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2-11-06 04:24赵霞
关键词:数字经济现状对策

【摘  要】数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具有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科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集群化发展壮大的特点,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研发创新有待突破,工业互联网应用不足不深、数字科创载体能级有待提升、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缓慢、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稳定等问题。论文提出从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据要素驱动业4个方面发力,促进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快发展的对策举措。

【关键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1.3;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2)08-0137-03

1 引言

數字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体系建设的主体内容,也是进一步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础。从统计意义上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为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产业活动,具体包括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属于数字产业化部分。加快发展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和效率提升,更好释放数字化红利,为苏州锚定数字经济主赛道、打造“全国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标杆城市”提供抓手。

2 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现状

2.1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近年来,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测算,当前苏州数字经济规模超过8 000亿元①,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突破3 300亿元②,占当年GDP比重的14.5%。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2019-2021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实现工业产值10 537亿元、11 026亿元、11 623亿元,同比增长4.6%、5.4%;电子信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19年、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62亿元、799亿元,同比增长20.7%。目前,苏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电子信息企业

1 271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3家,上市企业62家。

2.2 数字科创资源丰富,具有相对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苏州数字科创资源丰富,境内有苏州实验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等一大批数字研发机构。在上市的62家电子信息企业中,主板占比37.10%,科创板占比30.65%;拥有电子信息产业独角兽培育企业63家,占培育企业总数的29.30%,市级瞪羚企业294家,占瞪羚企业总数的29.73%;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专精特新企业103家。近年来,苏州以发展大数据产业为切入点,截至2020年底,大数据与云计算相关产业规模达1 100亿元。全市大数据与云计算累计入库企业500多家,涵盖了从数据中心、数据处理、云服务终端、云存储到云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运营业务。

2.3 数字研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苏州在5G通信技术、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等数字关键技术上均取得了一定突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关研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例如,在5G通信技术领域,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100 G超高速光电通讯模块的研发及产业化,正在进行400 G产品研发,亨通光电成为康宁公司之后的世界第二家、国内第一家掌握新型无污染有机硅OVD光棒技术的企业;在集成电路领域,苏州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在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掌握了晶圆级封装技术、硅通孔技术、系统级封装技术等世界主流的封装技术;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苏州在氮化镓单晶衬底、蓝绿光激光器等技术方面走到了国际前列。

2.4 数字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苏州目前已形成计算机与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信息通信、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与专用材料和人工智能六大数字产业集群,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苏州建设数字经济高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上千家企业智改数转改造提供了实践经验。以工业软件产业集群为例,全市拥有软件开发类企业700多家,涌现出浩辰软件、亿友慧云、千机智能、同元软控等一批以工业软件为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带动工业软件类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占华东地区总量的近1/3,集聚效应明显。

3 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存在的瓶颈

3.1 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现象,研发创新有待突破

苏州企业自主研发仍面临诸多壁垒,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对外依存度高,存在“卡脖子”现象。调研发现,5G核心技术产品还处于研制、样品或者少量试用阶段,部分上游企业产能无法满足5G建设的规模化需求,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集中在GaN领域,涉足SiC领域的企业很少,关键设备、高端材料依赖美国、日本等企业进口;在人工智能主流芯片和深度学习算法开发方面均比较空白。此外,苏州缺乏像GE、西门子这样在整个产业链中起龙头作用的“航母级”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先企业,2021年福布斯评出的十大中国工业互联网企业,苏州没有一家企业上榜;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苏州也缺乏行业标杆,中小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仍有不小提升空间。

3.2 工业互联网应用不足不深,数字科创载体能级有待提升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在为苏州市制造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过程中发现,有近70%的企业设备互联互通条件差,难以形成数字化采集能力,严重制约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接入应用;具备联网上云能力的设备由于采用的无线通信协议众多,且相对封闭,也导致工业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难度较大,限制了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探索和深入。此外,调研显示,苏州在新兴产业链高端环节偏弱,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缺乏国际性的行业巨头企业,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存在缺口,数字科创载体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

3.3 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缓慢,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稳定

与国内多数城市相似,苏州本地行业龙头企业搭建的恒力化纤纺团云、沙钢综合管理平台功能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与流程向云端迁移方面,营收仍来自线下解决方案,从传统渠道转移的固有用户占服务客户的绝大多数,忽略了深度服务开发。同时,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多处于投入期,交易成本高,交易标准化、安全保障、用户信用体系等方面尚在探索,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

3.4 数字新基建仍有短板

当前苏州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乡镇级5G网络覆盖还需加强,全市5G基站高密度覆盖的区域仍然较少,不能全面满足工业互联网应用要求;IDC数据中心存在重复建设和能耗较高的问题;數字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尤其对服务业的赋能作用有待提升。

3.5 数字交易治理地方性规范仍需提升

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苏州积极探索数字交易治理规范,出台了《苏州市数据条例(草案)》,《苏州市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条例》也已完成了人大立法调研,但是由于互联网资产体量大,网络数据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尚缺少涵盖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流通的全流程数据处理活动的法规保障。

4 加快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培育新优势,以数字核心技术高端化壮大数字产品制造业

