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顿珠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拉孜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 边坝 855500)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青稞是属于一年生草本,须根外面可具砂套。秆直立,丛生,高约60~80cm,通常具2~3节。叶鞘松弛,基生者常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约3mm;叶片扁平,质软,长8~18cm,宽3~9mm,微粗糙,边缘之基部有时疏生纤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5~20cm,枝有角棱,刺状,粗糙;小穗含3~6小花,长2~4cm;小穗轴坚韧,无毛,常弯曲,第一节间长达1cm;颖草质,几相等,长15~25mm,具7~11脉;外稃无毛,草质而较柔软,具9~11脉,基盘无毛,先端通常2裂,第一外稃长20~25mm,无芒或在上部1/4以上具一长1~2cm之芒,其芒细弱而直立或反曲;内稃甚短于外稃,脊上具纤毛。颖果长约8mm,与内外稃分离。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可分为白青稞,黑青稞,墨绿色青稞等种类。
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主要包含有初生根跟次生根。其中前者一般数量在6条左右,其主要是从种子胚芽中形成,并有着为青稞幼苗提供养分的重要作用,也是青稞能够顺利度过幼苗期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初生根的数量与青稞种子的活力以及大小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种子饱满以及活力强的情况下,青稞的初生根数量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青稞幼苗在生长时也更加健壮。反之会导致青稞幼苗瘦小,并且直接影响到青稞的后续产量。在青稞生长过程中如果拥有良好的土壤环境,在青稞越冬过程中,初生根的入土深度能够达到60~70cm,到生育后期部分品种的初生根长度能够达到200cm左右。
青稞茎为空心茎,其中有若干节跟节间构成,一般情况下青稞茎的地上部分包含有4~8个节间,不同品种青稞的茎秆长度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青稞茎的高度在80~120cm,矮秆品种的株高则保持在60~70m。青稞茎主要是由主茎和分蘖两部分构成,不同青稞品种的茎结数量也存在有一定差异性。其次茎节也可以由地上部分跟地下部分构成,一般情况下地下茎节间的数量在7~10,通过密集方式形成分蘖节。地上茎节则会包含有4~8个明显伸长的节间,对于茎秆的形成也有着积极意义。处于成熟前期的青稞茎秆外形为直立的圆柱体,其中茎柱表面光滑呈现为绿色,在成熟之后会直接成为黄色,但是还有在少部分茎秆的品种会呈现成紫色。茎节维自身具备管束密集的特征,其中茎下部的节间和上部节间还会被叶鞘所包围。
青稞节间会遵循从上而下的原则逐渐生长,一般情况下茎基部第1、2节间的短粗以及抗倒伏性能会直接影响到青稞的后续生长效果。因此在进行青稞栽培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进节间能够得到健壮的发育,为后续的青稞种植奠定良好基础。其次茎壁的厚度也会直接关系到青稞自身的抗倒伏能力,在茎壁比较厚的情况下,茎秆自身的重点会进一步下移,借此促进青稞自身的抗倒伏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青稞自身有着叶厚而且宽的特点,每个茎节上面的叶片数量在4~8个,最上面的叶片是旗叶,并且会根据叶子的形态以及功能,还可以将其分为完全叶、不完全叶和变态叶三种类型。叶片作为青稞开展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其自身宽度比较大,叶片含水量比较高。一般主茎的叶片数量会在根据青稞自身类型而不尽相同,其中以冬性叶片数量相对比较多,春性品种比较少,而且大多数青稞品种的叶片数量控制在11~16片,主茎叶片数跟青稞自身生长发育的环境也存在有密切的关联性。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主茎叶片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对于青稞的健康生长也有着积极意义。
青稞作为民族文化和地域环境农业共同的组成部分,一直被视为西藏地区的特色,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食疗保健作用的发现使得青稞成为备受社会大众喜爱的食物,对其需求也在增加。因为西藏的气候和地貌特征,青稞的播种面积占据粮食种植的67%~72%,虽然种植面积增大,但是产量近年来仍无明显的增加,其中青稞倒伏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与一般的大麦属的作物相比较,青稞的根系浅,杆径也较为柔软,栽培方式、播种的时期质量、管理的技术手段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青稞倒伏,从而影响产量。以下是影响青稞出现倒伏的几方面因素:
