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良 武汉音乐学院
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相较于几十年前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当前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现阶段喜欢音乐艺术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把音乐融入到自己生活中,音乐也成为人们闲暇时间放松身心的一种途径。合唱属于较为常见的音乐艺术形式,因此在社会中也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合唱艺术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我国音乐行业整体发展,能够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指挥在整个合唱教学及排演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确保最终呈现出更加精彩绝伦的效果,因此需要使用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合唱指挥艺术的表现力。现阶段的合唱教学及合唱指挥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合唱指挥的艺术力提升,所以就需要通过相应的教育工作,提高合唱指挥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合唱指挥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合唱艺术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合唱指挥者需要对演唱的曲目有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从历史背景、情感、声音运用等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构思,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协调的最终效果。无声指挥法及指挥图示是服务于音乐的,指挥者自身的形态、表情、气质都是要为作品服务的,观众通过指挥的诠释和表达,使自身的视觉与听觉形成完美的统一。因此,也可以说,合唱指挥在合唱作品演唱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所以指挥合唱作品的时候,指挥人员一定要有良好的合唱指挥能力,并且能够深入认知歌曲的实际内涵与价值,通过恰当的情绪投入及合理的引导方式,构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指挥效果,使观众充分感受到指挥者自身所传达的情感,并且也能有效提升整体的音乐表现力。
合唱艺术与其他大部分音乐艺术相比都有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表演形式及人员数量上,因此,协调统一对于合唱艺术来说非常关键。团队自身的协调能力与凝聚力都需要有完美的呈现,合唱指挥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需要对合唱团员进行引导,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使合唱团员之间互相倾听、互相补足,形成融合与协调的统一整体。第一,合唱指挥人员自身需要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对于音乐作品而言,需要站在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认知与了解,并且依照对作品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细致的排练计划,通过自身的指挥和表达,使音乐作品更为完整地呈现出来。第二,合唱团员之间也具有一定差异,每个人对于音乐、作品、声音的理解以及擅长的风格和表达方式等各有不同,所以就要求合唱指挥协调好整个演唱过程,避免团员在演唱过程中过度凸显自身特色,尽可能地使个人能够与团队融合在一起,考虑团队整体的演出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体演出过程之中团队人员整齐划一,不会由于个人风格过于突出而直接影响到整体的合唱。指挥只有具有凝聚力,才能使最终的演唱效果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合唱作品而言,想要使作品的内涵更好的表现出来,就需要深入研究合唱作品,对作品的深入分析与完善,以及规范的准备是确保排练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合唱指挥需要恰当的把握作品风格,并且能准确表达作品思想。具体的风格呈现分为两点:第一,不同合唱作品的创作背景具有较大差异。指挥者需要首先对音乐背景展开深入探究,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含义,同时也要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思索作者在音乐创作之中展现出来的思想以及情感投入,这样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合唱音乐的实际演奏效果,并且帮助合唱演奏人员更好地把握音乐整体的节奏,以及风格。运用与作品相匹配的方式去表达自身的合唱指挥情感,更准确地找到作品的切入点。第二,单纯地运用音乐表现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让观众了解作品所呈现出的实际内涵,还需要通过合唱指挥自身的艺术表现,才能让观众在视觉上具有更加丰富的感受。
合唱艺术属于较为常见的音乐形式,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合唱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实际价值,通过相应的方法,也能有效地使合唱与指挥艺术的实际表现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合唱表演的整体艺术魅力与价值。在研究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提升的相应方法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原则,确保整体的方法运用具备科学性和可行性。
