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乡土文化的农村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策略

2022-11-04 02:43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洪新江
华夏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研学资源活动

福建省南安市英都中心小学 洪新江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要求“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为此,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专门成立研学课题组,深入调查,认真分析本地的研学资源,研究学生的研学需求,以乡土文化传承育人为目的,初步构建我们农村小学的研学实践框架。主要策略如下。

一、分析乡情学情,开发研学资源

南安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众多,不同地域都有自身富有特点的文化基础与丰厚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这为发展具有南安特色的研学实践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支撑。英都镇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67平方千米,人口6.7万人,是中国水暖(阀门)基地镇、福建省百强乡镇、知名乡镇和卫生乡镇。英都,古称“翁山”,素有“南邑文明发达最早之乡”的美誉,虽地处农村,但乡土文化积淀深厚,研学资源非常丰富。

我们立足英都乡情,围绕学情,邀请乡土专家加入,分析研究英都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著名人物、名优特产、民俗风情等,从扎根英都乡土研究六十多年的廖榕光老先生处获取了丰富翔实的乡土调查材料,课题组还到研学点实地进行考察验证。

研学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集体开展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要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属不容易。这两年的暑假,我组织课题组成员分别对龙江夏令营近400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设置“你喜欢去哪些地方开展研学活动”“你对什么主题的研学实践感兴趣”“你对研学活动有什么要求”等问题,找准切入点,提炼出每个年级学生的研学需求,并于开学之初,将提炼出来的需求转化成核心目标进行讨论及修改,初步形成每个学段的研学目标清单。

学校立足乡情学情,研究开发出“英都七岩八院”“水龙头博物馆”“英都美食”“英都红色记忆”等主题,包含胜迹觅踪、家园风土、桑梓风物、宗祠文化、逸事钩沉、职业达人六大类32个精品研学资源包。

二、甄选乡土资源,注重文化传承

在做好乡情学情分析的同时,我们从乡土文化传承需要出发,立足学校实际,认真把好研学资源的遴选原则。一是注重研学资源的多样性。选择什么样的资源作为研学内容呢?既要从它所处地理位置环境以及文化积淀程度来考虑,也要明确其历史和现代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是同等重要的,不能因为历史文化的教学内容更丰富而疏忽对现代发展的传承,做好整体筹划,有效利用并选择进行对比教学是最为高效的一种方式。二是侧重研学资源的独特性。经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本地资源十分丰富且繁杂,层次不同,人文底蕴也不同。在研学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面对不同年龄段或者不同学校的学生选择适合其学习的内容;其次,受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每个研学点又有其独有的特点和差异,我们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和传统技艺等诸多乡土资源,这些很多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周边,在他们生活中是耳熟能详的,可以迅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较快地投入研学活动当中来,凸显综合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例如,南安市地处我国的闽南语地区,我们邀请“非遗”传承人黄印级老先生为学生开展“闽南话俗语”“闽南话三句半”等特色研学,尤其是孩子们与老人一起创编宣传防疫知识的闽南话顺口溜,用熟悉又浅显易懂的文字和腔调告诉大家要勤洗手,病毒消,出门还得戴口罩等知识,深得广大师生、家长的点赞和传阅。众所周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本地年轻人特别是中小学生对闽南方言不熟悉甚至讲不来。事实上,我国很多文言文古诗词都是由方言编写的,方言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不仅是一个地区人文特色的代表,同时,也是该地区历史发展的证明。为此,开发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的“闽南语”“闽南红砖厝”“闽南美食”等文化研学是必不可缺的。

三、课题先行引领,以研究促发展

研学资源如何更好地进行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教科研的有力支持。为此,我们专门成立研学课题组,聘请市教师进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为指导专家,抽调分管行政和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为骨干成员,以“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案例研究”为题,经申请成为市级立项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的案例开展研究,收集成功案例,研究研学实践的育人价值,让研学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的生存之旅、探究之旅、体验之旅、文化之旅。课题组为学校担当起协调人的角色,统筹研学资源的开发、协调对接、组织实践等工作,重点针对研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研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研学实践的顺利实施,并将成功经验分享辐射到南安其他小学。

如本课题组承办了市级小学研学实践专题研讨活动,展示课“‘家乡味道,英都麻糍’研学实践活动”呈现了研学前资源规划准备、研学中跟进指导及研学后总结评价三个精彩环节;讲座《立足乡情学情,扎实开展研学实践》从立足乡情学情、提炼研学目标、聚焦案例研究三方面向与会者介绍研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经验。课题组的扎实研究工作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扬,交流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成功展示了关于研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题组成员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多位教师在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在校级、南安市级活动上供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借鉴使用。通过研学活动的积极开展,一年时间里参与的学生撰写日记感想100多篇、研学作品300多个,充分体现“研学育人”功能,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学习更加投入,学习成绩等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四、规划研学路线,绘制实践版图

