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11-04 12:23山东省青岛市东胜路小学王春红
华夏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素养小学生

山东省青岛市东胜路小学 王春红

语文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作为语言及文字的学习课程,小学阶段主要包含写字、写作、阅读、综合性学习以及口语交际五项学习领域,而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影响重大。所谓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通常指向的是由教师引导小学生对教材课文进行学习,并正确理解文章内所包含的相关意义,从而使其实现一定的思想升华以及语文素养提升。而在该项教学下教师为确保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应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创新阅读教学。

一、阅读思维能力养成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两者间具有一定联系,同时两者相互依存,首先从语文学科角度讲,该课程正是通过强化小学生主体听说读写能力促使其对语言灵活运用,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中的构成内容,其中所涉及到的句式分析、脉络梳理、结构划分以及词语理解等方面都涵盖一定的思维范式与类型。所以通过阅读的方式,强化小学生思维能力养成,能够使其语文素养得以提升。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角度分析,该部分教学重点仍是以语文学科素养提升为主,但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认读、解读和鉴赏三项能力同步培养,因青少年对于符号的感知与理解都较为薄弱,所以其阅读能力提升也较为困难,但当学生具备较强阅读思维后,教师在利用汉字特殊性或文字脉络进行讲解时,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思维兴趣,有利于加强学生个体认读能力,并为后续的文章解读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即可看出文本阅读属于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载体之一,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成的关键性环节。此外,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部分,不仅体现在日常交往应用,更应注重在口语交际环节中所能够运用到的判断、分析、概括、推理和归纳等各种思维能力和实操能力等,该系列能力在语文阅读中体现为语言思路是否流畅、表述是否足够清晰,且是否能够根据不同语境做出应对,而阅读思维能力养成则有利于小学生提升自身口语交际能力,并促使其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提高阅读教学能力

语文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质量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课程改革影响日渐加深,语文学科也在将全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中,而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是其中一项体现。若语文教师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加以训练,则能够使课堂活动更为丰富。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命令发布者,而是充当教育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能够进一步打破小学生思维限制,全面改善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枯燥感;或者当小学生遇到学习问题时,教师通过引导调动小学生思维,采取探究、讨论等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增添更多探索欲望,而通过集体性讨论,小学生主体思维相互碰撞,也能够迸发更多智慧想法。此外,自学科素养提出后,各小学教育已将该项要求作为首要培养目标,而语文学科素养通过学科知识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养成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征的基本技能、经验和品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具备专业学科知识外,也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素养,而通过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环节强化小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其对思维意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更为全面,并由此保证其在选择教学方法上也可具备一定科学性及正确性。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问题

小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环节,语文教师应承担主导角色,而该角色任务的完成质量与教师自身素质有极大关系。通常来讲,语文教师整体素质与学生主体思维发展呈正比,教师素质高,学生阅读思维也能够获得相应发展;反之,则会对小学生阅读思维养成产生不利影响。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构成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校学习期间皆对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有所学习,这对语文教师实施阅读思维训练有所帮助。但部分教师对于思维能力培养的专业知识则很少涉猎,例如:青少年思维发展规律、思维认知规律以及思维培养方法等,尽管该类型知识属于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但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时缺乏该系列知识作为支撑,也难以保证该项工作的完成质量。小学教育中,随着年级提升,课堂活跃度也明显下降,课堂上,面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无参与兴趣,甚至有部分学生更习惯在文中直接找答案,对于思考性较强的问题,会刻意逃避。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欠缺兴趣,对文章阅读、分析与理解时也无正确方法,从而导致其缺乏对事物构建、分析、概括等各项能力,所以,教师在阅读环节应着重强调思维能力养成,改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

三、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合理运用问题,让学生阅读思维更加深刻

合理度较高的问题设置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调动其阅读思维,高质量的阅读问题需要符合三项基本特征:第一,真问题,这一标准主要是在问题提出后,小学生能够用心阅读文章,并通过联想、比较、分析等过程找出解答方案;第二,目的明确,该要求主要确保问题提出有明显的探讨方向,或者在问题抛出后,小学生能够通过其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生出进一步探索和分析的阅读欲望;第三,具备弹性及开放性,文本阅读后所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是指向文章中的各种难点及重点,该类型问题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较大,所以学生能够从多层面进行思考。以《倒不了的老屋》阅读教学为例,在文章阅读结束后,教师可提出“这座老屋曾有几次想过要倒”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明确指出是有三次曾经想要倒下,但因为帮助老母鸡、小猫以及小蜘蛛摆脱困境,所以老屋依然站立。在学生表达完个体想法后,教师应继续引导,直到小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该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主旨。这一学习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及其阅读主动性,并且通过联想、想象以及理解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于该文章的切身感受。

(二)外拓阅读储备,内修学生阅读思维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阶段应注重强化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并促使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能够灵活使用各种阅读方法。但阅读思维一直都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任务,语文教师应努力突破这一限制,提升该项能力培养效果。小学阶段整体学习任务较为轻松,课余时间较多,所以教师可为学生安排阅读实践以及阅读思维讲解等课程,严格遵循小学生思维特点,辅助其建立思维导图。与此同时,在讲述阅读方法时,教师也应对小学生的理解程度精准掌握,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阅读思维与方法后,才能为其后续进行自主阅读打下基础。此外,阅读知识储备以及锻炼也是思维强化的重要环节,阅读思维只有在不断运用下,才能逐渐提升。在课堂阅读环节,教师可适当提供阅读资料,并对小学生讲解资料中的典型语段,辅助其进行分析,但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也需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加以利用。通常来讲,小学生课后时间充足,所以家长应辅助教师充分利用该时间段,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及时督促学生进行阅读,或在休息日时期,也可带领小学生去图书馆接受良好的环境熏陶,培养其阅读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都应付出极大耐心,确保其能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

(三)把控阅读教学特点,展开实践教学

现阶段,部分语文教师会更重视语文基础理论教学,甚至在面对各种文学现象时,教师也会选择文字形式为小学生进行讲解。一方面,教师为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会忽视实践性教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为使语文成绩有明显提升,通常会以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标准来开展阅读教学,而从发展角度看,该系列教学形式都对改善小学生阅读思维极为不利。鉴于此,教师应明确语文知识的常见性特征,并且对于文学现象来讲,大多能在生活中找到模型,所以,日常教学环节,教师可为小学生提供较为简单的语言阅读材料,例如,情境分析或简短对话等,让学生自行揣摩材料中所体现的情境语意。

综上所述,阅读是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及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小学阶段又是其阅读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认知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并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素养小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