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渗透德育探微

2022-11-04 08:53胡建伟
成才之路 2022年28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班级管理

胡建伟

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得以站立在世界之林的灵魂。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学校德育工作更是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德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借助班主任的工作载体实施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从班主任角度出发,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探索如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引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451.6;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8-0021-04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新时期呼唤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不仅是教育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施过程的转变。因此,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充分发挥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身作则,开展赏识教育和多种多样的活动,应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本文基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班主任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对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进行论述。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德育对象不同,德育方法和载体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为了掌握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进行分析。

1.社会阅历少,但向往独立自主

中学阶段是学生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缺乏社会和生活阅历,但是他们在心理上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因而希望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选择。但初中生缺乏社会的锻炼和实践,因而很多想法是比较不成熟的。以兴趣选择为例,一些学生对美术、音乐等比较感兴趣,因而对文化课的学习有所忽视,在与班主任的谈话中就提到“我已经是大人了,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做决定”等想法。

2.有较强的求知欲,但辨别能力有待提升

进入初中学习后,课程数量增加了,难度也提升了,再加上社交范围的扩大,接触的事物较多,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特别是在抽象思维、理解能力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面对外部世界,学生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望。然而,许多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使得部分学生因为辨别能力较低,难以抵抗诱惑,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3.自制力较差,但具有远大的梦想

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是充满期待的,也有自己的梦想与奋斗目标,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他们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他人的奋斗故事,因而也希望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部分学生缺乏恒心和毅力,特别是抗挫折能力比较差,一旦遇到困难,很容易一蹶不振,无法长期坚持自己的梦想。

二、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学生应当具备的三大素养以及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进行了阐述,并逐渐形成了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体系。然而,深入德育工作实际,却发现中学德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德育目标失衡,呼唤更科学的德育目标。部分学校在德育目标的制定上表现出了理想化的特点,脱离学校实际情况、要求过高的德育目标,违背了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发展状况。第二,德育内容不确定,呼唤更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学校的德育内容应该在遵循国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第三,德育手段单一,呼唤更具时代特点、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方式。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常常是“以管理代替教育”。在高压氛围下,学生接受教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把教育内容转化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三、班主任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组织者,而道德教育是班级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班主任有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德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不能局限在某一门课程之中,而应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乃至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处理好班干部、班级卫生、班级管理等许多工作,要天天和学生打交道,因此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将班主任作为效仿、学习的对象,可见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中有着独特的价值。班主任通过自身的工作优势可以将道德品质和精神理念传达给学生,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但有的时候还需要家长和必要的社会力量参与,因而班主任在家校协同德育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班主任要协调好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

新课改的核心思想是凸显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要重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一旦学生出现了问题,班主任不要一味大包大揽,忽视学生的想法,而应第一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相反,如果班主任总是“一刀切”,过分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看不到学生的智慧与才智,则会不断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因此,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协调好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引领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基于自身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目标。

四、新课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

1.学为人师,以身作则,树立师德典范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想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就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修养。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表明了教师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学生。为此,在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坚持学为人师,以身作则,树立师德典范,给学生做好榜样。班主任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为此,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正能量,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一些学生从小受到宠爱,在礼仪方面缺少教育。部分学生没有礼貌,到办公室找老师时直接推门,在校园内见到老师也直接忽视,这都体现了学生德育工作的不足。为此,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班主任可以以身示范,用行动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在请求学生帮忙时,班主任应摒弃以往的命令式口吻,轻轻走到学生旁边,通过轻轻敲桌提醒学生,问:“打扰一下,你可以帮老师一个忙吗?”面对学生的帮助,班主任不应觉得理所应当,而是真诚地说上一句“谢谢”。通过这样的以身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渗透礼仪、规则、诚信、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自然会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并自觉向老师看齐,成为一个品德更加高尚的人。

2.赏识教育,发现优点,激发学生自信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许多的挫折和挑战。只有具备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抵御成长过程中的风雨,因此增强自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品质之一。有了自信心,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难,一定可以实现理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赏识教育,不断鼓励和赞赏学生,并坚持不懈地帮助、引导学生,学生就会逐渐树立自信。部分教师虽然可以做到鼓励学生,但有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在情急的情况下大声指责学生,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班主任要重视赏识教育,重视学生自信心培养,也要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班主任也必须意识到,赏识教育虽然强调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犯了错误可以不批评,因此还要把握赏识的尺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带领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3.多彩活动,搭建平台,培养优秀品质

