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管理体系效率是提升用户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分析多元协同视域下智慧图书馆如何统筹数字资源管理目标和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结合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体系共建和保障机制,提出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多元协同数字资源管理体系。该多元协同体系旨在提高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感。
关键词:多元协同;协同管理;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全面整合了行业的各个分支,“智慧图书馆”是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新形态。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进一步改善读者服务满意度,是图书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协同理论认为社会组织和生态系统都属于非线性的自组织系统。多元协同主要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规律和路径,结果表明多元协同系统具备较显著的整体效应。系統中各元素达到协同有序后系统维持稳定直到新的因素打破均衡。多元协同理论强调系统内各个主体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效应为导向指导自身行为和过程,进而可消除系统中各单元的个体影响。数字资源管理是提升智慧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数字资源管理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要解决:一是智慧图书馆各个主体有独立的经费预算和支出用于建设自身的数字资源,各个主体的个体成本叠加后会增加系统在同一业务或者工作的总成本;二是系统内的各个主体根据自身运营目标建立的数字资源具有独特性,这不利于兼容和共享,其他主体需要额外支出该笔费用;三是系统内各个主体容易从自身功能定位出发,管理目标比较局限,不具备全局性和拓展性;四是系统内各个主体的信任机制没有及时建立,信息不够透明,信息共享机制不够完善。
因此,目前主要问题是系统的协同机制没有及时组建,导致系统的整体效能较低,没有实现多元协同系统效应。
一、相关研究
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其功能、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随着技术的深入使用在不断挖掘和拓展。智慧图书馆的前景和创新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王世伟总结了智慧图书馆的特点,从多元协同角度出发梳理了系统内部的主体结构,指出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对策;曾子明等结合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论证了去中心化是智慧图书馆的创新路径,同时展示了SoLoMo技术可用于智慧图书馆的移动视觉搜索服务;王静等提出多元协同理论中的系统控制可广泛使用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过程。
目前,学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过程控制和服务模式转变。数字资源管理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多元协同理论视域下的构建协同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二、基于多元协同的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体系构建
1.智慧图书馆多元主体分析
智慧图书馆是广义的图书馆概念,系统中包括多个主体:图书馆、艺术馆、档案馆、博物馆、科研机构、用户(机构或者个人)等。满足用户需求是智慧图书馆的总体管理目标。其他主体作为系统内的机构分别具有各自明确的功能定位和服务资源。这些功能机构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筛选、保存、展示知识资源,为用户提供知识、文化和科研服务。用户(机构或者个人)是系统内的终端,是知识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推动了多元主体协同,各主体和用户可以通过数字资源平台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因此,多元协同理论为数字资源的共建和拓展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路径。多元协同使知识服务更加全面且高效,推动智慧图书馆整体效能服务质量的提升。
2.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多元协同模式
(1)馆—馆主体协同
多元协同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互动是协同内部的协同共享。各个主体有自身的优势,通过信息互通,多元协同可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实现正向的整体效应。馆—馆协同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立足用户需求。在此总管理目标下细分各馆子目标有利于发挥各馆资源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例如,每个功能主体都具有差异性,主要体现在面向特定用户的服务具有独立性。多馆协同建立在智慧图书馆平台上,通过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容易实现高度互联,使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升。大数据时代,单个主体很难孤立地处理海量资源,只有各主体协同合作才能使资源建设与管理更契合用户对知识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需求。
(2)用户—馆交互协同
用户需求和服务体验是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体系共建的出发点。这一目标有助于提升智慧图书馆的系统整体效能。通过收集和监测用户与各馆的互动数据并进行深入挖掘,可让数字资源平台精准定位感知用户需求。这一定位有利于数字资源平台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可以从保障制度、设备、服务和资源匹配上合理统筹平台的工作,数字资源平台达到最大化效用,用户可非常便捷地获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充分感知智慧图书馆的多元协同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用户的行为需求和体验反馈有利于推动智慧图书馆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慧化方向发展。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信息互动共享平台,加强了用户与馆馆之间的联系,实现实时反馈机制和用户—馆无障碍交互协同效应。
(3)人际互动协同
任何系统的操作者都是人,良好的人际互动协同是多元系统管理体系运营的关键因素之一。用户与管理员协同,使管理员能够获取用户需求信息。用户需求是系统设计、管理制度及在馆服务的行动指南。平台的共建目标是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精准定位服务。用户的满意度和用户体验反馈能够给管理员的工作提供及时修正调整的数据。管理员之间的协同主要是两部分,一是多元协同体系内的馆与馆之间的横向协同,二是本馆内的纵向协同。通过这两部分协同实现合理分配资源、任务调配和相互分享管理经验等工作。多元协同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系统整体管理效率,共同解决多元协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多元系统协同效应。用户之间协同体现在用户通过数字资源平台使得平台用户之间的交流更便捷和全面。多元交流能促进读者的知识分享和社交需求,加速知识的传播。
3.基于多元协同的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体系
基于多元协同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坚持将为用户提供智慧服务作为发展方向,多元主体实现协同发展。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体系可以从资源整合层、资源链接层和智慧协同服务层多个层次实现管理目标。
(1)资源整合层
资源整合层的工作主要是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源存储。数据采集可根据需求和工作目标进行选择。为实现多元主体资源整合和共享,可通过数据众包模式进行系统内各个主体的数据库同步。如果市面上比较成熟的机构资源符合主体的功能定位,可以使用采买方式获取使用权资源。另外,还可以通过跨组织团队组建协同小组,各主体共建独具特色的数字资源。数据采集是资源整合层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智慧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层建设要以用户需求为执行准则,不得偏离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目标。聚类分析、关联规则、语音识别、机器视觉等能够确保数据的可读性、适用性和可拓展性。资源存储技术各有优点,根据不同的资源管理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资源存储方式,云存储适合开放服务,每个用户都可使用;网格存储则适合主体或内部机构之间使用,这一存储方式能够对涉密资源和稀缺数据进行存储保护;P2P 存储则可以有效实现协同共享资源。