传统的合唱艺术指挥通常是让合唱指挥人员独立完成指挥计划,所以整体的排练方式制定都是站在合唱指挥的角度展开的,较为关注理论知识的运用,忽视了对于合唱团体成员自身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合唱团成员艺术表现力的提高。为了满足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合唱表演的实际需要,就需要提升合唱成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并对合唱指挥艺术的相应计划进行重新完善与调整,这样才能确保合唱团全体成员的艺术表现力得以发挥,在表现力提升中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实际开展工作时,首先需要让合唱指挥者对合唱队伍成员的艺术表现力有一个全面的认知,然后依照于成员自身的基础能力掌握,以及学习能力等,开展综合的评价,确保整体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会过于片面,能够真正地考虑到每一个成员的实际状况,使最终呈现出来的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准确,为后续的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提升打好基础。最后,再依照于评价的实际结果,针对指挥计划整体进行调整,而在表演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合唱成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状况相应的调整指挥计划,使指挥计划始终与合唱人员的合唱能力以及乐曲的需求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体合唱演出的效果呈现出最好状态。
合唱艺术表演过程之中经常会运用传统的指挥方式,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指挥方式已经无法匹配合唱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合唱指挥表演过程中对个性化指挥方法的合理运用,已经开始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合唱表演指挥工作开展时,需要按照合唱成员自身的综合素养,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挥方式,由于合唱团内的人员数量较多,并且不同成员对于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接受音乐教育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学习能力上也有高低之分。所以,针对音乐理解力不同的成员就需要制定不同的计划,音乐理解力较好的成员可以用难度较高的排练与教学计划,而音乐理解力较差的成员可以降低排练与教学计划的实际难度,让不同成员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升自我,为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合唱团队的整体工作开展时,合唱指挥需要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而伴随着当前合唱艺术规模的不断扩大,合唱作品也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与转变,而这为合唱艺术整体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前进方向。合唱艺术指挥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给整个团队正确、积极的引导,最终使合唱艺术的实际效果得到提升,发挥出合唱艺术的魅力。因此,指挥合唱的时候可以运用不同的排练技巧,使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赋予音乐灵魂,使听众能够真正融入到合唱表演中。
想要合唱指挥工作顺利开展,就需要指挥人员能够对于合唱音乐作品的价值与含义展开分析,并且深层次地认知音乐作品的实际价值,并把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对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更加全面的了解音乐背景结构,从而促使后续的合唱指挥工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指挥工作开展的时候,指挥人员需要了解作者在曲目中想要表达的情感,而指挥过程中也要确定动作,让指挥工作的整体开展更为流畅,这样才能真实展现出音乐作品的实际内容。不同的指挥人员自身的指挥风格具有差异,并且指挥者能力也具有相应的差异,在前期准备工作之中,指挥人员针对音乐的内容分析也存在不同。虽然对于音乐作品整体的分析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很多指挥者都会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及结构展开分析,通过指挥者二次创作,才能促使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得以体现。在指挥工作开始前,需要确保前期工作质量,需要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强化对于音乐作品的全面认知,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曲目、自身的结构与风格。音乐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音乐也能够使听众具有全新的感受,人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与曲目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音乐作品相较于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具有较大差异,合唱过程中传递给观众的是情感表达,而不是视觉冲击,很多音乐作品都可以让观众进入到音乐情境之中,设身处地的感受音乐情感,获得更好的体验。因此,大部分的音乐作品与听众之间都存在情感交流,合唱指挥人员为了确保指挥过程中真实体现出音乐作品情感,使音乐艺术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就需要强化自身对于音乐作品背景及结构的认知,提高艺术处理能力。其次,合唱指挥人员自身要拥有良好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针对音乐作品中的不同段落展开详细分析,确保整体节奏合理的把握,并且及时调整音乐作品的整体进度,在合唱之前需要了解实际状况,对于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创作后的作品应该仔细研究细节问题,并且给予演唱人员相应的指导,使演唱人员的整体发音更加标准,促使音乐表演整体艺术表现力提高。
合唱时,指挥者需要引导整体合唱团队,其在合唱团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挥者自身运用表情或者手势,就能够使音乐表演的整体感染力得到提升,在整体合唱表演中,乐队的指挥人员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乐队的指挥人员自身的动作能够直接提高整体艺术效果,同时还能确保合唱团队的成员都表现出最好的状态。因此,在实际表演的时候,合唱团队的指挥人员要更好地认知音乐内涵,尽可能地表现出音乐艺术的实际价值,使合唱团队整体更加具有凝聚力,从而有效提高合唱艺术表现力。
