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低保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2022-11-07 14:45:45武凤平
新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低保户救助人群

武凤平

(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奠定重要的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乡村振兴视域的有效支撑。治理乡村就是摆脱农民的贫困,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要求,解决他们在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农村低保运行机制救助有困难的人群,开展精确帮扶,根据实际工作开展需求,制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让农村低保回归本位,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低保制度概述

我国自2007年施行农村低保制度以来,不断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在生活中的困境,并从一定程度上,对其生存发展给予帮扶,强化乡村振兴工作。在对农村低保户进行调研的初期,主要是通过问卷的方式,对低保户的家庭收入情况、财产情况、对低保政策内容的知晓程度进行了解。研究发现,低保制度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农村低保户的基本生存问题,在施行低保制度以来,其标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既可以保障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为后续低保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战略做足准备工作。

2 农村低保遇到的困难

2.1 低保认定机制不高

由于低保是一项综合性的救助方式,不但可以为农村低保户给予保准的保障金,还给予其他的附加保障,如医疗补助、残疾人补助、教育补助等,甚至在低保户从事各项经营活动中给予相应的优先及优惠帮扶条件。所以,在国家实施低保策略以来,将农村生活困难的人群纳入低保人群中,为其建立贫困档案,并为其捆绑了多种惠民政策。但由于该方案实施的时,仅将农村生活生活处于最低水平的人纳入其中,没有针对其他困难的内容进行认定标准,从而导致在后续低保审查中,无法将其他困难人群纳入其中。将生活处于最低水平的人群纳入低保,并挂钩各类保障,从而导致当地低保政策含金水平不够,给予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认为只要满足低保的最低标准,就可以申请低保户,骗取保障金。

2.2 低保户内在生存动力不强

由于低保认证机制不够,且成为低保户给予很多的保障机制,特别是部分地区的保障机制呈现逐年提升的情况。国家这样做的原因是鼓励低保户,更好地面对生活,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获取一技之长,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但这样的机制,在部分低保户面前,变成了懒惰的温床。给予低保户的机制过于优势,所以很多人宁可不去获得一技之长,也要领取国家给予的保障津贴,这就造成低保户内在生存动力差的问题,长此以往,他们会对保障金产生依赖心理。

2.3 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滞后

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在人口、收入、财政方面出现变化时,要告知乡镇街道,便于低保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让当地街道更快速的了解低保家庭在人口、收入、财政方面的情况。特别低保政策中,对于低保户退出制订了相应的规定。由低保家庭通过主动告知的方式退出低保机制,但在实际案例中,我们了解到,主动提出退出案例审查的情况较少。这是由于低保信息追查十分困难,农村人口的经济收入较为隐蔽,整体收支情况难以通过审查的方式进行判定。很难获取低保户购房、购车、生产经营及子女就业等财产状况。这为整体的审查工作带去困难。同时,由于低保户的清退与出发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仅凭低保户自发的告知,很难落实相应的审查管理工作,为工作开展带去负面影响。

2.4 低保工作人员匹配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低保覆盖面积过大,申请低保的人群庞大且呈信息分散等问题。而专业从事低保工作的人员则少之又少,很难在一时间开展大面积的跟踪与随访工作,无法对各个低保户的家庭进行实时的动态掌控。特别是一些村子中没有设置低保协管人员,仅是乡村中的社会事物人员充当,而这类人群也不并不是专职从事低保工作的,这对于我国农村低保工作的开展起到的负面影响。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低保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

2020年我国已经取得部分脱贫的目标,为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基于此,要做好社会治理与服务重心下移的工作,通过构建农村低保运行机制的创新路径,改善农村低保的良性建立与进退规范,为乡村振兴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确保为农村低水平生活的家庭更精准的服务,更要制订好低保进退机制,克服低保运行机制的弊端,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3.1 考虑部分低保户的特殊性,对准入条件进行细化

由于部分农村低生活水平家庭条件的特殊性,所以在准入低保过程中,要对问题内容进行细化,通过实际调研的方式,了解该家庭真实的生活情况,并就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给予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其家庭提供低保准入机制。