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德育的根本所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班主任要善于运用多种教育载体,拓宽教育渠道,以多彩的班级活动为重要抓手,为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好基础,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使命。传统文化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传统文化开展系列活动,进行礼仪、诚信、真善美、自强不息等主题教育,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德育模式空洞说教的弊端,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搭建传统文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提供空间。例如,在早读、晚自习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国学经典。在读物的选择上,可以与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探讨,在课本学习之外让学生有机会阅读更多的传统文化作品。开展国学晨读活动,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的德育内涵推进德育工作,有助于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

4.文化建设,创设氛围,潜移默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就强调大学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就必须注重文化建设,创设德育氛围,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的目标。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班主任可以在班级走廊、教室、橱窗、墙面等张贴一些关于美德的图片、警句、诗词歌赋、古代文人的语录等,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班级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为了体现班级的与众不同,班主任还可以基于班级实际与学生个性特征,打造与众不同的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水本身蕴含众多品质,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体现了水的坚韧不拔,“水滴石穿”体现了水的持之以恒,“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了水的淡泊名利。班主任通过挖掘水的这些正能量,将“水”文化融入到班级建设的工作中,围绕“水”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的装饰,如在墙上张贴关于水的名人名言,画上关于水的宣传画,班级的班训也与“水”有关。在如此独特的文化氛围之下,水的优秀品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身心,向他们不断传递着正能量。

5.应用信息技术,畅通渠道,提升德育实效

在做学生工作时,只有爱心是不够的,班主任还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德育工作,单纯依靠理论灌输以及说教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有时候还会引发学生的反感,造成学生与教师的疏离甚至不信任。为此,班主任必须立足学生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健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当代的中学生出生于2000年之后,对互联网、计算机有着独特的情感。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为此,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不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推动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提升德育實效。例如,班级学习群是展示学生青春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渠道,做好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无论是班级的集体活动,还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可避免要涉及交际、沟通等。在交往中,班主任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沟通的效率,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如每日在群里分享一则名人名言或者励志的故事,鼓励学生分享感受、交流心得,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基础上,于无形中融入德育。又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交流,了解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样,就可以化解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尴尬,又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作为教育的三个重要方面,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角色的缺失都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德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支持。而班主任是沟通家长的主要负责人,班主任可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建立班级公众平台,邀请学生与家长订阅,借助这一平台展示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在班级的表现、优秀的学习作品、优秀书法、绘画作品、好人好事等。借助新媒体平台,学生、家长都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消息、评论转发、点赞支持。这样,可以加强正能量的传播,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可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推广,信息技术将会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班主任要认识到这一趋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家校合作工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结语

总之,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进一步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各种文化和思想进入国内,加强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势在必行。学校是重要的教育场所,学生在学校不应该只学习文化知识,更应该学习做人的道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在新时期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以身作则树立师德典范、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自信、多彩活动培养优秀品质、文化建设潜移默化教育、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德育实效之外,班主任还要探索更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对学生实施深刻的、全方位的、多维度的德育,为培养高素养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献:

[1]韩雪.试论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03).

[2]赵丽霞,曹瑞,麦清,等.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调查[J].教学与管理,2016(09).

[3]王铨美.“静雅思听”网站资源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4]王春丽.农村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略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1(09).

[5]马辉.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J].甘肃教育,2020(21).

[6]钱国芬.新课改语境下中学班主任德育创新研究[J].天津教育, 2020(13).

[7]欧爱群.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功能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7).

[8]张成仙.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02).

[9]曾文怡.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10]陈建胜.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7(14).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Work of Class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u Jianwei

(Jinta County No. 4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Jiuquan 735300, China)

Abstract: Good moral charac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soul of a nation to stand in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head teacher, as the class manager, has frequent contact with students. It has unique advantages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head teachers work carri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ad teacher,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 management and lea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head teacher;moraleducation; classmanagement; new curriculumreform;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班级管理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