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平,杜雪霞,吴明清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综合科,广东韶关 51202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临床慢性病,其在患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危害方面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1]。2019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为4.63亿人,我国约为1.16亿人,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90%以上[2]。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依据统计的数据和模型曾预测8年后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将高达5.5亿人,届时每10个成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3]。短短四十余年间,糖尿病在我国就从一种少见病急速发展为临床常见病,患病率也从0.67%飙涨到10.4%[4]。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导致患者出现多系统不可逆的损害,使糖尿病成为患者致残的罪魁祸首之一,其致残率世界排名第4[5]。大量文献指出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有效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上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6]。同时对不可治愈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而言,长期严格健康管理保持血糖稳定达标尤为重要[7]。随着远程及移动医疗走进千家万户,移动医疗应用程序(APP)成为健康教育新模式,为糖尿病患者自我有效管理指明了新方向[8-10]。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巨大,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深入探讨手机APP健康教育新模式于2019年7月—2020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综合科和内分泌科住院并行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康复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抽样法分为手机APP优行项目随访组(APP组)60例和常规医疗干预(对照组)60例。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始实施。
纳入标准:①符合目前国际公认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正规诊断后糖尿病病程超过3个月者;②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及本款App优行项目者。排除标准:①非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或伴有严重或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出现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酮症等糖尿症并发症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11]。
对照组按照1次/月的频率开展电话回访,期间医务人员不需要主动联系患者复查,除非有紧急情况。患者施予常规处方和普通健康教育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采用对话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并辅以健康视频和现场演示等加深教育和领会;必要时告知患者门诊访视,1~2次/月,访视期间患者用药量依据实际健康状况科学调整,并开展适合的健康教育,及时修订饮食菜谱,调整运动方案,校正错误认知,告知患者牢记糖尿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禁忌。APP组除开展上述基础服务外,主要基于手机APP平台对患者行新模式健康教育。新模式主要可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下列6种功能和服务:①血糖日历;②自动上传信息记录;③亲友绑定;④试纸兑换和积分社区;⑤智能干预;⑥智能患教。为医务人员提供下列3种功能服务:①随时调阅患者治疗方案;②随时调阅患者血糖测试数据和记录;③实时医患互动[12]。
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收 缩 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 张 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为患者药物治疗前主要收集的血糖、血压、血脂等数据;FPG、HbA1c、2 hPG、血糖达标率、血糖平均监测频率、低血糖发生率、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出院随访半年时重点关注的统计指标。低血糖指标为血糖<3.9 mmol/L,血糖达标指标为HbA1c<7.0%;研究小组编制了用于测试糖尿病患者知晓糖尿病知识的调查问卷,调查问题诸如:您知晓影响血糖达标的食物有哪些;您知晓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疾病吗;您知晓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意义吗;基本涵盖了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并发症和自我管理等知识,共20道题,患者只要答对70%的题即认为知晓糖尿病知识,并相应计算出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对比两组出院半年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开展相关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和高血压病史等7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治疗前FPG、HbA1c、2 hPG、血压和血脂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压、血脂等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压、血脂等的比较(±s)
组别对照组(n=60)APP组(n=60)t值P值FPG(mmol/L)9.91±3.409.57±1.610.5790.565 HbA1c(%)8.91±2.299.14±1.75-0.4200.6832 hPG(mmol/L)16.01±5.3515.03±2.921.1160.267 SBP(mmHg)138.61±15.79133.51±14.911.5480.127 DBP(mmHg)80.68±11.3580.61±9.030.0390.971 TC(mmol/L)4.71±1.034.97±1.02-1.2080.231 LDL-C(mmol/L)3.18±0.493.50±0.84-1.9590.054 TG(mmol/L)2.46±2.532.61±2.24-0.3060.762
患者出院随访干预半年后,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糖达标率和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低于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出院随访半年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和知识知晓率相关参数比较[n(%)]
APP组患者FPG、HbA1c和2 hPG方面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在血糖监测频率上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出院随访半年血糖控制相关参数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出院随访半年血糖控制相关参数比较(±s)
组别对照组(n=60)APP组(n=60)t值P值FPG(mmol/L)7.91±1.337.13±1.182.9550.004 HbA1c(%)7.52±0.777.01±0.763.0110.0032 hPG(mmol/L)10.91±2.189.54±1.763.2610.002血糖监测(次/周)2.76±1.434.99±3.45-3.2680.001
对照组糖尿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出院随访半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将糖尿病患者出院随访半年时的病程、年龄、BMI、FPG、HbA1c、2 hPG、血压、血脂及是否APP干预(分类变量)作为自变量,将HbA1c是否达标作为因变量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是APP干预。同时采用Person相关分析法,对HbA1c与血糖监测频次展开分析,两者呈负相关(r=-0.336,P<0.001)。见表6。
表6 Logistic回归分析血糖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标准极大改善和提高,同时工作和学习压力日益加大,导致诸如饮食不健康或缺乏运动及其导致的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成年人比例日益增多,很大程度上导致糖尿病患病率的飙升,若早期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合理很可能导致T2DM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13]。一旦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或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4-15]。保持长期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中必须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手段[16-17]。糖尿病一般难以彻底根治,此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其直接关系血糖控制的好坏。患者自身需认识到健康理念的重要性和自我严格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使之有意识地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糖尿病患者的长期有效管理也离不开有效的医学健康知识教育和医务人员的长期跟踪指导。随着智能手机在我国的普及和医疗卫生行业快速进入互联网的5G时代,手机APP管理糖尿病患者变为现实,在糖尿病患者自我有效管理方面产生巨大的潜力。
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最有效的手段为血糖监测,其可以直接显示降糖治疗的效果,是合理优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8]。基于因变量是患者HbA1c是否达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达标与否与患者体质指数、病程、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及年龄均无直接关系,只与手机APP干预直接相关。另外,血糖监测频率与HbA1c值为负相关,对照组的血糖监测频率明显低于APP组(P<0.05)。已有研究表明,手机APP能够有效改善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并进而提高血糖控制效果[19]。究其原因,APP干预有利于医患互动,通过有效的指导和严密的监督极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频率自然升高,生活习性和治疗措施更加有针对性,血糖控制逐渐改善,实现了良性循环。同时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提高促进了患者预防并发症的积极意识,积极预防眼部病变、糖尿病足等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自身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通过优行项目的教育视频、定时提醒、亲友监督、医患互动、智能干预等方式的有力指导,很大程度上延缓和减少了部分并发症的发生[20],形成监督-监测-调整-反馈的良性循环,达到控制患者血糖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