当然,有关准入条件内容要进行重新的规划,不能按照以前的标准,即低于社会最低保障的家庭就将其纳入贫困家庭,给予办理低保。新的内容制订中,不仅要将收入与财产纳入重要的审查条件外,还要考虑该乡村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所处地位,对其贫困的类别进行定位,对其生活的需求进行定位,为其提供精准的扶贫方案,才是强化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

除了要做好严把“四关”、“四到位”(即,严把申请关、保证调查摸底到位,严把审核关、保证审查审核到位,严把签字关、保证责任落实到位,严把督促检查关、保证政策执行到位)的政策外,还要实行“四不报”(对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者不上报,不愿接受核查者不上报,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者不上报,群众反映强烈有异议者不上报)“七不批”制度(未见户口本原件的不批,不能如实提供家庭成员收入者不批,为享受低保变相分户或转户者不批,涂改相关证明和开具虚假证明者不批,表格填写不规范者不批,拒不接受核查者不批,申报材料不齐全者不批),严格按照审查方案对审核的内容进行调查,确保纳入低保的人员符合相关的政策与要求。

3.2 完善低保救助格局,厘清低保制度与专项救助的边界

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内容中,需要我们对基本的救助、专项的救助及临时救助内容进行划分,确保给予这三类需要救助人群实施精准的帮扶。如,低保户所需要的为基本救助,给予其基本的生活保障,强化低保家庭的获取生计的能力,才算得上精准的救助。专项救助与临时救助,是需要通过更精准的方式对贫困人体给予特殊的帮助,给予救助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低保户家庭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贫困的帽子,通过自食其力的方式比摆脱贫困,给予他们“造血式”的帮扶。有能力的人群进城务工,或者一些人可以从而小型的个体经营活动,国家可以给予有限办理的帮扶政策,甚至可以享受小额信用担保政策,为不同的救助对象提供有效的服务,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破解低保户脆弱性强的问题

农村低保户家庭的收入状况纳入属于农村贫困人群。但由于导致贫困问题各不相同,需要按照劳动能力对其低保的类别进行划分,如,一些患有慢性病或者家庭主力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应给予一定的就业优先政策,强化低保对象的老动能力。给予一定的就业保障,如一些重病且患有重度残疾的家庭,要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津贴,保障该家庭基本生活强化家庭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教育帮扶给予该家庭提供就业保障,增加人力资本的方面的投入,使低保家庭强化自我发展的能力,降低对低保待遇的心理依赖,通过积极就业的方式,给予其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激发低保对象的生存动力,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3.4 通过智慧救助的方案,解决低保救助管理滞后的问题

将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在农村低保运行机制之中,不但可以强化办理低保申请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平台审核的方式,对低保家庭进行动态管理,并对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信息共享,各个乡村都能进行数据的互通互联,更新对低保家庭的内容登记问题,从而清楚的掌握该低保家庭中生活支出、财产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基本情况。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上述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分析,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防止政策在执行中的有失公允问题的产生。

与此同时,要强化农村基层服务的公共能力,考虑基层工作专业缺失等问题,只有不断充实该队伍的人员,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这一项工作内容,才能将管理工作与服务内容相匹配,实现低保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执行过程中,还要不断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工作,才能提升他们经办能力,满足信息技术实践需求,从而提升办公的效率。

更要鼓励社会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农村保障工作建设之中,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不但对农村低保办理流程、办理条件、保障标准等进行公开化的管理,还要发动社会一同对低保家庭进行监督,公开低保办理情况和农村低保对象名单,引导全社会监督,接受全社会监督。用温情去救助社会中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做好农村社会救助的兜底工作,才能提升农村整体的经济,为乡村振兴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农村民生的基础内容,所以要做好这一内容建设工作,针对农村低保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识别工作,通过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审查,促进农村低保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行,给予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提供精准的救助服务,加强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将救助的资金运用到关键之处,才能提升农村低保救助工作,助力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低保户救助人群
在逃犯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上消防(2021年4期)2021-11-05 08:51:44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水下救助抢险
美国“低保户”约翰逊
杂文选刊(2019年6期)2019-06-11 03:03:50
“抓阄”评低保,荒唐!
廉政瞭望(2018年19期)2018-11-20 01:46:13
“抓阄”评低保,荒唐!
廉政瞭望(2018年10期)2018-10-30 06:45:22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财富焦虑人群
水下救助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