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农业农村局 (415600) 皮春香 刘慈明 舒珂
仲夏时节,万物竞茂。笔者顶着炎炎烈日来到安乡县安康乡新沙村的安乡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均正在田间查看旱稻长势情况。这个曾经被媒体报道过的“蕻儿王”,2022年又规模种植了153.3公顷旱稻。出于好奇,笔者便与他来了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式的交谈。
肖均,新沙村的一位“70后”,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多年,搞过搬运,当过保安,2003年返乡寻求农业创业机会。一次和妻子逛菜市场时,肖均发现人们非常喜欢吃秋冬菜薹,当地俗称“蕻儿”。颇有商业头脑的他便决定栽种菜薹。2003年,他采用水稻和菜薹轮作模式试栽13.3公顷菜薹,结果喜获丰收,年获纯收入4万多元。通过5年不断摸索,他已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菜薹生产栽培技术,并拥有了固定的销售客户,于是从2008年开始便一直在扩大种植规模,到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公顷。
扩大规模后,他遇到了两大问题:一是菜薹品种单一,种植面积大,菜薹上市时间比较集中,导致出售价格低;二是销售渠道不畅通,基本上都是等着外地蔬菜老板上门收购,遇到市场不景气时就会出现产品 “卖难”现象。思维敏捷的他觉得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并建立一条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产业链。
于是自2016年以来,他把多年积累的资金不断投入到现代化产业链建设中,如投入1200多万元修建3个蔬菜冷链库,耗资170万元在广州江南菜市场、深圳海吉星菜市场等开办了档口,筹备200多万元修建了办公用房,购买了120多万元的农机设备(旋耕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在完善硬件配套设施的同时,肖均也在产业技术及生产管理上不断精进,把原来单季红白菜薹改为早、中、晚熟多品种种植。近年来,在他的辛勤付出下,菜薹产业越做越大,效益越来越好,每667平方米年均纯收入从刚开始的200元提高到现在的800元,近20年来共创效益4000万元以上。
近几年来,肖均发现当地农村旱地作物收入较低,年景不好时还存在亏本现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某天突发奇想:能不能在旱地种植水稻?闯劲十足的他,在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情况下,大胆选用常规稻品种黄华占,采用旱地与水田相结合的除草技术(“一封二杀三补”方式),其他种植技术则与水田种植相同,在2018年试种了0.7公顷旱稻,每667平方米产量达到400千克。2021年每667平方米产量在500千克左右。
连续几年旱地种植水稻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成,让他信心大增。2022年,他租用153.3公顷废弃的柑橘园,挖树翻耕后种植旱稻。采访时,他的旱稻长势良好,地里杂草除得很干净,基本苗已长足。他非常自信地说:“如果抽穗期与灌浆期能风调雨顺,后期病虫害防治得当,今年每667平方米500千克产量应该是没问题。”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邻。”致富后的肖均,多年来一直用不同方式回馈当地农民,如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繁忙季节每天聘请短期工800人左右(其中300人为贫困农民),农闲季节每天也聘请100人左右;将周边乡村农户种植的菜薹高于市场价收购后销往外地,解决了当地菜薹“卖难”的问题。
敢想敢干、不忘乡邻的肖均是当下新农人的一个缩影,他们在田园创业,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