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竺良
骨折在复位固定后,需用时3~4个月或更久,方可愈合。中医认为,骨折愈合包括三个阶段,即瘀去、新生、骨合,其愈合进度和年龄、骨折部位、血液循环、损伤程度、复位固定状况、营养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营养支持与饮食调理十分关键。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选取合适的食物,可以起到药物不能起到的疗效,尤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与保养。
1.早期
早期骨折部位会发生血肿、凝块、组织坏死、血肿机化等变化,直到骨折断端产生纤维性骨痂,用时约2~3周。
这一时期,由于创伤部位气血瘀滞、疼痛难忍,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身体变差,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少吃多餐,多饮水,常吃蔬菜,确保大小便畅通。忌食肥甘酸辣食物,以免助湿生热,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加剧。需要指出的是,骨头汤为肥甘之品,且对于骨折愈合无促进作用,反易酿生湿热,不利于气血运行,加重症状。
中医食疗的策略是化瘀活血,止痛行气,亦即“瘀去方能新生”。推荐两个食疗方。
薏苡仁粥 粳米、薏苡仁各50克,大枣10枚。清水浸泡、洗净后入锅,煮到熟、烂、稠、厚即可。除湿祛风、消肿利水。用于治疗骨折之后的肢体肿胀。
田七瘦肉汤 田七10克,猪瘦肉100克。三七打碎后,和猪瘦肉一块放进瓦煲。添加适量水,以文火煲约l小时,加盐调味后服食。止痛消肿、化瘀活血。用于治疗早期骨折部位疼痛、肿胀及皮肤瘀斑。
2.中期
中期骨折部位骨膜内骨化、软骨内骨化,产生骨痂;骨原始痂形成再经历骨化,骨折逐渐愈合。用时约4~8周。
此期瘀、痛、肿症状较轻微,身体开始康复。新骨的生长质量、快慢,是由其获得的营养支持及其吸收情况决定的。故要多摄取钙含量高、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精瘦肉、鱼等。
中医治疗主要措施是接骨续筋,辅之以活血化瘀。推荐两个食疗方。
生鱼汤 生鱼1条,红枣10枚,生姜6片,食盐少许。将生鱼去腮、鳞、内脏后洗净,加生姜、红枣和适量清水,煲汤1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喝汤吃肉。和血生新、接骨补肾。
生姜枸杞排骨汤 猪排骨1千克,剁块,与生姜片、枸杞子各20克,花椒、小茴香各3克,八角茴香5克一起入锅里,加适量水,将排骨炖到熟烂,以盐调味。可将其作几次分食,喝汤吃肉。补气血、续筋骨。
3.后期
原始骨痂逐渐改形,进一步生长至断端,完全骨性连接;断端逐渐实现骨性愈合,至此,断骨达到复原。用时约8~12周。
此期,由于骨折日久,缺于锻炼,关节活动较差,肌肉力量未复,为应对逐渐增加的功能锻炼量,故饮食上应摄取高热量、易吸收、蛋白质充足的食物,并加強果蔬摄入,补充充足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促进胃肠蠕动及吸收。
中医治疗主要措施是滋养气血、补益肝肾、壮强筋骨。推荐如下食疗方。
生血补髓汤 黄芪、杜仲各20克,牛大力30克,鸡血藤15克,圆肉10克,章鱼干半个,猪筋50克,牛尾200克。牛尾除去血水后洗干净,猪筋提前一日泡发。一起入砂锅,加1200毫升清水,武火煮沸15分钟后,换文火再煮1小时,加盐调味。吃肉喝汤,早晚各服用1碗。鸡血藤、牛大力、黄芪、圆肉、杜仲让体内气血肝肾均激发出来,猪筋、章鱼干、牛尾向患者补益了大量的骨胶原蛋白、磷、钙之类物质。养血补气、益肝利肾、强壮筋骨。适合骨折后期强化锻炼、功能康复的患者。
此时骨折基本愈合,但骨强度暂未达到骨折之前。骨组织将在应力下逐步完成骨痂改造塑形期,功能锻炼量及程度较大,故建议饮食充足,保证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平衡及充足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