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东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是一座有着独特韵味的文化古城,几千年历史的沉沦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苏绣,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精妙、针法细密、色彩绚丽的独特风格,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带动苏州经济的发展。2017年,我国苏绣工艺品的出口额接近18188万美元,2018年,我国苏绣工艺品的出口额接近185580万美元,2019年,我国苏绣工艺品出口额接近190320万美元,同比增长1.54%。
如今,苏绣已在海内外扬名,并且与世界多个国家与地区进行出口贸易,尤其是美洲、欧盟、太平洋等地区。自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方多数国家对我国刺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更甚者,美国有“唐人街”专门出售中国产品,不仅中国美食,我国苏绣与其他一系列手工艺品都在西方国家享有盛名。
苏绣自发展以来,就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手帕、袜子、鞋垫、服饰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便有了高品质的生活需求,装饰品一类的苏绣就必不可少了。我国苏绣手工艺品大多以中国古画为原型,譬如山清水秀、田园小筑、飞禽走兽等,在巧夺天工的绣制下完美地与精湛的绘画艺术相结合,做出栩栩如生的屏风、壁画、挂件等绣品以供欣赏。精妙绝伦的绣品在市场上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提高了苏绣手工艺品的知名度。
苏绣国外市场庞大,北美、亚洲、欧盟等地诸多国家对中国苏绣尤为青睐。随着中国影响力增强,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接受中国文化。而苏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无论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或是作为艺术品自我珍藏都是非常完美的。作为苏绣发源地的苏州既是千年古城风韵悠长,又是中国经济的领跑地,旅游业发达,促进着苏绣的对外传播。当外国友人在苏州游玩时,苏绣作为苏州的一大名片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并将它作为中国礼物带回国,使苏绣声名远传。
近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苏绣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借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带着更多苏绣艺术第一次踏上不同的土地,“一带一路”建设为苏绣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新的活力,促进了苏绣出口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乘坐“一带一路”快车,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和苏绣文化,以国际战略眼光,提升传统苏绣产业的竞争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将苏绣独特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苏绣产业的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苏绣产品具有相当乐观的规模和交易量,苏绣是一种心灵艺术。所有的刺绣都是手工制作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不可复制。在文化底蕴、教育科研程度、传统特色产品、苏绣质量信誉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世界经济的缓缓复苏,发展与分化,多边投资贸易规则和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得以调整,各个国家面临着的发展问题仍然严峻。受到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共同影响,外贸环境恶化,国际市场持续低迷。苏州很多苏绣公司原有订单遭取消,致使苏绣出口量减少。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苏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市场管理混乱、竞争无序,苏绣生产者多为中小企业和家庭式小作坊,抗压能力弱。通过对苏州刺绣市场的竞争力分析,及苏绣自身市场与国内其他刺绣产业相比较,发现苏绣存在着品牌尚未形成、收入低、后继乏人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集中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优势产业链,促进苏绣市场迅速发展。
苏绣大师的队伍老化,继承人也不多。据调查统计,80%以上绣娘年龄超过40岁,20岁左右的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来学习传承这门手艺,苏绣这门手艺没有多年的实践经历,很难熟练掌握。许多初学者经常被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所拖累。由于这种手工艺学期长、见效慢,就造成了感兴趣的人少。制作一幅作品需要很长的时间,刺绣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幅优秀的刺绣作品,往往需要多人,花费几个月乃至几年的时间。绣娘的专业能力有限,创意不足。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也对苏绣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苏绣对外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尽管苏绣在国内刺绣艺术品和生活用品两大市场依旧占据一定份额,但随着互联网电商时代的来临,苏绣传统前店后坊的生产经营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日益成为制约刺绣产业发展的瓶颈,镇湖苏绣产业依靠传统营销模式实现营收突破越来越难。苏州刺绣产品附加值不够高,苏州独特的文化创意产品不多,制作的苏绣产品或者存在着独特的文化缺失和创意缺失。有效的市场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苏绣出口企业以个体经营为主,研发设计投入不足,销售规模小,产品市场消化时间长,企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的问题。
