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亚琴
(重庆市巴南区扶贫开发服务中心,重庆 401320)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多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传统耕种凭经验施肥灌溉,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构成严重威胁,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为响应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产业繁荣和社会繁荣,各地方政府及企业坚持“以农为本”和“以人为本”,积极推进模式创新,依托智慧农业助农富农。然而在智慧农业发展进程中,存在较多困难,本文拟从基础设施投入、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智慧农业的落地与实施路径。
2017年10月我国对乡村振兴提出新的战略部署,十九大指出,我国农业农村问题是我国农民的根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现在仍处于传统农业改革的时期,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存有距离,其中最主要的区别是发达国家是机械化生产,是推动着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而在我国还是传统模式生产,依靠人力产量低,动作慢,因此想要推动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接受创新,摒弃传统思维,依靠科技手段。才能使农业技术得到改善和推进。其中包括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分别是:第一建立城乡融合,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完整的机制体系,真正做到二元体系走向一元,促进城乡结合经济发展,让多个城市响应号召。第二是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从之前的重视“大城市”发展到“中小城市”发展,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
2022年2月22日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22年颁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就要制定农业发展的目标,如果还是传统的种植模式,那么这一历程只会更加艰辛险阻,所以发展智慧农业是当下重要趋势,发展智慧农业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
在农业发展进程中,以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在农业发展上都是属于领先地位,除了他们当地的地候适宜外,还有以科技农业为主。
如美国发展精准农业,利用各种智能系统,在农业上进行精细化管理,科学浇灌,喷水,高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如法国有专业的《农业网站指导》网站占据700多个。如果澳大利亚就利用了互联网获取种养技术,获得农业协会或者是政府部分技术指导。如德国,早在2001年的时候,在有限的农户中基本都配有电脑,利用互联网结合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日本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的耕地面积已超过 20%。
从20世纪末,中国开始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主要是集中在云平台、大数据、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数字农业等领域。
在结合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地势特点,利用农业服务平台共享大量的数据进行筛选,可以及时地对农业相关的产业链进行指导,首先得结合当地的地势情况,区分利弊,进行农业智能化,标准化进行生产。
所谓智慧农业,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体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阶段。这是由于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大数据的普及,应用技术的成熟,使传统的农业可以灵活轻便的和云计算互联网技术融合为一体。而智慧农业可以运用技术在农业生产区域进行检测和收集数据,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实现了农业的精准化和标准化生产。
智慧农业可以节省人们的劳作时间,减少时间成本,减缓农民的压力。合理地运用智慧农业可以有效显著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智慧农业能有效地改变农田和生产单位的生态环境,是因为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进行联动实现对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根据作物和土壤实际情况,合理定量施肥避免造成土壤板结,经过智能化处理排放的畜禽粪便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还能作为有机肥,发璞于土壤中,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智慧农业还可以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因为在智慧农业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之前,务农者都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劳作和种植,不仅仅是种植效率低,并且时间长,难度大,丰收结果小,但是随着智慧农业的应用,使更多的农民改善了这种传统的耕种模式,也逐渐改善了务农者和消费者对传统农业落后、科技含量低的观念。
智慧农业的广泛使用让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智慧农业是使用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的详细数据,可以利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采集数据进行多方分析和实验,让务农者得到更合适的耕种方式,从而使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管理化,并且智慧林业可以代替务农者进行人力劳作,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解决了人民劳作力的紧缺问题,实现了工业化,标准化,工业化,使弱势的传统农业成为具有高效率的现代农业。
智慧农业主要是完善农业和科技的相互结合,因此完成智慧农业升级可以转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农业服务体系结构,提高科技服务的意识,使务农者能更准确地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足不出户就能提供农副产品的供求信息,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只有跟进科学技术才能更精准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才能彻底改变我国传统的种养模式。随着各省智慧农业的普及和发展,使更多务农者的生产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对应的经济效益也是不断地提高,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农村落后的消费观念,也让大家更加注重科学种养,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和科技。建立了有规模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和专业的智慧农业服务组织体系。
智慧农业的发展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有通过互联网技术才能实现农业生产活动的智能化识别、监测、追踪等。从当前阶段来看,除少数农村地区能实现互联网及相关智能设备的大规模覆盖以外,大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均缺乏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型的条件。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1元,相比2018年来说虽增长了9.6%,但依然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高额成本。
智慧农业发展成本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实现智慧农业的机械化设备,二是地区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农民来说,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户,难以负担机械化设备的高额成本,大部分农户仍以小范围的家庭生产模式为主,加之网络覆盖率低,直接限制了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的转型。除机械及网络覆盖以外,智慧农业的实现还需要其他的硬件设施。例如,农业生产用水用电问题,用水用电的便利性及充足性会直接影响智慧农业发展进程。
当前在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主要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大部分文化文凭相对较低,对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了解不多,认知水平达不到意识较淡薄。基层农业农村部门虽然每年都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但是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机构少,培训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养。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亟须解决。
2022年4月《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印发,进一步细化了2022年的智慧农业建设任务。一是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应用,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二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数字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育种服务平台,加快“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三是强化智能设备供给。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供给。 四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完善和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用。
至此,落地的政策规划为投身其中的企业指明了方向。政策是多层面、多角度的,需要政府和企业逐一的落实到位,与银行合作开通专项绿色贷款通道,可以缓解企业前期投资压力;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补助,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可以减轻农户的采购成本。政府统筹整合相关财政资金,从项目立项、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加大智慧农业发展支持力度。强化金融、税收、保险政策导向作用,通过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发展,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智慧农业支持格局。随着政策、资本、市场需求等要素不断聚集,智慧农业将发展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为深耕其中的企业和个人带来丰厚回报。
想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从2019年开始,我国把培养数字农业技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作出了专门的部署。一是从高校开放了此方面的课程,二是引进优秀人才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想要留住人才最关键的就是利用政府给到的资金奖励,还有项目资金支持,以此提高参与智慧农业人才的积极性和鼓励性。再者可以引导优秀的农业科技人才驻守农村,对当地人进行农业科技化和现代化生产进行培养,可以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要对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加大力度,因为创新,创业型农业人才是发展智慧农业的目标。要着重强化农村的基层干部,对智慧农业的信息化普及,强化农业生产者对智慧农业的新认识,提高自主意识,加强对器械化的应用,学习器械化的设备。着重培养农民对手机和电子商务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切实培养出“新农人”。
为了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标准,我部在2016年时,成立了农业信息化委员会。初步的设定就是以大数据,互联网,电子信息设备等多个网络结合开展标准的工作小组,在当地推动农业科技建设意识,实现农业信息行业标准化。
政府可以积极推动强化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机构合作,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团队,成立智慧农业研究院。引导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智慧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促进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智慧农业发展。加强本土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各级农业农村干部、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智慧农业应用技能水平。
想要做好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离不开务农者的努力。所以要遵循由小到大的过渡的原则,必须尊重农户的选择,让农户明白小规模是推进智慧农业服务的关键,得通过当今智能的设备,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行更多的技术服务指导,降低小规模的耕作方式,实现智能化的农业,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全国智慧农业项目纷纷落地落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智能化设备配备和资金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资金支持,加强人才培养,也要提高农户参与智慧农业的积极性。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的农业现代化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