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育耦合发展研究
——基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背景

2022-11-05 00:38张鹏程孟峰年
武术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耦合教学内容

张鹏程 孟峰年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更多的是由学校教育向前推动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打造文化自信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将国家新下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作为研究背景,并将其核心内容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相结合,使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通过二者的耦合形成高效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复合有机体,使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蓬勃发展,并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并掌握1至2项传统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也强健学生的精神力量使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1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背景及耦合概念界定

1.1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基本内涵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文件,《纲要》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革新,同时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目标,将“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完善教学评价”作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指导如何把握“教会、勤练、常赛”,以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纲要》中也着重强调“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手段,构建一种科学、高效的体育教学新思路,让学生掌握1项或者一项以上的运动技能,促进中小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作出体育学科的贡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耦合的概念界定

关于耦合的界定,最初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概括的说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双方相互依赖且相互作用的一个量度。目前,耦合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于通信、软件、机械等各个领域之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升华并出现了“文化耦合”。由此根据同理转换,把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作为两个实体带入其中,将其二者耦合定义为: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文化性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进行交流与吸收、互补互惠,在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由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研究的转变,形成高效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合有机体即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耦合的界定。

2 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耦合背景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之耦合背景

2.1.1 “反客为主”洋流文化侵袭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崛起与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5G时代强势来临。在“大道不孤,德必有邻”大趋势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认同,时代大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文化乘着新媒体的快车又来到了百家争鸣的十字路口,民族文化的封闭状态被打破,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人类文化的普遍性并存共进,其中包括我们所谈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兴媒介的传播与交流下,形式迥异的体育运动项目传入到青少年群体当中,随着新鲜感与“洋流”文化好奇心的促使,学生对于当下所热门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滑板、轮滑、空手道、跆拳道、柔术等外来体育运动项目的追捧,导致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造成巨大威胁。以武术为例,它作为我们华夏民族成年累月在生产实践以及日常生活中创造、积累以及逐步完善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种类繁多,运动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具有强身健体、防卫抗暴、陶冶情操、娱乐审美和锻炼意志等特殊功能,但在学校大课间组织过程中,选择武术项目的人数也远远少于其他跆拳道、网球等项目,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逐渐远离了青少年学生选择的范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以课程目标统领课程内容的形式出现了“七个系列”的学习内容选择范围,它们分别是球类、体操类、田径类、水上或冰雪类、民族民间体育类、新兴运动类和健康教育专题,课程标准虽未对各项目教学时数分配和比例情况出台明确的规定,但从上述运动项目中明显看出西方体育项目在我国体育课程内容安排选择中仍具有牢固的核心地位。我国虽是体育文化资源大国,但并非体育强国,而构建体育强国必须要以敦厚的体育文化作为支撑,但外来体育文化过度的包装和宣传使其成为了热门运动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危机,而将要如何传承发扬传统体育运动成为了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2.1.2 “末学肤受”的习练过程

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种具有民族色彩的传统体育文化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的作用,主张“以人为本”,以增加人的体质,延年益寿为基本要求。每一项传统体育的出发点都是从健体与强心开展,以身心健康为宗旨的且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上,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都蕴含着中华哲学之所在。在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学当中,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代表的武术和健身气功,由于师资力量、课程安排或场地设施等条件限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模仿以及课堂练习能够记住套路动作的基本形式,或者说在老师极为负责任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做出高质量的套路动作,但这也只是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器具、技艺),至于更深层次的动作的内涵,动作的用法以及背后精神层面(价值、内涵)的东西学生来不及体会或者根本体会不了,仅仅达到了“传形”的效果,更高一层面的“传神”或者“传意”难以企及。例如由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在教学当中,我们知道它是通过对“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运动特点及行为习惯的学习,并对“五禽”的运动行为进行了模仿概括提炼,创造出了适合人们习练的肢体动作,但在教学过程学生也往往仅停留在第一层的意思当中,只是学会了肢体动作,但通过深究发现“五禽戏”其实是创造者和习练者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习练者通过“取象”的自觉,在“尽意”的引导下实现人与“五禽”的“物我合一”,使人的精神世界处于空明、虚静、自由、和谐的状态。因此可以说,“五禽戏”是“取象以尽意”的生动实践。这才是习练传统体育项目真正的价值之所在,而并非只停留在物质层面(末学肤受)的学习。

2.2 学校体育教育耦合背景

2.2.1 “博而不精”的学段知识设置

《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出现了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的设置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且“博而不精”的现象出现。体育运动项目的繁多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各个项目学习的时长较短,没有充分的了解及足够长的学习时间,进而转入到下一项科目中,新旧交织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尚未掌握完全的基础上重新开始学习新内容,缺乏相应系统性,组织逻辑结构不清晰、系统连接不够连贯成为了当下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弊端。蜻蜓点水式教学内容进而也导致了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或应知应会的健康的身心行为、日常的生活方式、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学生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等五个领域相关的健康知识缺乏等,最终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不达要求。

2.2.2 “应试教育”背景的局限思维

当下,我国学校教育中全面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层出不穷。各个学段在体育课内容设置上依然是考试大纲内容要求什么,体育课教学内容就是什么,“考”“测”成为了决定上课内容的首要因素。例如体育中考项目中的:实心球、男生的引体向上、女生的仰卧起坐、800或1000米跑及足球绕杆等等。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完成体育考试,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成为了“及格率”和“优秀率”,教师教学是为了应试,那么学生也亦是如此,为了应付考试去“练什么、学什么”。应试教育下的局限教学行为,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但也其实是牺牲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且目前这种应试化的教育状态把学生体能素质当做教学的重点,在以体育德方面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教学意义的曙光始终照射不到学生人格心灵的深处,也致使一些独居民族性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人们的民族意识与文化信仰也难以唤醒,而种种现象与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出发点背道而驰,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建设也更是难上加难。

