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2022-11-05 07:28田雪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7期
关键词:密闭式性肺炎呼吸机

田雪莉

563000 贵州航天医院新生儿科,贵州遵义

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通常被应用到抢救之中[1]。作为治疗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患儿在实施气管插管之后,其气道中产生的分泌物不能够自主清除,为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吸痰是确保新生儿呼吸道通畅以及机械通气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保持机械通气治疗的通畅,就必须实施及时、有效的吸痰措施,将患儿气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保持正常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

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气管插管内吸痰技术包括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其中开放式吸痰在实施时,会分离人工气道、呼吸机,容易诱发低氧血症,操作起来相对复杂,而密闭式吸痰并不需要分离呼吸机、气管插管,同时操作起来更加简便,效果更好。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实施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0 例,其中贵州航天医院21 例,其他医院49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男20 例,女15 例;日龄18 min~20 d,平均(8.45±3.11)d;早产儿18 例,足月儿17 例;体重1~1.4 kg,平均(1.24±0.16)kg。试验组男22例,女13例;日龄3~18 d,平均(7.64±3.12)d;早产儿15 例,足月儿20 例;体重1~2.2 kg,平均(1.25±0.14)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直接听见或听诊器听见患儿呼吸音粗糙;②机械通气患儿采用容量控制模式时气道峰压增加,或采用压力控制模式时潮气量减少;③人工气道内可见痰液。

排除标准:①肺出血患儿;②临床资料不完整患儿;③合并其他肿瘤患儿。

方法:试验组实施密闭式吸痰,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注意在实施吸痰操作之前,将密闭式吸痰系统连接,并注意连接好患儿的呼吸机、气管插管连接口、负压吸引器,将负压吸引器打开并调节为8~13 kPa[2]。打开密闭式吸痰装置上的控制旋钮,沿密闭式吸痰管外薄膜,将吸痰管置入,应选择由气道至气管前端的0.5~1 cm 处置入,打开负压控制旋钮,医疗人员应向外提拉吸痰管,将痰液吸出。若患儿的痰液过于黏稠,可应用湿化液进行稀释,在注入湿化液之后,再注意实施以上操作步骤。吸痰操作结束之后,应关闭吸痰控制旋钮,并注意在吸痰管完全退回到无菌薄膜内之后,关闭吸引器[3]。在该治疗过程中,患儿未与呼吸机脱离。注意整个治疗过程应进行严格的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用具如吸引气管道等需每日更换,密闭式痰管应每周进行更换,若发现损坏等情况,应及时更换[4]。

对照组实施开放式吸痰,将呼吸机调节至吸引支持模式,医疗人员戴上无菌手套,打开吸痰包,将吸痰管取出,将负压吸引管连接,将呼吸机管道断开。吸痰管插入后,将吸引器打开,医疗人员应注意边吸边退的同时向上提拉,吸净痰液之后,进行呼吸机管道的连接操作,并将呼吸机的模式调节为吸引支持模式,进行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管道的分离操作。在结束治疗之后,冲洗干净吸引管道,并应将使用之后的吸痰管及手套扔至感染性垃圾桶内[5]。

两组均实施1周的治疗。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②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两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生命体征比较(±s)

组别n心率(次/min)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5138.56±8.91151.82±6.9794.52±5.4689.62±3.4637.55±3.9040.65±4.23试验组35137.56±9.34146.21±8.8593.81±3.0191.64±3.3136.78±3.6737.76±3.71 t 0.4582.9460.6742.4960.8513.039 P 0.6480.0040.5030.0150.3980.003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14.29%(5例),对照组42.86%(15例),试验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0,P<0.05)。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3.51±1.03)min,对照组(4.72±2.25)min,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

讨 论

危重疾病患儿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严重,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不仅会损害患儿自身的健康,还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需要及时展开救治。目前,临床上常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而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的气道将会产生一定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会导致患儿气道不畅,从而增加窒息风险[6]。为进一步加强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在其实施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气道管理,确保患儿气道通畅,尽量将其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缩短,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降低患儿发生感染性肺炎的概率。因此,及时、有效、安全的吸痰措施十分重要。

在传统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医疗人员通常会选择开放式吸痰措施,但该治疗方法需要人机分离,并且会引发患儿生命体征出现剧烈变化,同时患儿出现感染及缺氧的概率也较大。并且开放式吸痰措施操作相对较为复杂,新生儿由于免疫力较低,其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也更大[7]。而密闭式吸痰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出现感染的概率,患儿在实施密闭式吸痰时,其应用治疗的吸气管道等需每日更换,不需要断开呼吸机,将外界与患儿的气道相对隔离,避免污染环境、患儿及医务人员,有效减少由于人为操作所引发的细菌迁移、进入呼吸道的概率,有效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密闭式吸痰治疗干预,对患儿更加安全,进一步节约了医疗费用,同时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密闭式吸痰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帮助患儿尽早脱机,患儿不适感觉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密闭式吸痰的操作相对更加简单、便捷,能够有效节约人力,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对于开放式吸痰法,在实施前需要进行相应的系列准备操作,工作人员需戴无菌手套、准备并打开吸痰管,且需要2个人才能够完成操作,在吸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将呼吸机辅助通气中断。而密闭式吸痰管是被封在透明薄膜内,在操作时并不需要佩戴无菌手套,在实施吸痰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将机械通气中断,只需1人便可以完成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该导管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使用,吸痰后冲净即可,还可以进一步节省资源,有效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与此同时,密闭式吸痰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外源性感染风险,有效避免医疗操作中不慎时的污染,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密闭式吸痰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稳定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以此降低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患儿的生命体征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安全性较高。在机械通气的同时,实施密闭式吸痰操作,并实施持续通气,保持氧气吸入的浓度,有效维持呼气终末正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气道内的压力变化,相对减少肺容量的变化。通过保持一定的肺功能残气量,进一步降低肺泡萎陷的发生率,防止由于人为因素所引发气体交换受损,有利于维持肺泡形态,帮助患儿保持肺功能。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密闭式吸痰,可改善患儿生命体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并予以推广。

猜你喜欢
密闭式性肺炎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应用美罗培南治疗的临床观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
密闭式矿热电炉生产锌粉节能优化设计
米诺环素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