政府监督检查机制不健全。有的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投机取巧。苏绣市场存在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与国际市场脱节、苏绣市场混乱波动等现象。一些劣质刺绣产品流入市场,不利于苏绣今后的长远发展。政府不遗余力地把苏绣事业做大做强,但实际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苏绣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苏绣手工艺品国际市场占比率并不高,要想提高苏绣手工艺品企业的竞争优势,就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民间苏绣手工艺品企业的分散情况,传统民间苏绣手工艺品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它们自身就存在很多不足,这个时候,只有将民间苏绣手工艺品企业凝聚起来,让它们各方优势结合,提高苏绣手工艺品产业规模,促进苏绣手工艺品产业快速发展。
各个企业相互合作,互相督促,规避两败俱伤的恶性竞争。以此来实现企业之间对资源最大化利用,弥补中小型企业资源不足、实力弱的缺点,增强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苏绣手工艺品中小型企业还应该借助大型企业的力量,让大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促进苏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企业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对于苏绣手工艺品来说,质量和品质更为重要,追求利益而忽略苏绣手工艺品的品质,这样苏绣手工艺品就会失去它自身的文化内涵。苏绣手工艺品也应当注重创新、包装、销售以及物流等相关方面,完善产业发展。
对苏绣手工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苏绣手工艺继承者的培养应加强他们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苏绣手工艺人的审美素养,在已学的基础上去创新。苏绣手工艺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在手工技艺上要求极高,因此,要注重继承者的动手能力。
在苏绣手工艺企业急需大量人才的情况下,企业应主动培养人才,加强培养创意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苏绣手工艺品急需设计、管理、销售类相关人才,应加强对这一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当然,苏绣手工艺品企业的经营者也要提高自我法律意识和管理水平。
现代年轻人很少对传统苏绣手工艺有详尽的了解,应加强宣传苏绣手工艺品,让年轻一代认识到苏绣手工艺的发展潜力,吸引更多人加入苏绣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大部队中来,为苏绣手工艺者输入新鲜血液,缓解传统苏绣手工艺没有继承者的问题,用新鲜血液的加入来促进苏绣手工艺的发展。
政府是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和监督者,政府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政府应规范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监督领导,尽快做出相关章程和制度,使苏绣手工艺产业经营规范化,明确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对传统苏绣手工艺进行明确规范和严格监督,政府应大力支持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政府对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应张弛有度,给传统苏绣手工艺产业一定的发展空间。
政府还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来加强对传统苏绣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应大力宣传传统苏绣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当地城市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传统苏绣手工艺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保护传统苏绣手工艺奠定基础。政府应开展宣传传统苏绣手工艺的相关活动,打造苏绣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一,随着电子商务和工业4.0、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苏绣行业必须在遵循市场规则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的销售措施,探索新的营销途径,整合当前所拥有资源。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创新设计更多受消费者喜爱的创意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设计不同的产品,努力扩大消费群体。镇湖通过各种方法、渠道解决苏绣的营销难题,镇湖苏绣电商平台“苏绣名品网”自运行以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消费者通过该平台购买苏州刺绣产品,通过镇湖刺绣官方微商城系统模块、拍卖系统模块、微配送模块等9大功能实现多种供求选择。与中国刺绣艺术馆微信公众平台配合,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刺绣产品销售和刺绣知识产权许可交易与保护等多种功能。
第二,以eBay为代表的C2C平台拥有38亿海外买家,苏绣产品在这里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州在区域贸易和跨境贸易方面有许多成功的案例。苏州刺绣企业可以在目标市场和国家建立物流仓库,工作人员可以在中国管理网上商店,在eBay上为外国客户开辟销售渠道。从而促进苏绣产品销售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出口贸易销售渠道,做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拓宽线上销售范围,有效开展线上产品宣传。
第三,苏绣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机会,开展以“苏绣”“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苏绣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影响力。增强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融合文化底蕴大力开发具有苏州本土特色的苏绣文化创意产品,通过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促进苏绣贸易的发展。苏绣的出口产品已逐渐从鞋垫、桌布、手帕等日用品发展到欣赏壁画、屏风、挂件等,刺绣品种不断增加。市场对于苏绣接纳,而且对高档艺术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精心打造的华丽、高档的苏绣产品不仅能满足高端消费群体,还能提高市场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