青稞倒伏与其品种的抗倒伏能力差异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高秆的品种在生长时会随着高度的增加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这种状况下极大可能性会出现倒伏;另一方面则是品种如果是基部节间细长、茎秆弹性和韧性较差也会增加倒伏出现的概率。
在进行种植前的整地时,由于耙地不规整、盖土不平整、土块较大、土壤黏性大、通透性较差等状况,都有可能导致青稞根系分布较浅、不均匀,造成植株生长细弱,在成长后期出现倒伏。
青稞的播种时间也是有相关的要求的,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导致倒伏,播种过早气温较低,幼苗生长细弱,易倒伏;播种过晚气温过高,幼苗易徒长,茎秆细长细弱,易倒伏。另外播种过深或过浅也会导致倒伏,播种过浅,种子根系较浅,以倒伏播种过深,种子发芽时会消耗大量的养分,造成弱苗,倒伏。另外播种密度过大,出苗后生长密集,幼苗较弱也会导致倒伏。
在青稞成长期间如果施入过多氮肥,而磷钾肥较少,会导致茎秆旺长脆弱,后期出现倒伏,施肥集中或时间不当,极易导致植株旺长或早衰,引起倒伏。另外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到位,施肥茎秆生长受阻,抗倒伏能力较弱,易发生倒伏。
以下从栽培技术和播种期方面入手,以西藏常见的青稞品种为材料对象,通过科学的试验方法,探寻栽培措施和播种期对青稞倒伏的影响。
西藏地区主要种植的品种:3000
植株高度:100~125
生长周期:126d
主要的茎秆叶片数量:12
分蘖周期:中上等
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实验设计:实验地点为西藏地区某实验基地两个试验田中进行,潮土、土壤肥力中等。在4月1日对不同栽培措施的青稞进行播种,主要分为四类:(1)在分蘖中期压青并用石碾子镇压。(2)在农作物拔节期进行矮壮素的喷洒。(3)在蘖后期在距离植株10cm左右处斜着插入土壤中。(4对光照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播种期分为三大类:分别在4.1、4.18、5.6分三次进行播种。
在田间管理期间,2个实验田所施的肥,品牌、数量、含量均保持一致,另外,氯化钾和二铵在播种期间施肥;尿素则在基肥、分蘖期和拔节期按照41%、33%、33%的比例。人工播种,保证行距在25cm。
样品采集与测验:在出苗后,选择对角的三行,并且每行固定2cm,分别记录青稞基本苗、最高的茎蘖数、有效穗和穗长、穗粒数量等信息;在成熟期,观察不同实验田的青稞倒伏情况,并且做好相关记录。之后分类进行收割,用相关的程序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统计。
不同的栽培措施对青稞的基本苗、穗长、穗粒、植株高度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影响,断根处理和千粒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措施的处理。
不同播种期的差异表现在晚播种的高茎蘖数方面,且产量较低。
不同的栽培措施和播种时间对青稞的倒伏影响:
不同的栽培措施对青稞倒伏现象出现均有的影响,如对断根处理方面能够减少青稞倒伏;
播种时期的不同对青稞倒伏现象的影响最为显著,如早播种能够有66%的概率缓解倒伏,进而对产量造成影响。
在进行青稞种植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青稞品种的合理选择,这也是进行增产的重要条件,对于青稞质量跟产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意义。在进行青稞种子的选择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类型青稞种子的性能进行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栽培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够让青稞良种的种植效益进一步提高。目前在青稞品种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青稞品种包含有青海黄、绿青1号、短芒绿青稞等多个品种,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不同两种的特征特性表现如下:
(1)青海黄,属优质的青稞新品种,该品种为弱春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冬播生育期190d,株型半松散,株高90cm左右,分蘖中等,成穗率高,穗位整齐,穗长5.8cm,穗型为纺锤形,长芒,黄壳,籽粒淡黄色,经试验,冬播平均单产300kg,高的田块可达360kg/667m。
