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珊珊,林戴嘉
(1.岭南师范学院a.商学院,b.广东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中心,广东 湛江 524048;2.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学院,广东 东莞 523960)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专门提到湛江,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串珠成链,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早在当年4月份,中共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广东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带”指的就是广东省的沿海经济带,包括珠三角7市和粤东粤西两翼7市,其中就包含湛江市。2021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在政策上明确地支持了湛江打造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湛江市地处粤桂琼三省交会之地,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连接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北部湾城市群,同时积极参与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是国家多个战略的重要交汇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湛江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是粤西及北部湾地区港口群的领头羊。借助3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码头,在华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地位逐年提升,成为国内外航运的重要节点城市。湛江作为“中国-东盟”的重要桥头堡和“一带一路”的支点城市,能够与其他区域协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截至2021年6月,已经与澳大利亚凯恩斯市、杰尔顿市,美国大西洋城,俄罗斯谢尔普霍夫市,马来西亚的古晋南市,南非伊莱姆比市和厄瓜多尔桑博龙东市等近20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截至2020年,湛江市GDP为3 100.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2.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51.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 426.36亿元。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78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87.74亿元,下降4.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9.23亿元,增长6.4%。湛江市传统农业发达,是广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大市,形成了耐盐碱水稻、亚热带水果、蔬菜等优势产业。工业方面,湛江布局钢铁、石化、森工造纸等临港产业集群的规划,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相互融通,促进了临港工业大发展。同时以廉江为代表的小家电产业和吴川为代表的羽绒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湛江同时正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宝钢绿色钢铁生产基地、中科炼化项目、巴斯夫一体化基地首期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石化园区。
创新载体科技支撑力量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正式落户湛江国家级高新区海东园区;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现代化的科技产业园区已成雏形。湛江湾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湛江湾实验室相继完成了机构设置与制度建设。吸引了国内海洋领域多位院士领衔的人才团队参与,在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和海洋生物领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9项,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较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落户湛江。现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4家、企业技术中心26家、重点实验室12家、特派员工作站2家、省科技专家工作站4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149家,全市科研机构38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建立高企信息库动态更新工作机制和高企培育台账,截至2020年,高企数量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682亿元,在粤东西北排名居前列。高校重点学科数大幅提高,至2020年,本科院校获得重点学科达到20个,仅次于广州、深圳,全省排第三。
由于湛江重要的地理位置,加之“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陆路、海路和空路的交通建设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全力推进“56811”计划(即:建设5条高铁、6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支线、1个深水港口和1个新的国际飞机场)。陆路方面,正在建设和拟建设的5条高铁,分别是江湛铁路、广湛高铁、湛海高铁、合湛高铁、张海高铁,使得湛江能够顺畅联通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和北部湾城市群,成为我国铁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路方面,湛江港投资了38.66亿元建设40万吨级航道,是广东省唯一一条40万吨航道。空路方面,湛江的粤西吴川机场于2021年11月试运营,开启湛江迈入航空大都市的门槛,将与广州、深圳的机场遥相呼应,成为粤西最重要的航空交通枢纽。随着新机场的投入使用,能够成为高端产业集聚区,吸引高科技产业集聚,促进服务业区域产业升级,实现“东拓北延南扩”的发展战略。
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湛江必须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从广东省域范围内看,虽然有了部分产业项目支持引入湛江,但是在专项资金、资源配置、人才引进等方面还没有特别的优惠政策和完善的区域性的扶持机制。湛江与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总体水平不高,致使钢铁和化工等主导产业与茂名等周边地区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形成错位竞争优势。湛江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尚未在政府合作层面制度化,区域协调领导小组尚未成立,与周边战略区域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合作,在产业分工布局上不能真正补足短板。合作沟通机制的缺失,导致湛江的高校、科研院所不能很好地组织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智库,专家学者的建言无法在多地政府同时被采纳。
