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思哲
河南大学武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国家出台一系列推动黄河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为黄河流域武术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我国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相比存在规模较小、体系不完善、传承不得力等问题,需要国家和省市层面给予引导和扶持。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主席发表《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2021年10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二章明确指出“完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大力保护黄河流域戏曲、武术、民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运用现代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黄河安澜,国泰民安”,八个字浓缩我国人民的美好夙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挥重要作用。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滋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以生生不息的绵延品格锻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基础。国家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发扬黄河流域传统武术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道路上贡献黄河力量。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之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武术自身变革注入动力,引导传统武术融入新时代文化基因,发扬武术精神,讲好武术故事。一代代人民生活生产的不断实践,历经五千年的不断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磨炼中造就、在困境中传承、在觉醒中发扬。“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文化是关乎人民生活幸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发扬黄河文化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是满足黄河流域内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文化内容,是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文化支柱。黄河流域传统武术是黄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黄河文化复兴为传统武术继承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体育强国;2019年国务院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表明全民健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8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全民健身计划持续发展,为传统武术融入现代社会提供新支点、新机遇。全民健身体现国家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初心和使命。从西方体育兴盛到民族传统体育复兴、从政府引导到群众参与、从场地匮乏到居民“15分钟健身圈”,致力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全民健身为传统武术发展提供实践动力,发挥传统武术的养生功用。西方体育项目对场地及器材要求甚高,对老年人不适用等问题日益突出,传统武术获得新发展空间。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健身人群全民化、体育项目多元化、场地设施扩大化,为传统武术普及化提供现实支撑。
在探讨黄河流域武术文化时,阐述传统武术的文化核心要义与本质问题未能统一;在探讨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时,继承技术与追溯本源问题始终存在争议。黄河流域武术文化保护传承发扬需要明确界定传统武术中哪些是需要继承发扬的优秀内核,哪些是必须舍弃或改进的,建构一套符合现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传统武术体系。豫陕晋三省山水相依、文化相息,同为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却难以形成以豫陕晋三省为核心的中华武术共同体。黄河流域武术传承地未能发挥区域协同作用,发展方式、发展主体、发展理念呈单一化趋势。黄河流域武术保护传承发扬应以主要武术传承地为文化中心,以点带面,形成黄河武术文化带,打造黄河武术品牌文化,互利共赢、扩大国内国际影响力。少讲“谁是主流”“根源何在”,多提“共同文化基础”“相似武术套路”,形成黄河区域武术协同发展,便于豫陕晋三省武术文化研究机构交流共鉴,共同打造黄河武术文化经济带。
区域民族特性是区域内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性格、精神与生产方式,黄河文明是黄河流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基础。长期以来,以西方体育价值体系改造传统武术,西方体育项目不断挤压传统武术生存空间,传统武术逐渐丧失民族特性,淡化自身蕴含的中华文明、黄河文明核心理念。新时代黄河流域传统武术保护传承发扬需承载以黄河文明为核心的黄河文化基因,民族特性是传统武术最耀眼的价值品牌,在西方体育文化横行霸道之时,找回传统武术生存发展的主体性价值,实现自身民族特性价值的真正回归。黄河流域武术发展面临“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现实发展难题,为使其早日摆脱身份迷失困境,需深入挖掘以黄河文明为文化基因的传统武术民族特性,以传统武术为载体打造使人民幸福的黄河文化。传统武术以套路、技击、功法形式融入到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与西方体育价值取向同化。从黄河流域传统武术竞技比赛可以看出,在资本入侵下以西方体育竞技标准限制传统武术竞赛化道路,过度强调“赢”以求高额商业利润,这与传统武术蕴含的哲学思辨截然相反,与黄河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迥然不同。因此,黄河流域传统武术发展的一大阻碍是价值取向同化。
