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

2022-11-04 13:06■文/叶
幸福家庭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手植树行为习惯

■文/叶 婧

幼儿正值建立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应注重培养其独立自主的意识、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养成习惯的关键场所,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结合实例分析了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意义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意义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劳动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幼儿从“幼稚期”到“成长期”的过渡,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主动回应,是在新时代培养“五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基础。通过家园合作,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使幼儿在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稳固基础。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家园配合开展语言领域活动:认知劳动行为

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有着丰富的支持素材,如绘本故事、动画故事等,教师要充分挖掘绘本和动画故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加深幼儿对劳动行为和劳动内涵的认知。

活动1:挖掘动画片中隐藏的劳动教育资源

在家园合作中,笔者充分挖掘优质动画片中隐藏的劳动教育资源,将其应用在语言领域活动中。笔者组织了“亲子看动画”活动,使幼儿通过观看动画内容,完成关于“劳动是什么”的认知。在经典国产动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有一段讲的是“大头儿子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屋子”的故事。笔者以此情节作为支持材料,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并对幼儿提出问题:“宝贝们!看动画片的同时,不要忘了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哟!”

幼儿1:“妈妈你看,大头儿子在帮妈妈扫地。今天回家之后,就让我来帮你扫地吧!”

幼儿2:“爸爸,大头儿子和他的小头爸爸在一起打扫灰尘呢!下次我们也一起帮妈妈清扫屋子吧!”

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你一言我一语,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着动画中大头儿子的劳动行为,并重新审视以往家庭生活中由爸爸妈妈完成的劳动,形成对劳动的认知,这有助于幼儿劳动行为的形成。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站在幼儿的角度与幼儿展开对话,询问、了解幼儿关于劳动的更多想法。

在观看动画《小猪佩奇》时,一位家长在幼儿做出“妈妈你看!佩奇的房间怎么乱糟糟的!”“妈妈你快看,佩奇的房间变干净了!”的表达后,询问幼儿:“是的呀,宝贝!那你知道佩奇是怎么做到的吗?”这名幼儿通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妈妈:“我看到佩奇整理房间啦!她把书都放回了书架,她还把玩具放到柜子里。”这名幼儿的每一句表达,都是对“劳动”的解释,幼儿在观看动画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了劳动意识。

活动2:阅读绘本中有趣的劳动教育故事

绘本阅读是3~6岁幼儿普遍喜欢的阅读方式,教师不妨将绘本利用起来,在陪伴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让幼儿一边阅读生动有趣的故事,一边仔细观察插图中主人公的劳动行为,从而让幼儿充分理解劳动的内涵。同时,基于绘本具有“故事性”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演绎绘本中关于劳动的故事,使幼儿从“看故事”到“演故事”,充分发挥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使亲子活动更加丰富生动,使家园共育更加和谐,幼儿成长蕴于其中。以绘本《富兰克林是小邋遢》为例。绘本讲述了小乌龟富兰克林的剑找不着了,他翻遍了乱糟糟的抽屉和衣柜,还是没找到。这时,妈妈跑过来帮助他。在妈妈的指导下,富兰克林把东西分门别类地装进了收纳箱,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东西找不到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与家长一起阅读,共同讨论绘本中分类整理物品的方法,这使幼儿认知了“分类整理”的劳动方法与必要性,进而使其形成“分类整理”的劳动习惯。

(二)家园配合开展艺术领域活动:生成劳动情感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幼儿园艺术领域开展的音乐、美术等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创造体验、生成劳动情感的契机,为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提供有力支持。笔者根据《指南》提出的“使幼儿在各领域活动的渗透融合中达成学习与发展”要求,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艺术领域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比如,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笔者以绘画为切入点,尝试设计了下列两项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1:“勤劳的小手”绘画活动

该亲子活动以绘画为主要任务,旨在使幼儿与家长以“勤劳的小手”为主题进行绘画,让幼儿在家长引导下想象用“勤劳的小手”进行劳动的过程,并将此过程画下来,同时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勤劳的小手”的理解,从而生成“爱劳动”的情感。

亲子活动2:“勤劳的小手”绘画活动+《扫地有顺序》故事阅读

该亲子活动在亲子绘画的基础上添加了故事要素。在活动中,首先由家长向幼儿讲述生动有趣的《扫地有顺序》故事,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用“勤劳的小手”有顺序地扫地、将地面垃圾清理干净的方法,然后,再由家长和幼儿合作绘画,鼓励幼儿画出“勤劳的小手在扫地”“勤劳的小手在晾衣服”“勤劳的小手在整理玩具”等劳动故事的画面。

