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来,浙江省持之以恒抓创新,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主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塑造制胜未来优势。
能自主导航、编队飞行的蜂群无人机,能在万米深海畅游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能效仿人类大脑神经元工作机制的“达尔文三代”类脑计算机……连日来,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浙江展区的一批硬核成果引人注目,展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浙江特色。
10 年来,浙江提升创新能级,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抓创新:2021 年,浙江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五,企业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三。2012—2021 年,浙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722.59 亿元增至2157.69 亿元,跃居全国第四;研发投入强度从2.1%大幅提高到2.9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17.62%大幅提高到65.2%;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
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表示,在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进程中,浙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主动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塑造制胜未来优势。
性能优异的氧化镓是制备高功率半导体电子器件的优选材料,但在加工过程中晶体易裂开。这一制约氧化镓单晶产品实现稳定量产的关键技术问题,一度困扰着杭州富加镓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6 月,该公司与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协同创新,找到了提升产品成品率的解决方案,预计每年可新增500 万元的经济效益。
缺少大院大所且创新资源分布不均,是长期制约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10 年来,浙江以超常规举措补齐创新资源短板,举全省之力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创新策源地,着力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和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引育了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推动浙江创新策源能力迈上新台阶。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就是于2019 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与杭州市富阳区共同成立的。3 年多的时间,这一新型研发机构已培育了16 家科技型创业公司,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金额6000 余万元。
如今,浙江初步形成了十大省实验室为龙头的核心战略科技力量,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重点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主体的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平台的建设让浙江的各类突破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研发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建立国内首条CVD 单晶金刚石生产示范线……
2020 年,浙江省提出着力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90%以上的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于三大科创高地,已完成了十大省实验室、6 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的布局。
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纱器,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位于绍兴市新昌县的浙江康立自控科技有限公司为解决转型升级之需、“十年磨一剑”研发的这款产品,预计可为企业年增销售额2000 万元。
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介绍,多年来,新昌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梯队培育科技企业,建精建强研发机构,合力攻坚创新。作为山区小县的绍兴新昌,最终探索出“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的县域创新“新昌经验”,并被科技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介。
截至今年9 月,新昌全县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连续7 年保持在4%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14%;累计培育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 家、上市企业14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7 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活力以及难点均在县域。”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浙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建设重点企业研究院,把科技资源配置到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带动各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10 年间,浙江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 年的0.45万家增至2021 年的2.86 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0.56 万家增长到8.66 万家。2016—2021 年,浙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三位,企业的研发投入、科技人员、研发机构、承担科技项目、授权专利数量均占全省的80%~90%。
2021 年5 月,浙江被正式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
而浙西、浙南地区26 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持引领作用。围绕山区26 县块状经济产业链,浙江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逐渐补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
2022 年,科技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 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汇集上万家科技企业、数百个科创载体、近3000 项创新服务……上线一年的温州“科企通”服务应用,已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事项18530 件,帮助全市8881 家企业享受科技政策补助17.85 亿元。
温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赖颖介绍,聚焦科技服务中最紧迫的问题,“科企通”整合全域科创数据资源,编织科技服务一张网,构建了平台和企业协同、活动和载体支撑、线上和线下集成的系统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针对科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堵点痛点问题,浙江始终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
2013 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成为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最少、速度最快的省份”;2018 年,浙江“科技新政50 条”提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2021 年,浙江省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
浙江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通过科技创新的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搭建“科技大脑+未来实验室”架构,协同推进科技攻关在线、科技企业成长在线等应用场景开发建设,着力提升科技资源一体化配置效率。
10 年奋进,实干争先。袁家军表示,浙江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系统重塑省域创新体系,以超常规举措培育打造创新平台优势、技术领先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人才支撑优势、创新生态优势,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