黄河流域各地武术馆的经营方式多以少儿武术培训为主,日常群众参与程度不高,区域间武术交流较少,主要原因在于群众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了解程度低、认知不准确、兴趣爱好少。推广传统武术进校门、社区、企业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进步与科学发展,新媒体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介,传统武术在宣传推广方面缺乏运用新媒体,各种媒介对传统武术关注度较少,大众对传统武术的认知和理解仍然停留在较浅薄层面,传统武术在非武术传承地区的社会传播度与了解程度较低,政府包办传统武术文化传播现象时有发生。太极拳申遗成功后,传统武术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即便习练人数超三亿也难掩传统武术看似繁荣背后的凄凉之态。传统武术现实参与人数并不多,在非武术传承地区,现实学习、工作生活与传统武术相关程度不高,人们缺乏对传统武术的系统认知和参与积极性。传统武术习练者面临两极分化的发展态势,学校安排武术必修课程的学生和追求养生保健的老年人成为传统武术社会参与的主体。缺乏向各年龄段人群普及传统武术相关知识的组织机制。
大道不孤,德必有邻。黄河流域传统武术发展需构建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共同体。建议豫陕晋三省达成全方位合作共识,由三省宣传部联合牵线,由三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邀举办,邀请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知识分子参与,吸引国内外有关武术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参加,以黄河流域各省市地级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为主,打造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共同体,开展黄河武术文化高端论坛,在黄河文化和武术研究整理和推广工作方面进行各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合作。致力于开展跨地域、跨民族、跨时期、跨领域、跨背景武术研究,总结一批具有权威性、影响力的黄河武术文化理论成果与发展策略,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武术文化研究品牌。统一战线是毛泽东领袖在中国革命中提出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新时期,建成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共同体也要运用统一战线法宝。要围绕党中央重大政策,创造性地研究黄河武术文化。发挥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共同体和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凝聚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心和力量,运用新理念,创新豫陕晋三省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交流机制,展现黄河区域协同新面貌、新气象。强化豫陕晋三省共有武术拳种、武术文化、武术记忆,共享黄河文化与武术研究共同体研究成果,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共述区域间合作故事,以共同经济文化利益为依托,打破区域间武术文化壁垒、消除区域间武术文化垄断,建立健全黄河区域内武术文化共享合作机制。
为进一步阐明豫陕晋武术文化带互利共赢和黄河流域武术产业一体化建设的文化基础,建议由豫陕晋三省文化与旅游局与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牵头成立跨省市“武术产业与文化旅游工作组”,通过编制武术文化旅游线路,出版地域武术文史资料,建设武术文化旅游地标,组织武术专题专地调研等形式,与相关武术机构共同研究黄河流域武术发展史、武术拳种演变史、武术旅游产业、武术产业发展,促进豫陕晋在黄河流域武术发展中发挥合力。广大黄河流域武术研究机构、武术传承人、武术研究员以武术史研究馆、武术文化研究基地和黄河文化研究所为平台在申报黄河区域武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文化遗产项目、建设黄河区域武术遗产廊道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豫陕晋三省文化相亲、地域相连,人文交流与经贸往来十分密切,拥有登封、温县、泾阳县、文水县等著名武术之乡,是加强黄河流域间传统武术非遗化,推动武术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实施黄河流域武术拳种溯源与保护项目,深入实施黄河武术文化与中华武术文化溯源项目的重点区域,豫陕晋应携传统武术申报更多世界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包容性是传统武术在社会发展潮流中生存的重要属性,是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铸牢武术共同体意识、合力创造黄河武术文化精神家园的重要特性。建议协调有关政府部门带头牵线,联系有关武术门派、社会团体多维度、多领域联合发力,借鉴全民健身普及工作与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推动各省省会城市之间、武术之乡之间、黄河武术旅游带相关城市之间博物馆、武术馆和大众健身体育场馆之间资料共享、文化共享、联动共享,逐步实现豫陕晋黄河武术旅游带城市间武术文化服务一网通、武术旅游景点一站通、武术专业人员培训一体化。要牢牢把握黄河流域武术共同体意识,发挥各武术门派之间的最大合力,共同促进黄河流域内武术文化保护传承发扬,共建黄河武术文化精神家园。人口迁移促进传统武术传播、交流、融合,各武术拳种共通之处远远大于相异之处。建议由豫陕晋三省广播电视局牵头拍摄反映人口迁移与武术传播、变迁的纪录片,结合相关历史书籍文献、影像资料等,从不同角度了解黄河流域武术迁移历程及各流派兴衰始末。与此同时,豫陕晋三省政府要鼓励博物馆机构、武术行业协会、高校武术院系和武术传承人积极参与区域武术文化交流;整合社会资源研究武术传播史、武术流变史,编撰武术拳谱、简化武术拳谱、大众武术操等;以“黄河武术文化”为主题,从多维度、多区域、多学科进行深层次的科学探讨、文献整合和研究汇总,合力创造黄河武术文化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