指挥者自身运用的指挥动作要科学合理,确保演出效果达到最好的状态,指挥工作开展时,指挥者需要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并且融入自身对于歌曲的见解与思想,不断确定指挥动作,并且记住动作要领,确保指挥动作能够真实地展示出歌曲的实际内容。而针对动作的设计来说,要尽可能地把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变得简单,防止出现一些没有意义的动作。与此同时,指挥人员不能一直重复自身的动作,在指挥前要与歌唱人员和工作人员做好沟通交流,让整体表演具有默契性。在日常训练工作之中也要提升演唱者与指挥者之间的默契度,最终助力表演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伴随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的艺术行业也在逐步朝着多元化发展,合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整体艺术实践过程之中,合唱团成员需要依照于自身的情况选择与自己更加匹配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创新的方法使综合艺术表现力得到提高,从而有效的使艺术效果呈现出最佳状态。合唱团队的指挥人员需要发掘出队内每一个成员自身存在的优点,与演唱相互融合,选择更为恰当的指挥方式,让每一个演唱成员都能够发挥出最好的状态,从而满足观众对于合唱表演的心灵需求。
实际来讲,合唱指挥人员在合唱训练的时候要强化演唱者基础素养,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唱指挥计划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合唱指挥整体艺术感得到优化,使演唱者自身的音乐素养与歌唱能力得到提高。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演唱人员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团队合唱中很多演唱者已经掌握了一些演唱的基础知识,但是有一些演唱者由于知识掌握不足,经常在合唱中产生各种问题,导致团队两极分化,这对于合唱团队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合唱指挥人员要加强对演唱者日常表现的关注度,针对一些基础较好,且学习能力强的演唱者,制定一些高能力的演唱指挥计划;而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演唱者,就要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强化合唱基础能力,从而使合唱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为了促进合唱指挥工作的顺利开展,合唱指挥人员需要发掘歌曲的内涵,只有对于歌曲的创作思路以及艺术特色和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从而在合唱表演中真正融入自身的情感,使合唱指挥艺术完美呈现出来。因此,合唱指挥人员在指挥表演之前,就需要了解歌曲的相关信息内容,发掘歌曲的实际情感价值,并且融入自身的指挥动作,这样才能确保在指挥的时候把歌曲的实际含义深入表现出来,使观众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不同的合唱指挥人员的艺术能力与指挥风格具有差异,即便针对相同的歌曲,不同的人在分析以及理解上都会存在差异,所以合唱指挥人员要尽可能地对于歌曲展开全面的分析与认知,最大限度发掘歌曲中的情感,提高歌曲演唱表现力,从而更好的在合唱表演中体现出歌曲的魅力所在。
合唱指挥人员在整体合唱艺术演奏过程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并且需要长久的排练以及演奏练习,还需要指挥人员自身拥有较好的身体素养,以及良好的精神抗压能力,所以合唱指挥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确保真正的提升合唱艺术表现力。首先,指挥人员需要和演唱人员展开积极配合。合唱指挥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演唱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无法分离的整体,针对合唱指挥人员而言,需要与演唱者相互配合,通过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好的使合唱指挥人员具有自信心,在舞台上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其次,合唱指挥人员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外在气质,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除此之外,合唱指挥者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把自己的积极情绪传达给表演人员,使表演人员能够更加放松,降低他们表演时的紧张感,与此同时,表演者也会反馈出较为积极的信号,使合唱指挥人员演出的时候更加具有自信心,从而确保整体合唱表演能够圆满完成。
人类的情绪变化通常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来传播的,因此在合唱表演过程中,指挥人员要尽可能地给合唱成员展现更多的面部表情变化,使合唱人员能够依照于指挥人员的面部表情提示,相应的调整自身演唱。通过指挥人员与合唱人员之间的眼神沟通交流,也能够使彼此的默契度增强。肢体语言的传播效果相较于面部表情语言而言会更加准确且高效,所以在合唱表演中,如果能够融入自身较为积极正能量的情感,那么就能使观众在合唱艺术表演过程之中感受到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因此合唱指挥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合唱艺术的实际需求。合唱指挥人员需要按照艺术表现力提升的相应原则,优化排练方式,为后续的艺术表现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通过分析能够得知,加强指挥者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使指挥更加具有合理性,并且关注指挥者的肢体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有效的使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为我国的合唱艺术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