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我国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现的思考

2022-11-07 03:06魏佳
剧影月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二度演唱者表演艺术

■魏佳

声乐表演艺术通过将原本书面结构化的音乐作品以演唱者二度创作的形式转化为流动的音响结构存在,这不仅是二度创作过程中对声乐作品核心结构的展现,更是演唱者在探索声乐艺术过程中演唱者对声乐作品所持的特有审美观。将歌词结构与音响结构有机结合,使原来的声乐作品焕然一新,并且在实践演唱环节中,从听众欣赏、演唱者二度创作的实际过程中,体现声乐表演的审美功能。在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中,演唱者以主导的意念为统领来表达情感,对声乐作品的构造进行解读。这种以主观为驱动的二度创作声乐活动,都在我们研究审美体现的范围之列。二度创作首要达到的两项基本要求:一是尽最大化地还原作品,诠释作品原意;二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原书本上结构化的音乐作品活灵活现地转化为流动的音响作品。为达到这两点要求,不仅需要考验演唱者掌握的技艺水平包括语音、音节、语义、形与神,而且涉及演唱者对情感处理的把控和舞台上的心理调节能力。为抓住作品的形与神,演唱者不仅要领会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客观事物的精神风貌,最重要的是在表演过程中,基于作品本意的前提下,展现演唱者的审美情感。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美的声腔要求一直都是“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因此在实际演唱中,演唱者需要充分依据字音、地方戏剧特色,调动人声嗓音的手段表达出准确的思想感情,美化语言艺术。以湖北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为例,自1958年首排至今,已多次改编和创作。1958 年版的《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在演唱时采用湖北特色的咬字发音方式,在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中,歌词“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水”发音为“sui”,“啊”发音为“na”;歌词“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出”发音为“cu”;歌词“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深”发音为“sen”。在歌曲《没有眼泪,没有悲伤》中,歌词“喝的是湖中水”,“喝”发音为“huo”;歌词“韩英我加入了共产党”,“入”发音为“yu”。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在发声的方法上深受民歌、传统戏曲唱法的影响。从审美角度来看,王玉珍行腔朴实自然,贴近湖北方言的韵味,能够走入人民群众的内心。在声音的位置上,王玉珍从头至尾使用了头腔共鸣,位置靠前,使得声音更加明亮,具有穿透性。在咬字处理方面,王玉珍对字音有着严格的把控,吐字清晰洪亮,收尾干净,特别的是,为了增加当地的民族特色,王玉珍在咬字时采用了湖北特色的发音方式,并融合了传统戏曲的韵味,表现出了强烈的湖北风味。正是王玉珍结合当地传统语音特色,较口语化的处理,切身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环境,使得人民群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人物心境,融入于情节中,产生直接的心灵触碰,带来精神深处的共鸣。对比国家大剧院复排版本的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吴娜在保留传统戏曲特点外,在歌唱语言上改为普通话,利于新时代的观众在欣赏歌剧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作品。从审美角度来看,与日常生活相适配的普通话更易于新时代观众欣赏作品、面对面地与舞台交流。这种“二度创作”即表演者对歌词语言方式的艺术处理,加强了观众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让观众感同身受。从两部民族歌剧的反响来看,1958年版的《洪湖赤卫队》让观众更加记忆犹新,反响强烈。一部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最重要的是表现其民族性,声腔的表达是作品独特的魅力。依照词的咬字、吐字习惯进而对音调产生影响,采用地方特色的行腔,抓住作品的形与神,这种地方戏剧特色正是中国民族色彩的体现。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极大地释放了我国民族歌剧的审美功能,以音乐展现多元的文化符号。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歌唱者是在遵循原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主观想法上进行“二度创作”,也就是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这种以主观意念为导向的再创造,我们把它称为“实”。此外,音乐作品这一客体事物通过传导媒介传入听众的耳朵,唤起听众的审美注意力,产生一种对音乐主观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这种审美活动是复杂的、多变的。于听众而言,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所唤起的审美心理活动与表演者再创作的心理路程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这种虚无的音乐审美欣赏过程,我们又把它称为“虚”。首先,我们在“二度创作”中发现了表演者的审美思想价值。歌唱者的“二度创作”是在把握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歌唱者们需要了解作品背景、思想内涵,对作品的内容进行准确的阐释,掌握作品的风格基调。在完成以上严密的研究后,根据歌唱者成熟的表演能力进行再创造,在声乐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新颖的形体表演动作、声音音色及舞台风格。

