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情、共识

2016-06-22 01:43于春涛
活力 2016年6期
关键词:意义

于春涛

[关键词]电视直播;仪式性;意义

电视直播的魅力在于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它使观众不在事件现场也能同时亲眼“见证”历史性的重要时刻。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不仅在向观众传递实时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电视屏幕把散落在四面八方的观众,通过小小的电视屏幕连结在一起,营造出同一片现场、同一个时空的感觉,这也是电视直播相比其他报道形式最大的优势。同时电视直播本身也具有“仪式性”的隐喻,可以通过媒介事件“唤起和重申社会的基本价值并提供共同的焦点,为人们提供一种民族的或者世界的事件感,使某些核心价值感或集体记忆醒目起来。”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8月15日,黑龙江电视台卫视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了大型直播《铁证·731》。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当年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们,年纪越来越大,在世的人越来越少。见证罪恶的人证们越来越少,这个时候物证就显得越来越有价值。直播借助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新馆开馆仪式,通过大量刚刚整理出土的文物、人体试验的罪证、遗址的挖掘现场、对受害人的采访、731队员的忏悔视频,铁一样的证据资料向观众全景展示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

在直播中,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第六展室里陈设的一块展板格外引人瞩目。展板上面记录了第731部队的队员战后的任职情况,大部分人回国之后,成为了众多医学院的院长、教授、助理教授,甚至还有人成为慈善机构的董事。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的731的队员,用他们的实验资料交换了美国的庇护,他们没有受到战犯法庭的审判,恶魔摇身一变居然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医学专家。如果没有留存下的这些害人的铁证,那么这些战犯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将被描绘成造福人类的科学实验。《铁证·731》为不能亲临现场的观众剥去了侵略者的画皮,撕去了伪善的面纱,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直播之后,我们的微信平台中收到了很多观众留言。许多家长特意守带着孩子一起全程观看了《铁证·731》的直播。大家把看节目当成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机会,让孩子们记住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大家都反映说孩子们看得很认真,还有孩子表示想去罪证陈列馆亲眼看一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们了解这段历史,记住日军的罪行,并且凝聚力量形成共识,号召大家珍惜和平,壮大维护和平的力量。

如果说大型直播《铁证·731》提醒我们勿忘国耻,那么中央台《9·3胜利日大阅兵》的直播则展示了新中国的强大。中国的大阅兵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中心广场阅兵之一,大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军威,也是中国社会管理水平的试金石之一,同时也将全景呈现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这个国家究竟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沮丧消沉的,大阅兵会给出一个答案。对公众来说,时隔数年才有一次大阅兵,兴奋自豪显然是主流情绪。但是盛大的阅兵式,除了少数人能够直接参与到现场庆典中,绝大部分民众并不能置身其中。这时,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成为人们了解阅兵的重要途径。大部分民众也正是通过大众媒介,尤其是通过观看电视现场直播参与到盛大的“庆典”中,所以媒体的报道和电视直播建构了一种所有观众共同参与的“国家盛典”。

新闻媒体提前对胜利日大阅兵进行海量的报道,直播当天更是通过演播室背景解说、记者现场揭秘、阅兵前群众现场采访、阅兵场面的全景展现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庆典的盛况。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比现场的观众了解到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视角也更加多维立体。直播把现场装进电视机的屏幕里,营造出“共同在场”的节日氛围,满足了远远超过现场可容纳人数的观众的观赏需求,使得电视直播的仪式性成为可能。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直播已经不再是单向度的“我播你看”,而是通过节目预告、宣传片等手段“邀请”观众准时收看直播,并且还鼓励观众在收看的同时通过手机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进一步丰富了直播的内容,强化了大众的参与感、共享感。

2015年9月3日,央视一套综合频道在全国卫视同步转播的情况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直播的收视率依然达到了15.84,市场份额突破35.38%!新浪微博的统计显示:与央视互动的话题“跟着习主席去阅兵”双屏互动页面,截止到9月3日12:15分,总参与点赞人数超过53万;“网络方阵召集令”总参与人次过100万,双屏活动页面总点击量达137万。关于“9·3胜利日大阅兵”的话题,当天有2151万人通过微博参与讨论,产生3563万条讨论,阅读总量达146亿人次;4675万人为祖国点赞,点赞2.159亿次破历史记录。对阅兵式进行网络视频直播的优酷,观看阅兵视频直播累计人次超过2588万,峰值同时在线232万,创下直播时段内历史新高。通过胜利日大阅兵的现场直播的各种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对大阅兵的关注度和中国人民的凝聚力都再一次达到高潮。

《左传》中有一句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治国理念和政治哲学。大阅兵让观众对中国最近几十年来军事、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有了更深的了解。阅兵式上威武雄壮的受阅方队、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让每一个观众油然而生一种自豪之情,这种情绪迅速通过电视屏幕传递,每个人的性别、阶层、身份的差异被忽略,大家的共同身份是“中华儿女”。大阅兵直播不仅传递了中国越来越强大的信息,更通过直播一场庄严的“国家仪式”让每位观众都在在盛大的仪式直播中找到了情感、道德和精神的“归宿”,民族的、国家的认同也得到了确认,培养和强化了大家的身份认同意识和民族自尊与自豪。

美国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从文化的角度将仪式定义为:“组织化的象征活动与典礼活动,用以界定和表现特殊的时刻、事件或变化所包含的社会与文化意味。” 而仪式传播并不是单纯针对仪式的传播,它是指传播过程本身具有仪式性。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某些仪式召唤大家核心价值感或集体记忆。而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不仅可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传播新闻,更能够在联结社会、传承文化、重塑秩序、强化信仰、凝聚情感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功能。直播让观众在共享信息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无冠词 意义大不同
有意义的一天
意义的猎手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0的苦恼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Confucius:Life with Many Meanings
HOW TO SPEND SUMMER VACATION 如何欢度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