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思超 黄烈江 沈狄龙
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借科技创新率先实现“碳中和”
以“制造产业向支撑清洁能源发展的全链条发展转型,向人工智能、大数据转型”为己任,杭电欣美将积极持续推进“零碳工厂”建设,打造浙江省制造业的低碳金名片。
这是一家实现了“碳中和”的企业,在这里,无人电动叉车和电热隧道炉替代了原有柴油和液化气工具的使用,职工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得到补贴,就连雨棚都是用可发电玻璃做的。
2022 年7 月,在成功入选“杭州市十大低碳应用场景”后不到一个月,在“2022 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五届中国能源投资国际论坛”上,“欣美电器零碳园区”从全国134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
经过28 年的不断发展,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美电器”)已成长为国内专业生产高低压开关柜以及各类高低压电器元件产品的知名厂家之一,与施耐德、ABB、西门子等国际电气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多类产品与国际同步。
凭借GCS、Blokset、KYN28、XM-SAFE 等一系列性能优异的产品,欣美电器成为浙江省电力系统内唯一为杭州亚运会、G20 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德清联合国地信大会、第14 届FINA 世界游泳锦标赛(25 米)等五大世界级活动提供配电设备的企业。
作为萧山区工业制造领域的“双碳”引领主阵地,欣美电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协同并进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工厂。2021 年,欣美电器向中国质量协会、中国节能协会申请,获得浙江省首张企业“碳中和”证书。
2018 年至今,欣美电器着力于新能源领域探索,推动传统电力成套设备行业的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与浙江大学合作,通过产学研转化,研发了“零碳工厂”能源管理平台,推动从传统设备制造领域向新能源制造及服务领域的拓展。
此外,欣美电器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2021 年5 月由中国质量协会专家组对欣美电器2020 年的碳排放量进行核查,并且在上海能源交易所购买中国自愿核证减排量CCER,在全国登记簿系统进行核销。
在微电网建设的基础上,欣美电器开展能源数据分析、价值挖掘,以数字赋能园区能效管理,推动欣美电器向智能化低碳转型。
欣美零碳园区建设应用微电网技术,提高现有分布式发电设备对于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利用数字技术通过对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实现以电为中心、多能互补的功能,达到多目标协调既经济又绿色的能源管理效益。
欣美电器联合浙江大学开发了“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能够预测光伏发电量、设备耗电量等信息,通过边缘计算,实时控制光伏给车间中央空调等高弹性用电负荷供电。基于微电网技术的“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充分保障在线监测光伏、储能、生产设备的实时数据,实现能源系统的可视化、智能化运行。
通过建设光、储、充一体化系统与微电网控制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生产分析,结合天气、历史用电数据等影响因子,欣美电器将生产车间1492kW 的空调系统,实行模块化分级管理,利用“工厂微网系统”对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向电网侧提供需求响应服务,实现园区用能削峰填谷、需量控制,并且可以为电网提供需求侧下响应服务。
截至目前,欣美电器累计建成1750kWp 光伏发电和150kW 配套储能系统。利用150kW 的储能系统基本可以实现工厂在尖峰时段的重要设备负荷保障。厂区内设置的“风光充”一体化路灯,还能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提供补充。
自2016 年欣美电器搬迁至新厂区以来,应用“双碳大脑平台”,积极推行绿色低碳、降本增效、人文关怀理念,建设智慧化、低碳化厂区,发挥节能降碳作用。
在“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欣美电器围绕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应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综合能源的优化管理,以清洁能源替代电网的燃煤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20 年统计光伏发电77.7691 万kW·h(自消纳占比88%),2021 年预测发电124.5053 万kW·h,2022 年预测发电180 万kW·h。
2018 年至今,欣美电器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工厂项目,从传统手工制造业逐步转型成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的设备制造领军型企业。屋顶光伏系统总发电量达1750kW,至少可供给厂区80%的用电量,同时安装光充储智慧路灯、汽车充电桩、雨水自动汇集系统、隧道式烘干设备等。
欣美电器的“零碳园区”项目,通过“园区综合能源管理平台”,实现绿色、低碳、高效、清洁的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优化管理,带来企业降本增效。2020 年的清洁能源发电实现减排二氧化碳616.01 吨,2021 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6.21 吨,2022 年将达到减排1425.78 吨。2020 年收益在90 万元以上,2021 年总收益达到169 万元以上,率先实现了“碳中和”。
电之所达,欣之所向。在新能源发展和探索的道路上,欣美电器坚持党建引领,把握能源数字化转型契机,创新发展新能源低碳电力设备生产及新能源综合服务,以科技推动能源发展,实现企业在成套电力领域的转型升级和更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