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黄海琴 谭永奖
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机制体制、双创平台等几大领域的协同育人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多院校也逐渐意识到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努力通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创教育适应性现状,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设计了双创教育模型,剖析了双创教育适应性的理论逻辑,总结双创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并提出高职院校提升双创教育适应性的路径对策。
一、双创教育适应性现状
(一)双创教育目标:聚焦不到专业上
高职院校针对具体专业的双创教育构建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还不够准确,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更多地从共性与个性目标层面来定位。一些专业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只能动口演练,参加一些如商业策划竞赛就算完成,或针对双创实践设置学分,或仅人才培养方案写入创新创业教育,而对高职学生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等整体素质的提高不甚重视。
(二)双创课程体系:研究集中在面上
以高职汽车专业为例,目前针对高职汽车专业的双创课程素质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田朝辉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实证研究;杨晓禹和陈广玉对高职汽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进行了研究;董大伟对高职汽车检修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方面进行了研究;李少辉以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角度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大学生的需求,针对当前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将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新建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但是对课程的构建研究并不系统、深入。
(三)双创实践机制:理论实践两张皮
极少高职院校有专门根据专业的具体情况出台相关双创机制,造成理论实践两张皮。不同专业有不同办学的特点和特色,灵活的双创机制更符合人才特色培养和特殊要求,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的素质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制定创新创业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双创教育适应性的广东样本实践
为破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融合难题,广东一些高职院校分别在创新创业与就業指导、课程体系、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创客教育、生产实训项目标准化、机制体制、双创平台等几大主要领域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教学环境、工作环境、创业环境”三境交融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某广东省属和市属高职院校分别自建自营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开发了“三境平台搭建→企业标准植入→产学创交融”培养路径。建设了生产性教学项目库、“认知+技能+能力”专业课程和“意识+技能+能力”创业课程。运用“基地+平台+项目”培养载体交融、“专业+实践+创业”课程交融、“教师+师傅+创业导师”身份交融、“学生+职工+创业者”角色交融、“理论+实践+客户”考核评价交融、“专业+职业+工匠”精神交融等手段,形成了“学习+工作+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还按“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自主学习;工作认知、工作技能、职业能力;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能力”分层递进培养构建了“创业课程+课程创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域育人格局,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同向同行同融,有效解决了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工作和学习创业一体难的问题。专创融合人才培养具体实践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双创教育模型
为解决以上专创融合育人的问题,根据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构建专创融合育人体系模型,将听讲、阅读、演示和视听等被动学习的方式在课程里呈现,用于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将讨论、实践或练习以及给别人分享的、学习效率较高的方式通过创新创业训练、实践或者双创岗位进行双创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双创教育模型如图2所示。
四、双创教育适应性的理论逻辑
双创教育是将在校三年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实现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角度来看,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割专业教学模块,融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对学生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双创教育的初心
随着技工教育快速发展,一些技工院校已经或拟列入职业教育序列,高职院校面临着与技工院校抢生源,抢教育资源,抢就业资源。高考改革浪潮汹涌,招生方式变化快,高职院校生源差异较大,有的一个班级里学生就有5种录取形式,生源多样化普遍存在,造成学习经历和认知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增加,普遍和特殊并存,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有一定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侧重专业技能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成了偏科,进而影响学生持续发展。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只有雷声轰隆隆,不见雨水润旱田,创新创业教育多局限于开设一门课程、举办若干讲座、组织训练营和竞赛,并没有将其真正地与人才培养融合相结合,造成双创型人才培养与专业教育未有机结合,使得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与理想设计相差较远,并未打通最后一公里,创新创业成了断头路。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双创教育的使命
一切教育改革都是为了教学,教学的服务对象都是学生,因此,专创融合的所有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专创融合关注点始终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既包含了对专业技能训练进行的专业教育,更谋求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
从成果导向理论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提高,才是专创融合的意义所在。某种意义上,人才培养是专创融合的生命价值,也贯穿在专创融合全过程中,是专创融合的牛鼻子工程,因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专创融合的归宿,更是专创融合的使命。
五、增强双创教育适应性的关键
(一)双创教育适应的要素
1.能力要素
成果导向理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岗位的需要,专创融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因此,在进行能力分解时,应将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剖析,找到这两种能力的矩阵映射关系,通过映射,分析其融合点、融合程度、不融合度,能力培养的目标层次,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如何解决这两种能力在教学之间的平衡点,通过何种途径去实现。
2.环境要素
双创教育适应性需要相应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三境交融,协同育人。不能单靠单一的学校教学环境,单一的企业环境,需打造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结合,融合创新创业环境,从空间上立体对学生进行气氛感化、实践认知、意识培养。通过教学环境里有工作环境、创新创业环境,把学生置于三境熔炉炼丹式培养,因此实训室的建设应契合这一要求。
