高等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医院难以开展此项技术,所以,通常被PCR技术所代替。这与杨宇[17]“患者经PCR检验组,棒状杆菌、肠球菌、加特纳菌检验准确性为28.87%、26.80%、34.02%高于细菌培养组(P<0.05)”的研究结果相符合。PCR检验法可借助离心分离操作,对菌群进行隔离处理,可最大限度降低菌群状态的扰乱情况,通过将菌群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能够准确检测出患者菌群情况[18]。由于PCR检验法检测过程并无复杂操作过程,且对设备要求不高,检验过程中仅需遵循无菌操作要求,不仅能避免发生细菌感染,还能防止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本研究受检测时间等因素影响,尚未对其他检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与对比,所以仍需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综上所述,阴道细菌检验中采取PCR检验法,其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取得了不错的检验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

猜你喜欢
阴道内检验法细菌性
阴道内用药牢记四件事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22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老年阴道炎患者慎用洗必泰
金秋(2019年12期)2019-01-13 15:29:32
老年阴道炎莫要滥用抗生素
家庭医学(2018年4期)2018-07-18 04:31:58
PCR 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关于协方差的U统计量检验法
阿基米德Copula函数的拟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