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臣兰
(重庆市荣昌区中医院,重庆 402460)
乳腺增生会引起乳房胀痛、触痛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2]。西医认为,该病主要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微。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乳痈”范畴,主要由于肝气郁结,不通则痛,治疗应以疏肝解郁、化痰散结为主[3]。刺络拔罐配合乳三针安全快捷,选择相应的穴位,体表穴位通过经络联络脏腑,刺激穴位可达到行气通络、活血祛瘀,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用刺络拔罐配合乳三针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60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气郁质乳腺增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4~53岁,平均(35.59±3.21)岁;病程1~5年,平均(3.59±0.23)年;单侧11例,双侧19例。对照组年龄24~56岁,平均(35.64±3.23)岁;病程1~5年,平均(3.53±0.21)年;单侧12例,双侧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外科学》[4]中乳腺增生诊断标准,乳房不同程度肿痛、刺痛、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每随情绪波动而变化,常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缓解;乳房肿块多见双侧,扪之有豆粒大小韧性结节,可有触痛,肿块边界欠清,与周围组织不粘连;乳腺超声或病理检查确诊。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气郁体质乳腺增生诊断标准:多伴有乳房胀痛,乳房内的肿块质硬,推之可移,心烦急躁,白带多而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55岁,非绝经期女性;②依从性好接受针刺和刺络拔罐;③患者知晓且同意参加;④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其他乳腺疾病、乳房良恶性肿瘤;②不属于肝郁气滞证;③小于18岁或大于55岁;④妊娠或哺乳期;⑤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⑥针刺或刺络拔罐过敏;⑦依从性差。
两组均采取乳三针干预。选取乳根、膻中、肩井、天宗、合谷、肝俞等穴位,患者采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上述穴位,操作者手持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523号,直径:0.16~0.45mm,针体长度:13~100mm),迅速在所选穴位处进针,乳根穴斜刺0.5~0.8寸,膻中穴平刺0.3~0.5寸,肩井穴斜刺0.5~0.8寸,具体深度可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及患者体型等灵活选择。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快速出针,轻压针孔,至未出血即可,嘱患者针孔处12h内勿近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疗程后休息10天再治疗,共治疗5个疗程,用时3个月。
观察组加用刺络拔罐。乳三针治疗结束后使用刺络拔罐,选取膻中、日月、期门、渊液、辄筋、中府、云门、阿是穴,患者采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操作者一手持0.8号注射针头(河南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3150909号,0.8mm×35mm),迅速在所选穴位周围点刺5次,具体范围为以穴位为圆心,半径0.5cm,采用大小适宜的抽气罐定于点刺穴位处,10min后取下抽气罐,出血量约5mL,采用一次性无菌纱布清洁局部皮肤,用消毒棉球擦拭血渍清洁罐体,并嘱患者局部针孔处12h内勿近水。于每月行经前1周,择日刺络放血1次,共治疗3个月。
不良反应处理方法。①晕针。患者出现心慌、气短等异常,立即出针,休息片刻,给予患者饮温水或糖水。②皮下血肿。密切观察针刺部位及周围皮肤变化,及时按压血肿处2~3min,嘱患者保持放松,24h内勿局部揉按或热敷。③水疱。若水疱较小无需处理,水疱较大,采用消毒毫针刺破,使水液流出,避免伤口感染。
临床疗效、各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乳房疼痛分0~4级,0级为无触压痛,无自发痛,计6分,1级为触压痛,无自发痛,计12分,2级为自发痛以经前未主,呈阵发行,计18分,3级为自发痛,呈持续性、不影响生活,计24分,4级为自发痛,呈持续性,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影响生活。肿块硬度分1~3级,1级质软如正常腺体,计3分,2级质韧如鼻尖,计6分,3级质硬如额,计9分;肿块范围分1~4级,1级肿块分布局限1~2个乳房象限,计3分,2级肿块分布局限3~4个乳房象限,计6分,3级肿块分布局限5~6个乳房象限,计9分,4级肿块分布局限7~8个乳房象限,计12分;肿块大小分1~3级,1级肿块最大直径小于等于2cm,计3分,2级肿块最大直径在2~5cm之间,计6分,3级肿块最大直径大于5cm,计9分。临床伴随症状,精神抑郁、月经不调、痛经、胁肋胀满等,分无、轻、中、重,计为0~6分,分值越高症状越重。统计两组晕针、水疱、皮下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大于等于1/2,疼痛感消失,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小于1/2,疼痛减轻,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至69%。无效:肿块未缩小,甚至出现增大或变硬,临床症状未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乳房疼痛 肿块硬度 肿块范围 肿块大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 21.68±4.12 10.79±2.08 6.63±1.13 4.15±0.88 7.62±1.78 3.78±1.23 6.57±1.16 3.01±0.75观察组 30 22.64±3.11 6.82±1.04 6.23±1.83 2.72±1.07 7.33±1.48 1.56±0.86 6.55±1.32 1.83±0.82 t 1.346 46.540 0.693 24.230 0.534 10.552 0.469 11.922 P 0.184 0.000 0.491 0.000 0.596 0.000 0.641 0.000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30 18.45±3.14 5.42±1.14 24.938 0.000对照组 30 18.26±3.52 9.03±1.72 17.463 0.000 t 0.152 10.383 P 0.892 0.000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气郁质乳腺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主要致病因素为情志不畅、饮食不节、阴阳失调,治疗应注重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祛瘀生新[6]。
刺络拔罐疗法通过罐内负压和温热效应,达到活血行气、通络止痛的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胀痛、肩背痛、乳头溢液、月经不规律症状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刺络拔罐配合乳三针能够提升气郁质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乳三针治疗,乳根具有通乳化瘀,宣肺利气的作用;膻中穴与乳房关系最为密切,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的功效;肩井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之效;天宗位具有疏经通络,活血消肿的作用;合谷具有清热解表,通经活络的效果[7-8]。诸穴合用,促使乳络气血通畅。刺络拔罐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十二皮部与脏腑、经络联系密切,日月穴具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的作用;期门归具有利胆和胃,降逆止痛的作用;渊液具有宽胸止痛,消肿通径的作用;中府具有舒筋通络,清泻肺热的功效。运用刺络拔罐方法刺激皮部,可激发经络功能,促使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刺络拔罐配合乳三针治疗气郁质乳腺增生效果较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