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腺型胃肿瘤11例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2022-11-04 01:44张学东董新茜朱晓云任玉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胃底腺瘤基因突变

刘 蕾,张学东,董新茜,范 雪,朱晓云,张 铭,任玉波

WHO(2019)消化系统肿瘤分册[1]中明确了胃底腺型胃肿瘤局限黏膜内的为泌酸腺腺瘤,有黏膜下浸润时为胃底腺型腺癌。组织学分为:主细胞为主、壁细胞为主和混合型,大多数为主细胞为主型。胃底腺型胃肿瘤较传统胃腺癌有其独特的病理特征,但目前对其分子水平方面的认识尚不足。本文对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共11例胃底腺型胃肿瘤标本进行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其发生发展过程中驱动因素的认识,可能有助于确定临床相关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收集2015年1月~2021年3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和聊城市人民医院胃镜下切除标本,经2~3名专科高年资医师复诊及免疫组化辅助确诊为泌酸腺腺瘤1例、胃底腺型腺癌10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46~75岁,平均63岁。11例均为主细胞为主型,轻~中度异型,未见脉管、神经侵犯,无复发、转移。免疫表型:瘤细胞胃蛋白酶原Ⅰ、MUC6均弥漫阳性,MUC5ac个别或小灶阳性,H+/K+-ATPase阴性或少数阳性,MUC2、CD10均阴性,β-catenin均膜阳性,p53阴性或部分弱阳性。

1.2 方法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核酸EBER,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并以鼻咽非角化性癌作为阳性对照。

肿瘤组织蜡块切卷,采用北京吉因加医学检验公司高通量DNA panel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一次性获得GNAS、KRAS、NRAS、BRAF、PIK3CA、TP53、APC、CTNNB1、HER-2、MLH1、MSH2、MSH6、PMS2等基因的变异信息,包括点突变、插入、缺失、融合、扩增,并以瘤周正常组织作为对照。

2 结果

2.1 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11例胃底腺型胃肿瘤EBER均呈阴性。

2.2 NGS结果10例胃底腺型腺癌中:6例GNAS和2例KRAS错义突变,其中2例同时发生GNAS、KRAS错义突变(图1);2例FGFR错义突变,1例TP53错义突变,1例BRCA1错义突变;1例APC、KRAS、NRAS、FGFR同义突变,1例MSH6、BRCA1同义突变;1例CDK4扩增,但拷贝数仅1.4,予以忽略。1例泌酸腺腺瘤未见GNAS、KRAS、TP53突变。11例均未检出融合基因,且CTNNB1、BRAF、PIK3CA、HER-2、MLH1、MSH2、PMS2基因均未检出变异(表1)。

表1 11例胃底腺型胃肿瘤基因变异及临床病理资料

图1 A.GNAS基因错义突变:(例11)c.601C>T,p.R201C;B.KRAS基因错义突变:(例11)c.40G>A,p.V14I

3 讨论

胃底腺型胃肿瘤有关的分子水平数据有限。目前文献已报道泌酸腺腺瘤和胃底腺型腺癌200余例,其中约半数病例进行了基因水平检测及探讨,以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GNAS、KRAS突变研究最多。

β-catenin是Wnt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正常情况下,其胞质水平通过降解途径保持在较低水平,当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如CTNNB1、AXIN、APC、PPP2R1A突变或甲基化被激活时,可导致β-catenin过度积累和核转移,继而激活下游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此通路在胃癌中受广泛关注,并探索该通路不同分子成分的靶向治疗[2]。已有研究发现胃底腺型胃肿瘤中Wnt/β-catenin通路基因突变率较高且具有异质性。既往研究[3-4]显示:胃底腺型腺癌中β-catenin核阳性率约85%,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突变率约45%,且β-catenin核表达指数、高表达的例数及相关基因突变率均高于传统胃腺癌[4]。然而,本组10例胃底腺型腺癌均未检出β-catenin核表达及相关基因突变,其它我国的病例报告中亦未发现[5],可能限于研究病例数量较少、肿瘤浸润深度较浅,或其它可能机制待进一步探讨。

Lee等[6]研究泌酸腺腺瘤发现,β-catenin蛋白核表达指数和相关基因突变低于胃底腺型腺癌,约27%β-catenin核阳性,约36%发生APC、AXIN或PPP2R1A基因突变。这些遗传学改变和β-catenin核染色对泌酸腺腺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并未发现显著相关性,但有研究表明黏膜下受累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通过β-catenin核转变激活Wnt/β-catenin信号[4,6]。本组1例泌酸腺腺瘤未检出β-catenin核表达及相关基因突变。