由舒楠作曲的《灯火里的中国》,作者明言创作这首歌曲的初衷旨在歌颂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展现人民灯火般灿烂的脸庞。作为春晚的必选节目,幕后几位参与创作者们采用了一男一女的对唱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品选用两位不同唱法的音乐家,一位是通俗唱法,另外一位是民歌唱法。演唱过程中,歌唱家张也沿用淳朴的民歌唱法演唱,与周深空灵的通俗演唱手法相融合,以舒缓、细腻、温暖又不失有力为基调,在歌曲结尾的吟唱中,双声部的演唱时二人分工明确,张也负责低声部,夯实歌曲柔美悠扬的基调,紧接周深一连串的高音,将歌曲的气氛烘托到了高点。宽阔的音域体现音乐作品的大气磅礴,与作品的主题即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欣然向往相呼应。在舞台美术上,舞蹈演员身着发光的灯笼服饰,与歌唱者们一同在舞台上升起,背景选用XR(扩展现实)技术,真实还原城市夜幕下的街市景色,打造了一个极具科技感又贴近生活的舞台。为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在综合创造中也包含了形体美,男女歌唱演员在演唱中全程面带微笑,时不时地四目对视,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塑造着和谐、温情的气氛。挺拔的身姿、举手投足间的优雅,给人以美感,展现了风度仪表美。演员的形体美也同样对舞台表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灯火里的中国》以出彩的演出迅速引发学唱热潮,有听众听完歌曲后,脑海展现了鲜活的画面,写道“仿佛看到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的飞速进步,从一个个燃油灯的小村落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有的听众在闭眼欣赏作品时,脑海中浮现“万家灯火,家家团圆的温馨画面。”除了一般审美感知、联想与情感体验等共性因素外,不同听众的欣赏水平、习惯、趣味、联想等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声乐表演艺术也在不断演变与发展。声乐表演艺术不仅是人类杰出的创造,更是反映人类精神生活的载体,不仅在声乐表演的活动中体现声乐的审美功能与价值,甚至体现了人类对情感表达的积极和自我创造。声乐表演艺术所代表的“文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发展,是一切声乐活动与实践的总和,且具有广泛的听众类型,结合不同的审美需求、审美情趣、所处的社会条件,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声乐审美主体。比如,原始社会声乐艺术的诞生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命存在,是为获取生活资料而进行的各种劳动活动的声乐艺术;婴幼儿由于年纪尚小没有音乐感知力,但他们能够在有节奏的拍抚和轻声细语的哼唱中安然入睡,即满足了生理与心理的平衡。而当下不少艺术工作者们通过复排民族歌剧来铭记人民经久不衰的民族精神,歌颂祖国伟大复兴的新局面,其间对歌剧创造性的改编则展现了人们新时代下的审美变化。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拥有便利的渠道去欣赏音乐,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欣赏声乐艺术,可以走入大剧院、音乐厅、演播厅等场所近距离地欣赏声乐表演艺术。世界各地的声乐大奖赛也遍地开花,声乐表演艺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大众在观赏声乐表演时也受到声乐文化审美导向的影响,所以对于声乐文化创作者们来说,为大众审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表演者在创作过程中的首要原则是必须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不能偏离词曲创作者的创作意图,真实地再现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秉持真实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要注重表演技巧和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正确的演唱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从而促进我国声乐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二度演唱者表演艺术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图说·“梅”开二度
论发声练习与歌唱的关系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沪指二度回升 逢高宜减仓
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