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研究

2022-11-05 02:10史明娜
武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仪式性土家族族群

史明娜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仪式中的身体行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现象,特别是在族群纪念或祭祀等重大仪式中,参与者的身体行为可以被视为文化时空长河中的桥梁,衔接本民族的过去和当下,能够将人的自然性、生物性和社会性有机联系。仪式中蕴含的身体行为表现往往被赋予神圣色彩和深层含义,是实现仪式程式的核心价值。仪式性身体呈现在川东北土家族族群社会具有重要的内涵,其中含有大量身体行为呈现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成分,是提炼土家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资源库,它既展现出仪式性传统体育文化的象征内涵,同时也演绎着族群社会的基本特征。

1 神圣身体的“建构”: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框架

1.1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内涵解释

至今,在川东北土家族传统的节庆中仍然可以看到一些重要仪式,整个仪式过程表演者都是通过身体行为进行展现。这种活动可能是土家族先民狩猎、耕种、劳作等身体行为演化而成,每一个身体动作都被赋予特殊含义,成为一种“超常态”的表现。日常普通的身体行为已经成为与天地、宇宙、神明交流的手段和载体,用以表达个体及族群的情感与愿望,变成一种非常态化的自我身体活动。首先,这种仪式性身体行为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其初衷明显区别于世俗生活中的健身、娱乐,而是族群精神寄托的集中体现,对先辈的崇拜和神圣空间的信仰。其次,在仪式中身体动作的幅度、缓急、轻重都是身体所表现的情态,当这些情态在指定时空进行程式化时,身体行为就带有“超常”的表现。第三,仪式中的身体行为是在间接、含蓄地表达族群情感,身体成为表达意义的重要方式。身体行为在整个仪式中充当着由物质到意识、由世俗到神圣的象征指向。最后,如特纳所言“仪式即社会表现”。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背后承载着该地区族群的社会表现,成为土家族社会历史空间的表述“语言”。

1.2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事件构架

在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中,其文化事件结构可以分为仪式性观念信仰、身体行为及身体行为效应三部分,在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土家族在精神信仰上集中于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尚巫术、多祭祀,通过仪式祭祀向神明表达内心愿望,表达着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的敬畏。其次,川东北土家族在仪式中,以身体演绎着本族的生产生活、喜怒哀乐及族群历史事件,通过体化实践的“所指”表达族群内心情感。这种身体是由生命意识控制的有机体,受参与者的意识控制,具有主动性。第三,在仪式中身体动作已经成为一种物质媒介,将世俗间的见闻传至神圣空间,实现语言诉求,完成身体行为效应。以土家族梯玛仪式为例,在仪式活动中,梯玛要把“制造天地的神”在制造天地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通过唱、跳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跑、跳、坐、蹲等身体行为。此时体化实践呈现了土家族人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其族群的观念信仰和对自然的膜拜;在仪式操演过程中的身体行为借助于神经系统的支配,通过肌肉与骨骼展示出最终的身体动作,可以视为一种动态的文化结构。这些静动结构所表现出的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其仪式性信仰、身体行为及身体行为效应等重要文化构成因此也具有深层涵义。

1.3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结构—过程”

特纳认为“仪式主体被赋予了一定期望值,其表现应当与世俗规范和道德标准相一致”。在阈限视阈下,整个仪式活动本身被划分为带有阈限性的不同仪式阶段,仪式中的身体活动就成为一种社会结构的文化象征。首先,在仪式开始前,仪式主体处于一个世俗的、开放的仪式空间内,一切活动和心态都处于常态化,即阈限前。其次,当仪式开始时,主体开始进入神圣的、封闭的仪式空间,其所有的情感表现、身体行为都赋予了特殊涵义。最后,当仪式结束后,一切都恢复平静,主体也将从神圣的仪式空间回到世俗,即阈限后。可以看出整个“结构-过程”就在“世俗”与“神圣”之间来回游走,实现着“常态”与“超常态”的转换。在日常状态下,川东北土家族族群个体的一切身体活动为社会关系需求而服务,这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位置结构,无论是时间、地点、程式、情感等都具有自主和随性,属于常态性的体化实践活动。而在仪式状态中,身体行为所呈现的社会关系与日常实践行为不一致,具有反常态性,是一种重构的、有别于常态的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即为“反结构”。当仪式结束,这种特殊关系开始消失,开始回归日常化状态。在“结构”与“反结构”的二元对立当中,仪式中的身体行为在不断构建与延续。