从产业结构上观察,湛江第一产业占比过高,行业结构表现也不合理。2020年湛江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22.06亿元,占湛江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0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051.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9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426.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01%。湛江作为农业大市,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中表现不佳,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产业又小又弱,无法支撑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虽然湛江GDP总量在全国排名第86位,但是在2021中国百强城市排名中湛江没能进入榜单。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湛江市财政收入低,政府财力不足,反过来又无法快速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转型难度不小,对湛江的优质发展形成阻碍。
湛江发展表面看是地理区位、历史进程、政策导向等问题造成的,但本质上就是部分干部解放思想不够、发展观念滞后、做事僵化教条,导致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尤其是县域的地方干部,小农意识强烈,没有超长的魄力和胆识,对标先进意识不足,在培育湛江的实体产业和现代产业过程中浅尝辄止,导致县域实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固有思维禁锢严重,无法摆脱画地为牢的思想束缚,在与珠三角的发展竞争中被抛弃,政策上渐渐被边缘化。即便是与同为粤西地区的茂名、阳江洽谈合作,带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导致竞争意识大于合作,各自为战状况十分明显。
湛江陆地海岸线长达1 243公里,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产业基础,自然就要以海洋经济为主。推动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海洋生物资源、药物资源库、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支持雷州乌石海洋石油田工程建设,建立一批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灯塔工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布局热带农业,推动深远海洋牧场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农产品深精加工。湛江市各区县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点,选择海洋为主的特色产业路线,加快吴川市羽绒、遂溪县医药、徐闻县农业和廉江市出口型绿色家电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海洋装备、清洁能源、绿色石化、绿色钢铁,以东海岛为主战场建设世界级临港产业基地。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发展平台,引入高端制造业,规划钢铁、汽车和森工等方面的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升级。以海洋特色为主,大力发展湛江全域旅游,充分挖掘雷州半岛的红色旅游和滨海文体旅游资源。
铁路方面,加快合湛高铁、广湛高铁、湛海高铁的建设进度。在铁路运力存在富余的情况下,利用深湛和广湛高铁开拓粤西城际列车,加强湛江在粤西地区的串联作用。利用深湛高铁连接吴川机场支线,构建重大疏运通道建设,保障机场与高铁运力顺利衔接。主动洽谈中欧班列业务,让湛江充分参与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畅联国内外市场。公路方面,加强高速公路与重要产业园区和重要城镇的联通,加快吴川机场的建设进度,加快湛徐高速乌石支线建设,加快玉湛高速雷州支线段建设进度,加快湛汕高速吴川支线建设。提升辖区高速路网建设密度,支持南三岛至东海道跨海通道建设,支持东雷高速西延线建设,支持湛徐高速调风支线建设。提升湛江交通通行效率,加强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加快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建设。港口方面,利用建设完成的4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扩大湛江港大宗货物的成本优势,深化湛江与广州、深圳和香港等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网络优势,将湛江打造成区域性枢纽港。利用港口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区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探索建立大宗散货在湛江港中转的合作机制,建设面向国内外的区域性深水良港、大港。航空方面,确保粤西首个4E级别机场按期保质交付使用,优化升级机场空中航线和地面交通网络。
建设粤西创新中心,支持湛江海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大平台建设,继续推动湛江湾实验室建设。建设一批工程中心、农业创新中心、企业创新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利用打造基地方式吸引人才,扩大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的人才交流。建设粤西医疗中心,布局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支持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人才引进,促进湛江中医药综合改革。支持湛江高校的“冲补强”提升计划,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加强对雷州半岛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国的知名度。湛江的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须展开充分合作,能够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提升湛江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海洋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对于打造智慧海洋,拓展海洋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快金融资源在湛江的集聚发展,鼓励金融集团总部在湛江设立区域分部,增强其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500强企业和知名企业落户湛江,与珠三角各市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与深圳在海洋经济和资本运营上深化合作,与佛山、东莞、江门等市在高端制造业开展合作。与海南自贸区相向而行,深化港口间和现代服务业的合作,联动海南建设制造业基地。充分利用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优惠条款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建设,推动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加快保税区和智慧口岸建设。积极完善湛江与广州对接,加强广州对湛江的教育、医疗、科技、人才等领域全方位的指导与合作。根据广东省拟在湛江雷州建立新能源汽车基地的计划,湛江应多寻求广州市的技术支持和经验指导,加强两市在供应链、物流等方面的合作。支持湛江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持续提升综合投资建设便利度和政府服务效能,打造阳光法治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