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翰
互联网的兴起给教学带来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走向了智能化。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为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成为目前数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本文将阐述“双减”背景下,智能化教学设备如何帮助数学课外阅读教学。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互联网的兴起为传统教学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将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和牵引力,带动传统教学范式转型与突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种种缺陷,可以通过智能化教学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与改善。
2.政策背景
“双减”政策下,作业减的是“量”,提的是“质”,增的是“效”。课余时间的增多,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3.学科背景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曾说过,数学阅读开卷有益。语文学习少不了阅读,数学学习也需要阅读,并且要求是理解性的阅读。通过数学阅读,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数学阅读变成习惯,让校园飘满书香。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
所以,研究智能化设备如何助力数学课外阅读教学迫在眉睫。
二、项目目标
数学课外阅读教学需要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从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入手,努力通过数学阅读,让书香滋养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能量。本次数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目标分为三点:1.学生通过系列主题绘本阅读和智能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进一步丰富对测量工具的认识,感知“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学会如何运用。2.在自主阅读和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多元的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测量长度的本质是含有几个单位长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量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引导其主动学习数学,即在“内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三、项目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的问题转化为数學问题的过程。”
智能化的教学设备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一定的运用。例如,学生自主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在知识的提取与绘本运用等方面存在着众多问题,这大大影响了绘本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而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合理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
具体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1.多形式主题阅读
教师收集与测量长度相关的绘本故事,形成系列主题资源。学生阅读数学绘本故事《面包公主三姐妹》《我家漂亮的尺子》《多多少少,谈测量》,进一步认识长度测量工具,了解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主阅读和同伴共读等形式,开展“测量长度”主题绘本阅读。小组成员根据任务单对数学绘本中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展开讨论和整理,由小组长进行分享。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数学绘本进行扫描加工,配合生动的语音,吸引低年级学生主动阅读。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的影响,往往无法连续地阅读绘本或者文本,但是电子绘本就可以解决学生的识字问题,让他们跟着声情并茂的语音感受故事的情境。
2.绘本阅读交流
教师可以制作任务单,组织学生开展以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和阅读感悟为主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主动思考,丰富学生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认识,升华学生对长度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测量经验。
3.制作“创意尺子”
本环节要求学生设计一把尺子,并一次性量出0~10厘米的线段。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测量长度的本质。在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C30智能授课助手”上的“移动展台”,一方面动态展示学生制作“创意尺子”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其他学生的制作过程,给没有制作思路的学生一些启发。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还可以使用“C30智能授课助手”上的“对比展示”,将不同的尺子同时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深化对测量的认识。
4.开展多元评价
根据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评选出“阅读之星”“测量小能手”“最具创意的尺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在该环节,学生可以借助智能设备进行匿名投票,避免盲目跟风,更好地保障了投票的公平性。
四、项目成效及总结
智能化的教学设备能够在各个环节中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提升量感。通过主题阅读,学生进一步丰富了自身对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认识,感知到了“身体尺”的实际应用价值。一方面积累了测量和估计的活动体验,另一方面,升华了学生对长度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测量经验。阅读与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阅读的价值。
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和班级共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方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元的阅读环境,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