英都是典型的福建山区乡镇,四面环山,呈盆地状,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母亲河英溪穿境而过。研学资源虽然丰富但较为分散,如“七岩八院”分布于多座山上,名人故居散落在十个行政村里等,研学点之间距离远近不同,公路网纵横交叉。这就需要从合理、安全的角度对研学路线进行设计,扣紧研学主题,距离合适,路程连贯、紧凑,从而保证学生的安全、研学体验。学校要统筹资源、协调对接,带领团队规划研学路线,反复推敲和综合考虑,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确保研学路线的科学有效。我们主动与镇村两级、派出所、交通运输、文旅景点等多个部门沟通,还得到志愿者协会、乡贤、群众等热心支持,他们为研学路线的规划设计提供建议和帮助,共同为学校的研学活动打好前哨、做好铺垫。

学校研制了《英都镇研学点分布图》,通过前期实地考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统计,罗列出较有影响力的当地五十多个研学资源点,主要是名人、宗祠、企业、美食、“非遗”、名胜这六大类,交通脉络清楚,基本囊括了英都区域内的旅游景点、大型宗祠、文保单位、博物馆、纪念碑、知名企业等研学目的地、信息简介以及联系方式等,更形象直观地让学校和辅导员以及学生能更快选择并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五、建立运行机制,提供安全保障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研学的过程中容易做出带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如何让学生在研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安全保障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工作之一。进一步提升研学资源的趣味性能够有效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才不会将多余的精力放在其他事物上导致不安全事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较有效地提升研学的质量。我们要求教师在组织拓展式研学时,应当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研学活动中,引导其密切关注研学资源,强化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敢问、多问,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知识进行架构再建。同时,在研学资源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发地学习。

从学校层面来讲,研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我们紧紧围绕“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要求,制定《英都中心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强化研学实践监管指导,及时跟进各校研学实践活动进展情况及评价,进一步规范各校研学活动的管理服务,助力各校研学实践活动均衡发展。鼓励各校稳健开展研学实践活动的同时,既有规定动作,又有大胆创新的自选动作,保障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积极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对研学实践活动做好日常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做好活动方案、安全预案的备案报告。二是建立“出行保险制度”,在全体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研学出行前购买师生意外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与权利。三是建立“应急演练制度”,要求学校定期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应急演练,增强应对研学实践活动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用好网络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及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为研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基于乡土文化背景的研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下,作为管理者、研究者应当对此抱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了解到网络资源为研学带来的便利,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不仅能够为学生的研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文化内容,也能使教师之间增设互相沟通的平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组织学生到一些纪念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进行研学受到限制,因此,网络设备及网络信息的共享可以有效改善该现状导致的教学困境。

例如,“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基于这两点,我们让老师们改变以住的教学模式,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云说世遗泉州”等网络平台,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带领学生重点研学“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了解古人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开疆辟土奠定现在泉州扎实的经济基础,同时,让学生对“一带一路”的未来发展动向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研学信息,使拓展研学资源的工作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育人理念。

七、扎实开展实践,提高研学实效

开展研学活动,要始终关注“研什么、学什么?”这一核心问题,进而带领学生逐步走向深度研学。我们积极开展案例研究,努力培养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会对话、会合作、会质疑、会思考等核心素养,让研与学真实发生,大力促进研学核心问题在研学实践活动中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具体的研学实践中,我们一般分“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进行。一是“行前”阶段,我们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结合该学段的研学需求,设计研学活动方案;二是“行中”阶段,我们指导学生按照既定方案开展活动,收集学生对每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情况,记录学生研学收获情况;三是“行后”阶段,我们做好行后总结交流的反馈,并再次对核心问题清单进行改进,完善研学活动设计,形成研学攻略,为别人提供研学借鉴。

如指导“郑成功纪念馆研学活动”,明确目的是通过考察纪念馆内鲜活生动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家国情怀以及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在行前指导时,就要针对这一目标引导学生适度参与设计,如根据纪念馆平面图选择研学路线等;活动中各个环节尽可能让学生按计划参与并自主探究完成,教师只是从旁协助和支持;研学活动后,鼓励、组织、指导孩子们主动、全面、细致地进行总结,谈收获体会,并登台交流、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对下次出行提出合理建议等。跟以前未进行研学指导的学生对比,有研学指导的学生参与更主动积极,参观考察更仔细,懂得做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实效性明显提升。

总而言之,研学实践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育人工程,这项工作需要学校重视推进,教师广泛参与,学生主动实践,家长关注支持,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做好课程设置、资源配置、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等体系建设,更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规范管理,扎实开展,更好地发挥研学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提升研学实践的成效,推动研学实践工作积极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研学资源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资源回收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