第一,持续提高数字产品研发能力。要继续巩固苏州在集成电路、移动通信、新型显示、物联网等领域产业基础优势,拓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苏州在优势产业上的技术显示度。建议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建立攻关项目库,以“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高端芯片、高端软件、核心电子器件等领域技术攻关,广泛吸引市内相关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重点聚焦高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区块链、信息安全等新兴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突破一批技术瓶颈。对企业实施分类培养和重点引导,指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数字技术评估,分析存在的瓶颈和潜在风险,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通过对前沿引领技术、优势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共同研发、联合攻关,培育自主可控的数字产品制造核心能力。第二,推进“5G+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加快推动制造企业尤其中小型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通过大企业带动引领,借助产业链传导机制促进相关配套企业上云、上平台,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钢铁等苏州重要支柱产业中积极探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总结形成具有标准化、可复制、推广性强的工业互联网应用“苏州经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苏州制造业发展现状,有选择地进行规模化推广,输出行业性系统解决方案。第三,打造高能级数字经济科创载体。着眼于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梳理更新苏州市域内数字科创资源,协同整合既有创新要素,合理布局重大创新平台载体,根据创新主体实际需要,谋划建设一批功能设施齐备的高品质特色园区,更好地促进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推动数字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强与国内数字行业重点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对接合作,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重大创新团队,培养一批青年数字人才,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着力完善各方面服务配套,为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科研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人到苏州才有为”成为最好的苏州特质。

4.2 聚焦新要素,以产业创新集群化加快数字产品服务业

第一,坚持需求牵引,打造数字产品服务网络。数字产品服务要紧紧围绕数字产品制造本体,通过服务实现数字产品价值增值和产业链延伸。要在进一步扩大苏州在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纳米技术等方面的产业集群规模的同时提高服务要素的地理集聚度,引导相关配套企业在产业集群内布局设点,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有效扩大辐射半径,加强服务对制造的支撑力度,实现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促协同发展。第二,提升“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服务”的产业链协同能力。鼓励企业设立研发和服务设计中心,引导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挖掘用户需求,促进产业链向前端、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支持建设软件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批发、零售、租赁、维修等覆盖数字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支持在数字产业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相城高铁新城等试点区域联合通信运营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建设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

4.3 提速新基建,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强数字技术应用业

第一,加速5G网络建设。持续建设5G基站实现全市范围网络全覆盖,重点加强在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进行高密度5G网络的规划布局,有序推动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的室外覆盖。统筹推动苏州市域范围内公共网络设施和各类塔杆共享利用,完善小型5G基站布局和5G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探索适合苏州中小企业的建网用网模式。第二,统筹优化现有IDC数据中心。全面梳理苏州现有IDC数据中心,按照绿色集约、需求牵引原则,统筹优化全市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工程为契机,加快对现有IDC数据中心的改造升级,提升效能,推动具有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数据中心建设,优化通信网络结构,扩展网络通信带宽,加强数据中心网络监测,减少数据绕转时延。

4.4 加强新治理,以数字交易市场化培育数据要素驱动业

第一,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在数据的采集、标注、分析、存储各个环节实行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拓宽数据获取范围,建立数据标准体系和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提高数据供给质量。第二,建立数据产权交易制度。要积极探索数据产权制度建设,为数据确权和资产化运营提供先行先试的“苏州经验”,以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为数据定价提供了算法支持,苏州应充分利用产业和市场主体多元化优势,探索数据产权的规则体系和地方立法,形成数据资产目录,完善数据定价体系,在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同时,将数据变成可量化的数字资产,有效整合企业数据资源与银行金融服务,赋能企业发展。第三,促进平台经济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各类互联网平台,支持汽车、医药、化工等苏州优势工业领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协同制造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物流运输平台;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结合、跨界业务融合新模式,瞄准医疗、康养、教育、电商等细分赛道,扶持食行生鲜、布瑞克等苏州本土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培养本地消费服务平台龙头企业。

4.5 融入新格局,以长三角数字化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第一,深化区域数字合作。积极融入数字长三角,推动形成统一的数字市场准入机制、监管规则、要素流动机制和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在探索建立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标准上积极发出“苏州声音”。第二,加强与上海高端资源的嫁接融合。强化沪苏在数字创新领域的一体化规划与建设,充分发挥苏州产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优势,密切与上海“链主”的深度合作,鼓励企业与上海龙头企业主动对接积极配套,以沪苏产业协同推动共建沪苏世界级产业链“核心链”。第三,优化数字经济产业布局。推动市域数字经济均衡发展,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鼓励各区县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发展重点特色数字产业。充分考虑各县(区)经济发展特点,实现各县(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差异化发展,避免浪费资源与同质竞争,对试点建设、应用标杆、“苏州特色”应用建设进行专项资金精准扶持,不断强化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格局,实现多点突破。第四,深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国际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苏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在苏州既有自贸区、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基础上,立足苏州工业强市和出口大市的定位与优势,持续推动开放合作,汇聚全球优秀数字創新资源。

【注释】

①来源于中国信通院。

②来源于2021年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葛和平,吴福象.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南京社会科学,2021(1):10.

【2】张蕴萍,董超,栾菁.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1(05):99-115+175.

【3】刘钒,余明月.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耦合协调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1,30(7):11.

【4】陈娟.苏州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商业经济,2021(12):14-16,76.

【5】中国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EB/OL].http://www.100ec.cn/index/detail--6614636.html,2022-07-1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应用对策类)《苏州加快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2022LX025);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A1394;2022ZTYJ07);2022年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财经发展专项阶段性研究成果(22SCB-29)。

【作者简介】赵霞(1982-),女,甘肃天水人,教授,从事数字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