2 身体消解的社会戏剧历程: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跨时空脱域

2.1 作为神圣空间身体行为文化的消解

当川东北土家族传统的身体行为文化从固定地域中被剥离出来,其承载的文化记忆便开始被价值化,成为可量化的商品资源,之前特定时间、地点、身体行为、服饰等等都会进行删减和添加,仪式性身体行为的神圣性逐渐失色。同时,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大众文化转向,使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背景、教育程度、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致使对共享文化符合匹配难以平衡。为了满足这种共享文化匹配,就不得不将传统的身体行为文化进行重构和包装,成为平均大众的工具。当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在“人为编排”后,虽然能在现代性图景中栖得一隅,但是所呈现的身体行为文化内涵已经远离“传统”的神圣,表面上是在为社会大众文化传播而服务,实际上这种服务仅仅是为了吸引观赏者眼球。

2.2 作为舞台性身体行为文化象征的转折调整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是展示川东北土家族族群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身体行为的展示中,实现着土家族族群的精神文化表达、文化记忆传递。而全球化进程加快,使传统的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逐渐走向舞台表演,致使其自身内涵象征消解,这使得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核心价值开始消弭。首先,作为舞台性的身体行为逐渐艺术化。在仪式中的各种器皿、服饰都具有象征意义,其背后的隐喻是族群所固有的,但是,为了使舞台表演更具观赏效果、更突显剧场效应,这些曾经具有的象征逐渐不再受到重视,最后成为了舞台装饰的附属品或艺术品。其次,仪式性身体行为是表述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形式”,随着“形式”的不断变化,进而被不断设计与包装,所表达的“内容”表面上看丰满华丽,实际上越来越空洞,所呈现出来“跳跃性”的“形式”与仪式空间的“传承性”形成反差。最后,川东北土家族过去那种朴素的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舞台化的推动下,最终成为表演市场的“文化消费产品”,从前带有秩序和神圣的仪式性身体行为沦为舞台观赏和消遣娱乐的方式。

2.3 作为世俗性身体行为文化的虚假“繁荣”

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脱离了生存空间所表现出来的是传统内涵的虚空,并逐渐成为产业化的文化商品和旅游产业的点缀。过度的商业化所支撑起来的繁荣,实则外强中干。当传统的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自身谋存与土家族区域文化经济的提升“达成共识”,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开始被开发,成为共享价值、教育工具、文化产品。如果川东北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进入异常运作,则必将会对其进行重新整合和构建。当再次映入我们眼帘的时候,可能将会是被“遗产化”的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这种“再造的传统”经过精心打扮,具有了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附加值,可能会成为不同利益群体争夺的对象。并且,为了满足需要,会融入不同文化内涵和价值表述,以“竭力赋予其‘真正的遗产’的地位”,并试图让这“真正的遗产”在当下产生相互影响。这种被重新定义和选择的传统文化外表有多么的华丽,其所代表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内涵就有多么虚无,所谓的“繁荣”无疑是一具躯壳。

2.4 身体“脱域”形成虚假“繁荣”的背后

当身体行为文化已打破时空限制,进而演变成为大批复制的文化产品,这种脱离本真所展现出的虚假“繁荣”应该引起我们反思。首先,现代技术的出现确实改变了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发展样式,影响了文化符号的内涵与价值,并重新构建和诠释着族群身体行为文化。其次,现代传播方式所呈现的文化图像存有“大量信息空白”,本该经历体验的“空白”只有靠观众的自我想象进行脑补。这种想象会介入到观众的精神层面,进而影响传统文化的内涵解析与身份认同。第三,传统的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观摩后具有深刻的视觉“回味”,并具有视觉“意像”神韵,而当前无论是通过舞台展演还是互联网等传输,所展现的视觉形象则是一种“乏味”的视觉冲击,成为一种“仿像”呈现。最后,大众群体形成后,亟待探寻一些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文化符号,并试图将其产品化,成为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以此实现消费变现,在各种宣传和推广刺激下,通过消费群体的文化消费,营造着一种欢快、美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体验。