(2)绿青1号 州种子,公司从地方品种中选育而成,是目前理想的高产品种。本品种为春性六棱,浅绿青稞,生育期为195d,幼苗半匍匐,叶片绿色,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旗叶叶耳淡紫色、叶片长、宽度中等,叶片与茎秆夹角小,株型半松散,株高80~100cm,茎秆黄色、茎粗中等,蜡粉多,穗长方形,穗长7.2~8.7cm,整齐均匀,落粒性好,长芒有锯齿、黄色,平均每穗粒数76粒,千粒重40~50g,籽粒淡绿色,椭圆形,饱满均匀度好,半硬质、商品性好,抗锈病、黑穗病和白粉病,产量表现大面积稳定在300kg,小面积高产田可达50kg。
在青稞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土壤条件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结合青稞发展需求进行适宜土壤田块的选择,为后续青稞品种的生长也能够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障青稞的后续种植效果。在青稞生长过程中对于土壤中的水肥量要求比较高,对于土壤中的黏度跟酸碱度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青稞田间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青稞种植田块的合理选择,为青稞后续生长奠定良好的土壤环境。
降低青稞倒伏的发生率不仅要参照上述要求并且在具体操作中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施足底肥,在稻田未犁或犁翻后,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000kg/667m,三元复合肥30~35kg/667m,硫酸锌4~5kg/667m,作底肥或种肥施用。
(2)深耕细肥,深耕20cm,加深土壤的耕种层,土地翻新后,要进行一周的晾晒,在此期间机械耙田2次左右,将土壤打碎,与秸秆混合,增加田地肥力,为青稞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拉线开墒平整墒面,拉线开墒是为了对播种时和田间操作进行管理。
①科学播种,数量适宜,避免过密或过疏,借助阳光,实现通风,避免发生病虫害。
②避免出现倒伏,与小麦不同,青稞种植容易出现倒伏,拉线划墒条播,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播种,使苗稞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能够促进苗稞的健康生长。只有保证田间气候良好,才能有效避免倒伏。
(1)科学选籽 筛选种籽是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增加出苗速度,使长出来的苗更加壮硕,因此要选择饱满、无虫害的优质种子。
(2)做好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要把筛选的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日,增强种子的透气性,加强种子内部的活性酶。
要想保障青稞的良好发育效果,需要对青稞自身的播种节令进行严格控制,做好播种时机的合理选择,这也是保障青稞高产的重要基础。青稞自身的种植效果会受到气温、土壤以及品种等各项因素的影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气温的控制工作,就幼苗在越冬前后形成壮苗作为原则,进行幼苗播种时间的合理选择。如果播种时间过早,会导致青稞生长中面临的气温比较高,营养生长周期缩短,并且导致青稞植株出现矮小以及穗头小的特点,对于青稞的产量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果青稞播种时间过晚,因为气温过低,对于青稞的出苗时间会受到影响,生长速度缓慢,青稞根系比较差,幼穗的分化时间会进一步缩短,不易形成多穗大穗,千粒重不高,对于青稞的种植产量也造成了诸多影响。这也就需要进行播种时间的合理选择,保障青稞的高产与优产。一般上江青稞种植的播种期应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集中播完(即立冬前后)。
在青稞种植过程中,苗数不能过密,要保持科学的距离,保证每一株青稞苗有充足的营养以及光照条件,使穗饱满、粒多,实现青稞的高产量。与小麦相比较,青稞有着较大的优势,不仅成穗率高,且播种量是小麦的50%,8~10kg/667m左右,基本苗14~18万/667m,有效穗24~28万/667m,穗粒数30~40粒,千粒重45g,这样的群体结构就可获得325~400kg的产量。
青稞在藏语中被称之为“乃”,但又因因其外形(籽粒裸露呈现“青黑色”)故此汉语被称为青稞。青稞属于一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短、耐寒性强,成称是我国西藏地区主要的生活食粮。通过试验分析发现不同栽培措施与播种期都会影响青稞倒伏,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科学种植、合理种植,降低青稞倒伏发生率,增加青稞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