3 《纲要》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耦合的重要措施

3.1 教学观念下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耦合

《纲要》中教学观念的要求是要改变单一的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教学现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当代课程思政相耦合,在传承具有鲜明民族性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当中,鼓励情境式跨学科主题教育在体育课堂开花结果,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加速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以纲要中教学观念的改革要求,对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耦合,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众多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的内容当中,例如武术、太极、健身气功当中的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保健功等,在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同时,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了单一的学习知识或某项技术的现状,且通过练习武术、推手等项目,也可以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因为武术也是对战争的技术性总结,通过情境式教学方式将学生引入到历史的长河中,结合武术包含的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都可培养学生的血性,唤醒学生的阳刚之气和爱国情怀。而将传统武术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以授课的方式将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普及教学,这样对于传统武术所面临的传承问题将有极大地改善,以学校教育作为直接传播媒介,学生也对此有了更加深入客观的了解,面对“洋流”文化带来的其他运动,也有了较为明显的传播优势。以上就是教学观念下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耦合,两者相作用又相互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对学校教育的促进因素是改变目前学生学习健康保健知识和单一体育项目的现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与当代课程思政相耦合,且对民族特色体育文化进行了传承发展,学校教育同时改善了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两者在耦合的同时且互不相融,为传统体育和学校教学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蹊径。

3.2 教学内容下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耦合

《纲要》中教学内容的要求是利用传统项目的开展:积极消除体育课程教学长期存在的繁(项目繁多)、浅(蜻蜓点水)、偏(缺乏系统)、断(学段脱节)现象,对学段学校学生进行应知应会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培养,为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夯实了牢固基础。按纲要中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对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进行耦合,将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众多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的内容当中,对学校教学而言,既是按要求利用传统项目进行的开展教学活动,又借用传统体育项目的丰富资源,改善在体育课程长期存在的项目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统筹规划的教学方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容之间脱节且不够深刻,既对学生的体能素质没提高,又在健康教育方面意义不明显,而引入传统体育项目之后,就相当于引入成套的教学内容,例如养生术,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卷中,受到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出现了太极、八卦、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等这种传统学说,将传统艺术、民间民俗、宗教信仰糅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种以保健养生为目的的文化体系,从基本的“吐”、“纳”到“导引”以及各项养生气功的发展,其中潜移默化地灌输健康养生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系统地解决教学内容中存在的偏、断、浅的现象。传统体育项目中养生术的引进,对于学校各学段学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培养也具有显著效果,将现阶段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涵盖其中,且传统的养生术较健康教育书籍的刻板性相比较,更加具有趣味、保健性及可操作性,在掌握健康保健知识的同时接触了与以往不同的健身手段及方法。同样,在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两者耦合过程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加强完善了传统养生术的原理和机制,对于传统项养生项目的传承也更是一种促进。

3.3 教学过程中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教学的耦合

《纲要》中教学过程的要求是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这种整体系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思路与教学方式,通过实施更加科学且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全方位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相耦合之后,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也伴随着教学质量是否过关的疑惑,因此,需要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会、勤练、常赛这三个核心观点。首先体育教学中要将教育规律贯彻始终,按照各个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及运动水平因材施教,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其次勤练过程中要结合各个阶段学生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严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保证其练习的时长、组织形式新颖、切实安全保障等,注重学生的运动体验,让其在体育锻炼中感受乐趣、增进体质;最后阶段的常赛就是要面向班级学生,每堂课组织教学比赛且定期举行校级比赛,以赛促练,提高学生自我加压自我练习的意识,享受竞赛带来的乐趣且承受比赛中的失利,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失败时的逆商。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进行耦合,传统体育项目从开始传承到逐渐发扬的整个过程,就像是从练武伊始到学有所成,不仅仅需要的是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感受传统项目里面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而纲要中所强调的教会、勤练、常赛与我们前人常说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谋而合,在此过程中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的练习,必须要通过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练习,方可通过量变达到质变,从物质层面(器具、技艺)转向精神层面(价值、内涵)。“教会”也就是在学习技能时,教与练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中所要求的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等,使其明白师严,才能使学生严守武德,恭德处世;在“勤练”过程中,势必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此漫长过程中对学生的无动于心、神专志一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次是磨练学生在习练过程中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常赛”可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比赛的好胜心,锻炼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通过传统体育的学习并进行比赛,方可教导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质,例如在传统射艺中经常强调的“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比赛中对待成绩好的人要谦卑而不能抱怨,对待自己的成绩要多次进行反思,这正是当下学生所需要的一种责任感的培养,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进行认真的反思。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对中华文化及几千年思想历史的鲜活灵动的展现,教学过程中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这两者的耦合,让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的艺术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逐渐树立起相应的体育修养意识,例如在练武过程中讲武德,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更要有匡扶正义、见义勇为之气概等。

4 结语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研究背景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和学校教育进行耦合,使二者能够破除自身发展壁垒,形成互利双赢的共生系统,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改善长此以往一成不变的运动项目,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了课程质量,解决了课程设置上的“博而不精”以及存在的“应试”现象。对民族传统体育而言亦是一次机遇与发展,破除传统体育项目自身发展困境,有足够底气面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使得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得到更优质发展。传承过程也由物质层面(器具、技艺)成功转向精神层面(价值、内涵),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耦合关系,增强学生基本身体素质和道德修养、增进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学生非遗保护意识,真正做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最后两者的耦合也构成一个高效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合有机体,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耦合教学内容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