Murakami等[7]分析Wnt/β-catenin信号相关基因(包括sfrp、APC和AXIN2)的甲基化可能与胃底腺型胃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高甲基化在胃底腺型腺癌中比泌酸腺腺瘤更常见。本研究未涉及基因甲基化检测。

多个研究组[3,8-11]对胃底腺型腺癌和泌酸腺腺瘤中GNAS、KRAS突变进行检测,经汇总既往文献及本组病例(表2),胃底腺型腺癌中GNAS和KRAS的错义突变率分别约24.0%(25/104)、7.7%(7/91),泌酸腺腺瘤中GNAS和KRAS的错义突变率分别约18.2%(2/11)、0(0/5)。几乎所有病例的GNAS突变都发生在碱基第601或602位、氨基酸第201位,仅1例GNAS突变于碱基第680位、氨基酸第227位。

表2 文献报道胃底腺型胃肿瘤GNAS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

可见胃底腺型腺癌和泌酸腺腺瘤GNAS的错义突变检出率均比KRAS高。而在传统胃腺癌中GNAS突变不存在或罕见,KRAS突变比较常见,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浸润深度相关。既往GNAS和KRAS突变在胃底腺型胃肿瘤和传统胃腺癌可同时发生[3,12]。本组也有2例胃底腺型腺癌同时发生GNAS、KRAS错义突变。

Nomura等[3]和Kushima等[9]进一步评估了胃底腺型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GNAS突变的关系,有GNAS突变肿瘤样本较无突变肿瘤样本更易侵入黏膜下层及肿瘤大小增加,但这些侵入能力和肿瘤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述发现提示:GNAS突变可能在促进肿瘤进展和侵袭中起作用。本组GNAS突变检出率60%(6/10),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之间评估并未发现统计学关联性,对胃底腺型胃肿瘤预后指导意义有待后续累积更多病例探讨。Nomura等[3]在一组胃底腺型腺癌中发现了2例KRAS突变,分别是伴淋巴管浸润的最大肿瘤和黏膜下浸润最深的肿瘤,而本组中的2例KRAS突变也是发生在黏膜下浸润最深病例。这些观察提示KRAS突变可能与胃底腺型腺癌的侵袭性有关,但由于样本量小尚不能得出结论性结果。

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中有学者曾对295例原发性胃癌样本进行分子鉴定[13],提出将胃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EBV阳性型、微卫星不稳定型、基因组稳定性型和染色体不稳定型。此分类扩展了对胃癌发病机制的理解,为胃癌患者分层、靶向治疗、临床试验提供筛选依据,但各亚型特点尚不能准确反映胃底腺型胃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特征。EBV阳性型好发于胃底或胃体,多有PIK3CA基因突变,EBER是最丰富的EB病毒转录物,病毒长期处于潜伏感染状态,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生长、抗凋亡、免疫调节等作用[14]。胃底腺型胃肿瘤虽然也好发胃底体部,但本组11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既往文献亦无EB病毒在此类型肿瘤中的报道。微卫星不稳定型好发于胃窦或幽门,由于DNA修复机制异常而导致DNA高突变率,如PIK3CA、HER-2等[15]。Ueyama等[11]在34例胃底腺型胃肿瘤的测序研究中发现2例PIK3CA错义突变。本组PIK3CA及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均未检出非同义突变,既往文献亦无此类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的报道。

HER-2过表达在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分化中起作用。Meta分析显示,在胃癌患者中HER-2过表达与预后差有关[16]。既往仅有3例壁细胞型胃腺癌免疫组化或原位杂交检测HER-2均阴性[17-18]。本组11例均未检出HER-2突变,是否与早期胃癌及长期预后良好相关,尚需要更多数据进一步阐明。

编码p53蛋白的TP53基因在细胞周期调节和凋亡中起关键作用,T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表达是预测胃癌患者预后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目前报道的胃底腺型胃肿瘤中大多p53无过表达[19-20]。本组首次发现1例胃底腺型腺癌TP53错义突变,而蛋白水平均阴性或少数弱阳性。与传统胃腺癌相比,胃底腺型胃肿瘤p53过表达发生率极低[11]。

另外,Ke等[21]认为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可能独立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胃底腺型腺癌的进展并影响预后。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胃底腺型胃肿瘤可发生FGFR、BRCA1等基因突变,Ueyama等[11]还发现1例CDNK2A错义突变,这些遗传学的多样性与胃底腺型胃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尚有待探讨。

本研究未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非同义突变;胃底腺型腺癌GNAS错义突变率较高,KRAS、TP53突变较少见;尚无EB病毒相关、微卫星不稳定及HER-2突变的报道。本研究病例数有限,需要继续累积病例来充分阐明胃底腺型胃肿瘤发生机制、遗传学改变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猜你喜欢
胃底腺瘤基因突变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疗效分析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多种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复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