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实施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2-11-07 09:23:30王健胡北王宁王浩
系统医学 2022年17期
关键词:疼痛感麻醉神经

王健,胡北,王宁,王浩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麻醉科,江苏宿迁 223800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属于急性皮肤病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特征[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HZ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以疱疹痊愈后患者仍出现神经疼痛症状为主要表现,且持续时间>30 d,部分患者疼痛症状甚至持续数年,疼痛常呈跳痛、刺痛及灼痛等[2]。以往,临床多采取药物、神经调控和物理治疗等方案治疗该疾病,以上疗法虽可减轻患者疼痛感,但疗效均欠佳[3]。目前,改良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modified-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anesthesia,MPNBA)作为PHN新型疗法中的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不良反应少、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相关报道较少[4]。本研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于2019年6月—2021年3月收 治的124例PHN患者为 研究对象,研究PHN应用MPNBA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PHN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23~86岁,平均(42.29±3.16)岁;病程1~2个月,平均(1.54±0.21)个月。观察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25~87岁,平均(42.43±3.26)岁;病程1~3个月,平均(1.65±0.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PHN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患者影像学检查或病历等资料完整;④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系统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②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③存在腰椎畸形者;④中途退出者;⑤存在手术禁忌证者。

1.3 方法

对照组行ENBA治疗,选取疱疹分布区域,进行硬膜外置管,深度为4~5 cm,行硬膜外神经持续性组织麻醉,药物选用罗哌卡因(批准文号H20140764;规格:10 mL∶75 mg)、维生素B12(批准文号H35020770;规格1 mL∶0.5 mg)、利多卡因(批准文号H11022486)和维生素B6(国药准字H32021842;规格1 mL∶50 mg),剂量分别为15 mL、10 mL、1 mg和100 mg,持续泵注,输注速度为5 mL/h。

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行MPNBA,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体位,选取疱疹分布区域,腰椎棘突侧面约1 cm部位,于压痛敏感区进针,保持针头与皮肤垂直,深度为1.5~2 cm,直至椎板骨面,药物选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剂量分别为4 mL、2 mL、0.5 mg和50 mg,各节段均需注入5 mL药液。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刺痛、灼痛及跳痛等症状消失,无疼痛感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有效率×100.00%。

②疼痛度:由护理人员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评估患者疼痛度,总分10分,评分与疼痛度成正比。

③睡眠质量:由护理人员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评估睡眠情况,总分21分,评分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④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随访,记录尿潴留、局部红肿、眩晕、低血压及恶心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82.26%)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VAS、PSQI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V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PSQ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VAS、PSQI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2)观察组(n=62)t值P值VAS评分治疗前4.24±1.254.38±1.040.6770.499治疗后2.25±0.621.34±0.2110.946<0.001 PSQI评分治疗前14.25±2.5514.34±2.390.2020.839治疗后7.35±1.055.13±1.0411.828<0.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与对照组(16.13%)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3 讨论

HZ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多见于老年人群,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有关。研究发现,HZ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痛觉过敏情况,且年龄>60岁患者的PHN发生率高达70%[5]。PHN多由HZ治疗效果欠佳或未及时治疗而引起,其疼痛感明显,且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6]。目前,临床用以治疗PHN的主要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椎管内治疗等,旨在缓解患者疼痛感,但疗效欠佳,并发症较多,如头晕、气胸等,且具有较高复发率,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7]。近年临床多项报道指出,神经阻滞应用于PHN临床治疗,可有效阻断痛觉神经传导,以减轻患者疼痛感,而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较多,不同方案疗效不一,需慎重选择[8]。

本研究中观察组行MPNBA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的82.26%;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PSQI评分分别为(1.34±0.21)分、(5.13±1.0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5±0.62)分、(7.35±1.05)分(P<0.05);与 对 照 组(16.13%)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22%)更低(P<0.05);王松清[9]选取76例PHN患者开展研究,研究组38例患者行胸椎旁路神经阻滞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7%,高于对照组的76.32%,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有7.89%,低于对照组的28.9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MPNBA用于治疗PHN,可促进疗效提高,减少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疼痛度,促进睡眠质量改善。究其原因,MPNBA主要对脊神经节的分支进行麻醉操作,而大量资料显示,脊神经节分支中包括前支、后支及脊膜支等,而后支又具有内侧和外侧支,其中外侧支分布有大量的感觉纤维,多位于人体背部皮肤,而皮肤异常感觉区域多集中于处在后支支配区的组织,且其是皮肤异常感觉的主要区域之一[10-12]。因此,临床认为该部位后支内侧支是PHN的病变神经,应用MPNBA治疗,可阻断病变神经痛觉传导,不仅能促进人体微循环,还能减轻血管痉挛情况,以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达到修复神经的目的[13]。其次,MPNBA治疗中所用的维生素药物如B6、B12等,均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可有效增加人体血流量,并对交感神经产生阻滞作用,以发挥出强效止痛效果,且可减轻神经炎症,以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14-15]。同时,MPNBA属于微创疗法中的一种,通过将镇静药物推注入胸椎旁神经,可阻断中枢神经对于痛觉信号的传递作用,于短时间内取得良好镇痛效果。与常规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MPNBA具有镇痛效果好、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等优点。本研究中所用镇痛药物为利多卡因,该种药物是临床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可迅速对中枢系统兴奋产生抑制,且作用时间较长,可长效阻断病理性疼痛[1]。此外,MPNBA可对疼痛恶性循环产生抑制,以降低中枢神经敏感性,有利于减轻水肿程度,并消除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肌肉放松,对于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致痛物质代谢,以减轻疼痛感[16-17]。

综上所述,PHN应用MPNBA治疗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猜你喜欢
疼痛感麻醉神经
新材料作文“疼痛感”模拟实战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 01:38:14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神经”病友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