3 身体发展的当代反思: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发展的思考

3.1 探索身体行为文化的现代发展

现代发展不可逆转,在现代发展进程中探索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如何适应现代发展,才是解决传统与现代二者矛盾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处理好传统性与现代性二者的关系,才是把握其发展规律的重要环节。首先,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系列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并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现代发展中,保障传统内核所具有的内涵和价值不被消弭,进而,在现代发展进程中凝聚族群核心价值观念,积聚族群文化认同,实现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现代传承发展。其次,现代化技术对传统文化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接纳现代技术的同时更要固守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内涵的本质。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不是自生的,而是土家族族群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产物,土家族族群才是文化符号的创造者。因此我们在利用现代元素促进传统发展的同时,要确立本族人民的自我意识及主体性,而不是被动的“表演木偶”;第三,土家族族群应该不断探索超越现实的文化内在动力,吸收现代积极性元素,按照文化主体的精神重塑文化自身和人本身,做到对传统的扬弃,对现代的取舍。

3.2 “游离机制”的运作是挑战也是机遇

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时空性。当前,竹铃球、毛古斯、高脚马、摆手舞等这些传统身体行为,本该集中在特定地域时空进行,很多则处于时空游离状态。当然,这种游离机制对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符号而言并非毫无益处,它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游离机制运行过程中,被不断传递与延续,将土家族特有的身体行为文化形式呈现在人们生活中,一方面能够拓展传统文化的传递空间,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同时,还可以借助传媒手段建立起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数据库或数字图书馆,进而促进其交流与传播,实现关注度的提升。但是,在这需要一个前提,须使传统的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能够保存其本质性内核,而不是经过加工改造成为新的娱乐方式。

3.3 关注现代性的反作用力

现代性的反作用力即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势。发挥现代性的反作用力,首先,要提升本族群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重视力度。增强保护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意识到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本质内涵的重要性,处理好文化符号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天枰。其次,以文化引领强化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符号认同。族群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可以借助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指导精神,提升族群的文化自觉,进而使族群实现的文化自信,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第三,应加强文化教育宣传。在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乡土性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讲解区域性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以现代传媒手段创新表达方式,宣传和彰显本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魅力,促使族群个体理解本族传统的文化记忆,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传统再造过程中涉及的文化再生产诠释

根植于川东北乡土背景的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已经融入到乡风民俗中,其不仅是集体惯习或是个人行为规则,而且是土家族族群集体记忆的产物,是川东北民众在生活实践中存在的身体文化。在不断演变的复杂环境中无限延续“适应—创造—发展”这一过程,即“文化再生产”。在代际传递过程中,选择传承学习或放弃学习,其关键因素在于对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价值的不同认识,暗含一种“阶层-意识-价值-行为”的逻辑过程。在传承过程中文化变迁和再生产是不可避免,只有探寻和保护土家族身体行为文化的活态因素(人),才是传承的关键。在对再生后的繁荣现象冷静审视后发现,参与者主体有时很难从仪式性身体行为中获得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信。因此,当我们在对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进行创新再生产时,要注重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真正的“魂”,这个“魂”凝聚着土家族族群千百年来的精神情感,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而非单纯的身体活动。在每一次的再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阐释身体行为所表达的背后涵义,进而让族群真正理解其精髓和文化认同,并通过合理的身体行为文化引申出适合于新时代的新内涵。

4 结语

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作为土家族重要的传统体育文化符号标识,是土家族族群传承生产生活技能、族群情感、陶冶情操的系列活动,其蕴含着土家族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在川东北土家族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随着现代社会进程推进,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出现社会戏剧性发展,身体行为跨越时空而脱域,导致其文化内涵逐渐隐去。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与自强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探索川东北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在川东北土家族仪式性身体行为文化重构思考中,实现其传统文化在服务地域文化和谐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仪式性土家族族群
论“朗达羌姆”的起源及其仪式性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湘西苗族舞蹈的仪式性特征解析
共享、共情、共识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典范逻辑:对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的追踪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