对比以上两项亲子活动,笔者发现,“亲子活动1”中,由于部分幼儿对劳动的顺序、“勤劳的小手”都能做什么缺乏准确的理解,其绘画作品主题较为杂乱,虽然幼儿能够对画作内容做出合理解释,但较难通过绘画生成真实的劳动情感。而在“亲子活动2”中,有故事作为铺垫,在家长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下,多数幼儿能够准确理解“勤劳的小手”的劳动过程,从而能画出内容与细节更加清晰和准确的“勤劳的小手在劳动”的系列画作,并对画作中的劳动故事进行介绍,如“这是我的勤劳的小手,我在帮妈妈扫地,先扫远处,再扫近处,最后把扫出来的垃圾都倒进垃圾桶”“这是妈妈勤劳的小手,她在晾衣服。妈妈每次晾衣服之前都抖一抖,从左向右晾满了干干净净、香香的衣服。我也在帮妈妈晾衣服”等。由此可见,“亲子活动2”中,幼儿能生成真实性更高、更直接的劳动情感,这有助于促进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家园配合设计劳动主题活动:建立劳动习惯

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植树本身就是劳动的一种形式。基于家园合作背景,笔者在“植树节”组织幼儿与家长参与“植树”的劳动活动。下面是笔者设计的“种下小树·我爱劳动”主题活动教案。

1.了解植树劳动,准备小树苗。(家长与幼儿在家中搜集植树资料,了解适合在当地种植的树苗品种,并准备小树苗)

2.开辟小树林,种下小树苗。(在幼儿园协调下,家长与幼儿带好小树苗与植树工具,来到公园等植树区域,合力种下小树苗。)

3.拍照留念,诉说心情。(种好小树苗后,家长、幼儿、教师均可与“小树林”拍照留念,家长可以帮助幼儿拍照,记录下幼儿亲手栽种小树苗的精彩瞬间。随后,回到幼儿园,总结外出植树主题活动,在家长与教师引导下,使幼儿诉说亲身参与植树劳动的心情。)

幼儿1:植树好累啊,但是一想到我的小树苗马上就能长成大树了,我就一点都不累啦!

幼儿2:我喜欢植树,这个劳动让我学会了保护环境,我要多参与保护环境的劳动!

由此可见,家园合作开展植树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能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

(四)家园配合规划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劳动行为

怎样巩固幼儿的劳动行为,并不断深化其劳动行为习惯?笔者发现,将劳动行为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疑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比如,当幼儿结束在休息区的玩耍后,笔者提醒他们:“小朋友们,玩耍结束啦,别忘了将刚才玩的玩具收起来呀!让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做得又快又好!”;傍晚,当幼儿准备离园时,笔者提醒他们:“宝贝们,快把自己随身的物品收好呀,不然你们就只能等到明天入园时和它们相见啦!”;当幼儿离园时,笔者提醒他们:“宝贝们,今天我们在幼儿园学习了劳动,你们已经会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啦。回家之后,你们也要尝试着自己收拾明天入园时要带来的东西。老师相信你们喔!”“小朋友们,今天在幼儿园学会了劳动啦!回家后帮爸爸妈妈做做家务吧,这就是劳动哟!”等。笔者将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与家庭一日生活衔接起来,以促进幼儿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务劳动。当笔者将幼儿送到家长身边时,对家长叮嘱:“宝贝今天超级棒!在幼儿园把自己的衣服和玩具收拾得特别好!可以让宝贝试着自己收拾房间啦!”,从而将“让幼儿做家务”的观念传递给家长,让家长鼓励幼儿在家收拾沙发上的衣服、睡前整理玩具等,以巩固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成果。为有效监督幼儿在家中参与家务劳动的行为,笔者还设计了“我是家务劳动小能手”家务打卡活动,要求家长以照片或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行为,在班级群中打卡,并每周评选一名“家务劳动小能手”,对其给予奖励。这杜绝了家长包办家务劳动的行为,激发了幼儿参与家务劳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持续参与家务劳动,进而巩固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成长的两个主要场所,培养幼儿的劳动行为习惯,是幼儿园与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和家长的义务。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家园之间应当通力合作,教师与家长应目标一致、态度一致、行为一致,共同做好对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引导,发挥1+1>2的教育力量,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小手植树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植树
植树真快乐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植树鸟的来信
大手牵小手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