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孙思勤,刘菲菲
邹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邹城 273500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其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人数也在增加,其被认为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是导致患者无法自理的最重要因素[1-3]。因此,建议快速干预治疗糖尿病周围的神经障碍。过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调节血糖,稳定血压,促进神经营养恢复。甲钴胺是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最常用的药物,具有神经修复功能,但时间长,临床上效果不佳[4]。依帕司他是一种葡萄糖还原酶抑制剂,可加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传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为了更好地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治疗中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的效果[5-7]。基于此,本研究选择邹城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患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分析,对其在康复治疗中应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进行分析的6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编号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25±3.54)岁。观 察 组 男16例、女14例,平 均 年 龄(51.25±2.25)岁。在性别、年龄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这项研究包括糖尿病周围的神经病患者,其中没有患有严重的肝脏或肾脏疾病或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相关信息文件。
1.2.1 对照组采用依帕司他治疗。口服依帕司他片(国药准字:H20040012;规格:50 mg/片),3次/d,50 mg/次,需要连续服用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甲钴胺治疗。口服甲钴胺片(国药准字:H20051440;规格:0.5 mg/片),3次/d,0.5 mg/次,需要连续服用3个月。
①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显著效果:对于临床症状的消失、肌肉萎缩、肌电和神经生理指标的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两组均有轻度或无肌肉萎缩,与治疗前相比,肌电和神经生理学指标改善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有明显的肌肉萎缩,虽然肌电和神经电指标有所改善,但改善水平低于治疗前的50%,或指标恶化[8]。总有效率=显著效果占比+有效占比。
②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和尺神经的比较。神经传导功能以正中枢神经、腓总神经和尺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来表示[9]。
③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情况对比[(±s),m/s]
表2 两组患者感觉神经传导情况对比[(±s),m/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正中神经治疗前38.36±3.2537.96±3.250.4350.665治疗后43.96±4.0540.51±3.023.4140.001腓总神经治疗前36.65±3.2536.59±3.250.0650.948治疗后42.89±4.5140.38±2.892.3430.023尺神经治疗前38.89±3.0237.91±2.941.1630.251治疗后42.38±3.7840.08±3.212.3190.025
观察组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情况对比[(±s),m/s]
表3 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情况对比[(±s),m/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正中神经治疗前46.26±3.5846.32±3.590.0590.953治疗后51.39±4.3648.28±4.052.6130.012腓总神经治疗前37.25±2.7837.41±2.950.1970.844治疗后43.98±4.7840.25±5.122.6630.011尺神经治疗前35.78±3.1536.02±3.020.2750.785治疗后43.84±5.0840.26±3.622.8690.006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s),d]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肢端疼痛6.33±1.149.56±2.745.4420.001肢体麻木6.56±1.128.56±2.363.8280.001感觉异常7.84±1.369.98±2.124.2480.001感觉减退8.12±1.529.89±2.023.5010.001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急性疼痛、肌腱反射减弱、肌肉衰弱和下肢瘫痪等临床症状,患者的自主、感觉和运动神经的远距离对称神经病变,最常引起感觉神经损伤[10]。围绕糖尿病的神经学损伤不仅会损伤患者的周围神经,而且在疾病发病、以后引发坏疽和足溃疡等症状时,还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部分患者需要截肢治疗,严重危及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的主要临床药物之一是甲钴胺,能有效修复和促进患者神经轴病变的再生,以及促进髓鞘中脂蛋白和乙酰胆碱的合成,进一步改善神经学营养;可以抑制神经传导异常,增加身体内膜的血流量,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作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甲钴胺在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DNA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腋神经的再生和修复,加快甲基的转换,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单独使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疗效有限,能缓解感觉丧失、躯体疼痛、麻等症状,但不能有效抑制病程,对机体治疗的整体有效性不理想[11]。
依帕司他可以防止山梨醇在体内堆积而影响神经功能,同时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近年来,随着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障碍临床治疗方面经验的增长,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依帕司他与甲钴胺的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改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纤维修复[12]。醛糖还原酶主要在多元醇途径中起限速作用。因此,目前DPN对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和研究[13-15]。依帕司他是唯一获准在中日两国上市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以调节多元醇代谢途径的平衡,通过拮抗该途径中的醛糖还原酶,干扰细胞内山梨醇的积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国内有大量关于依帕司他治疗DPN的小样本、非随机对照研究,均证实该药在改善DPN患者的意识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关金[16]的文献里的研究结果相符合,由此可见,使用甲钴胺、依帕司他的联合治疗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分别为(43.96±4.05)m/s、(42.89±4.51)m/s、(42.38±3.78)m/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分别为(51.39±4.36)m/s、(43.98±4.78)m/s、(43.84±5.08)m/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这与王静[17]文献里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充分说明了,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更安全,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治疗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缩短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并且不良反应较小,建议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