(2)资源链接层
资源链接层的功能是通过网络以数据传输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资源链接层的功能之一是通过网络将数字资源平台构成一个点对点的大网络,打破时间地域的局限性,让数字资源的传递快速高效,同时使得用户更加便捷获得服务。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资源链接层得到广泛应用。例如,P2P 传输、移动技术、云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P2P 传输是不通过第三方在主体之间直接点对点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可有效识别传输双方的身份,数据可被追溯,提高安全性。智能移动终端和云数据技术资源链接层得到广泛应用。移动客户端可以直接收取到云端上的资源,既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也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提高用户满意度。区块链技术在数字加密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加密后的数据安全性大大提高,即使被外界截获或窃取,其真实内容也难以被破解。
(3)智慧协同服务层
智慧图书馆协同服务层是用户体验的终端。智慧协同服务层提供协同服务,包括智能检索、个性化推荐服务、关联推荐服务、可视化智慧服务、情景展示服务等。根据用户的需求智能检索主要包括跨库检索、机器视觉检索、语音搜索等。个性化推荐是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主要根据大数据技术识别和挖掘用户的偏好与频次,进而为用户提供特定的阅读、订阅和检索推荐服务。个性化推荐具有普适性,而关联推荐进行的是关联知识的推荐。两者的互相结合,能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提高推荐的广度和精确度。可视化智慧服务是数据展示方式的转换。可视化的目的是让知识展示直观易懂,通常使用的形式包括公众号、图像、视频、人工智能计算、AI等。情景展示服务主要是场景再现。该服务通过人工智能终端或智能体验馆,将特定知识进行时间和地域的情景可视化展示。智慧图书馆还提供其他多元协同智慧服务,如一站式导航服务、馆际互借、科研平台成果转化数据共享服务等。
三、多元协同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管理体系保障机制
多元协同理论从系统论出发,研究系统多元主体协同,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过程,进而系统产生最大化效能。要实现多元主体的融合共建功能需要行之有效的机制进行保障和约束。在此机制下,各主体既能够发挥自身的功能,又可以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提升系统整体效能。
1.构建科学有效的多元协同理念
从全面、全员和全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科学有效的多元协同理念。行之有效的多元协同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应紧紧围绕用户需求,发动系统内的主体,包括馆内和馆馆之间的全体馆员,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多元协同管理体系的共建,对影响多元协同管理质量的制约因子进行全面监控,切实做好多元协同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全过程监控。系统内每个主体都有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各个主体应真正确立多元协同在日常工作的核心地位,并将其落到实处。
2.需求沟通机制
需求沟通机制包含精准定位读者需求和确认系统内各主体的发展需求,这两者相辅相成。对读者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有助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确认系统内各主体的发展需求是多元协同系统提升整体效能的重要驱动力。只有各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多元协同目标才能够实现,整体效能才能最大化。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典型特征之一是智能化。通过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和挖掘,基于大数据技术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提取,进而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提升用户的服务体验和满意度。多元协同管理体系中,为确认多元主体需求,可成立整个系统的代表委员会,通过沟通的方式确认各主体内部的真实需求,确保多元协同管理体系的整体服务符合各主体的实际情况,为各主体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组织环境。
3.多元协同平等互惠机制
多元协同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明确整体目标和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激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让每一个主体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多元协同平等互惠机制的目的是确保系统内各主体能平等参与系统的整体决策。在多元协同共建的同时,也要给予各个主体充分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4.信任与信息共享机制
数字资源本身具有保密的要求。因此,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机制需要建立信任与信息共享机制。由于多元协同需要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因此,信任和信息共享机制是两个互相促进的制度保障。在多元协同体系共建过程中,信息透明达成各个主体完成多元协同工作的数据基础。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制定系统平台的规范化要求和行动操作指南,在此规范化的条件下,多元协同主体进行信息共享。
5.评估反馈机制
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体系的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反馈系统。评估机制包括对多元协同系统内的工作过程评估、资源共建效能和协同管理质量等评估。对多元主体工作过程的评估,目的是实现实时反馈。多元协同系统共建除了自身的工作之外还需要统筹兼顾协同目标,因此,工作过程评估可确保所进行的工作不偏離整体目标。资源共建效能和协同管理质量评估反馈机制的设定能够有效促进系统多元协同发展的需要,提升整体效能。
四、结语
智慧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体系构建需要建立在对数字资源进行协同管理的基础上。本文剖析了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多元协同管理模式,提出多元协同管理体系,构建符合智慧图书馆数字资源管理目标和用户需求的管理体系。该体系以用户需求为标准,结合使用当前先进的移动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关注人和各主体在系统中发挥的多元协同作用,提升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
[2]哈 肯.协同学——大自然成功的奥秘凌复华,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3]王世伟.关于智慧图书馆未来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
[4]曾子明,秦思琪.去中心化的智慧图书馆移动视觉搜索管理体系[J].情报科学,2018
[5]王 静,宋迎法,都平平,等.基于协同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过程控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
[6]王 宇,谢朝颖,初景利.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十大关键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20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
作者简介:张宝钟(1990—),男,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初级,研究方向:图书馆数字资源阅读推广、图书馆读者阅读数据统计及分析、图书馆监控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