教学环境是基础,工作环境提供真实项目,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保障教学与生产实践不脱离,创新创业环境把创业的基本要素构建后,通过创新项目教学,创业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专创融合相關活动。
(二)双创教育适应重在体系
双创教育主要解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管理、教学安排、教师团队、实训条件、教材配套等,单一环节的融合都不能很好解决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因此需把机制体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技术创新等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整体上进行专创融合,因此体系的构建显得尤其重要。
(三)双创教育适应关键在融
双创教育的表现在培养载体交融、课程交融、指导者身份交融、学习者角色交融、考核评价交融、学习精神交融等几个方面,载体与课程是媒介,指导者提供智力和项目支持,学习者多重角色加持,考核评价多来源,学习精神融会贯通,将环境、媒介、参与者都融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是专创融合是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六、增强双创教育适应性的路径对策
(一)灵活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例如,鼓励高职院校自建自营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办理相关工商执照,采取“学生主体、教师指导、自主运营、产教融合”的模式,构建专创交融平台,学校顶层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管理。
2.构建专创融合、全域育人格局。例如,可选拔优秀校友、创业导师与在校生组团共同成为创业主体;导师负责运营基地,是创业主体担任创业导师,学校又聘请为外聘教师,多重角色享双薪,与校内教师、企业师傅构建教学创新团队,保障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效果;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展专业建设与产教融合教学活动,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障全域育人。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将基地生产性标准化项目与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由易到难重构课程体系;按“专业课程学会知识、实践课程掌握技能、创业课程训练素养”构建项目化、模板化实践教学体系,完成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学习激励机制,设置高标准的结业考核,通过考核后的学生由系和基地发证,在导师指导下学生“持证上岗”开展创业实践或顶岗创业,通过3个角色转换和创业绩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4.专创同向同行同融。例如,创设创业实景,以基地为主要实践平台,实时工学交替、尝试专创同融,实现学生的学习角色与工作角色、创业角色同步转换,实现人才培养与创业教育同向同行同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广度、深度与时效。
(二)学用相长,多样化激励学生提升学习兴趣
针对生源多样化和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共性问题,以创新创业为导向,设创新定创业实践技能目标,刺激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中获得成就感,学用相长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或顶岗创业,自主分配创业绩效,激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按“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自主学习”三层递进培养,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提高专创融合企业育人比重
针对校企合作普遍存在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点不容易达到一致的问题,将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自主对外服务,避免利益冲突,发挥基地的教学作用。按“工作认知、工作技能、职业能力”分层递进培养学生,一年级开展认知教学,二年级通过生产性实训项目标准化学习进行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综合训练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构建产教融合课程,解决学习工作一体化问题。
(四)知行合一,避免高职院校双创两张皮
针对双创教育多局限于课程且与人才培养融合难的问题,在基地或平台开展自主创业或创业项目,孵化创业团队,提供创业工位。在创业工位上知行合一,既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又通过岗位提升工作能力。按“双创意识、双创技能、双创能力”分层递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一年级培养双创意识;二年级掌握双创技能;三年级养成双创能力,将双创环境与教学环境交融,双创与学习零距离,解决学习双创两张皮问题。
专创融合得意义在于,在双创素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学用相长、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质量既有保障,还拓展了创新创业内涵。创新创业与专业实践相结合,集工作元素、教学元素和创业元素,在专业层级上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专创同向同行同融,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广度、深度与时效。
参考文献:
[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39-44.
[2]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2(01):58-61.
[3]田朝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7):69-73.
[4]董大伟.高职汽车检修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09):145.
[5]李少辉.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36(04):186-189.
[6]孙居礼,马桂芬.学习金字塔模型在藏医专业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5):45-46.
[7]刘雪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融合[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02):68-71.
[8]胡月.双创背景下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
[9]赵伟,刘玉凤.融合与创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分析[J].当代经济,2018(08):118-119.
[10]詹新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267-268.
[11]牟海荣.“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电气自动化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7):23-24.
[12]劉潇芊.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的师生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7.
[13]吴东平.多方联动 协同育人 创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07):60-61.
[14]王博.国际合作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41.
[15]杨哲.高职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规范设计[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4(02):30-34.
[课题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高职扩招下粤港澳大湾区新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编号2020GXJK598;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课题——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职汽车专业“三精准、三融合、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JG202103;广东省高职教育交通运输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红色基因传承双融入研究与实践 ”,通讯作者:黄海琴。]
责任编辑 何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