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11-03 05:41于美慧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门诊饮食血糖

于美慧

莒县人民医院,山东日照 276500

2型糖尿病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致残性及致死性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基础性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患者的健康意识及行为,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2-3]。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在门诊就诊,门诊医生的就诊时间有限,无法对每一例患者都进行详细、耐心地讲解和检查[4],开展门诊护理干预,既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又能够减轻门诊医生的工作量,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5],本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莒县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综合门诊护理干预措施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单双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3~78岁,平均(57.94±4.75)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3.78±1.14)年。综合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6岁,平均(58.14±5.1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89±1.21)年,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治疗完整,意识清晰,均自愿加入实验并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被动式的护理干预,在门诊旁边设立糖尿病护理门诊专用诊室,利用电脑、常用食物模型、定量饭的模型、膳食宝塔宣传画等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饮食宣传,向患者介绍降糖药的使用方法,告知其定期复诊。

综合组患者进行综合门诊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情绪及时进行疏导,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指数、活动量等为其制订饮食方案;③用药护理:患者能够准确掌握降糖药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嘱其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使用方法或停药;④运动护理:为患者制订运动计划,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其体质;⑤生活管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治疗期间严格戒烟、戒酒,指导患者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嘱其定期到院复查。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血糖及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情况。

采用本院自制的高血压健康行为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健康行为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健康饮食、遵医用药、自我监测、适量运动及定期复查5个板块,每个板块包括25道相应小题,根据患者依从情况记为0分(不依从),1分(超少部分依从),3分(大部分依从性)和4分(完全依从),每个板块最高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依从性越好。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评分越高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计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对比

综合组健康饮食、遵医用药、自我监测、适量运动及定期复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综合组(n=60)t值P值健康饮食82.34±3.4292.53±4.1614.6570.001遵医用药84.63±3.3495.12±2.6419.0860.001自我监测81.65±5.1293.24±3.8414.0270.001适量运动78.82±4.5690.64±3.9015.2590.001定期复查84.63±3.5394.34±4.4513.2470.001

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和综合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综合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60)综合组(n=60)t值P值空腹血糖干预前8.64±1.878.70±1.820.1780.859干预后7.65±1.906.57±1.463.4910.001餐后2 h血糖干预前11.37±2.1511.60±1.260.7150.476干预后9.17±1.538.21±1.643.3150.001

2.3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对照组和综合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综合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60)综合组(n=60)t值P值SAS干预前65.39±7.5266.09±7.600.5070.613干预后52.23±4.9747.62±5.324.9050.001 SDS干预前62.83±6.3463.12±6.730.2430.808干预后48.58±5.8642.12±5.716.1160.001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而其对糖尿病基础的认知水平及自我监护能力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6]。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该群体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病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参差不齐,思想上普遍不够重视,治疗随意性较大,血糖控制不佳[7],甚至部分患者已出现心、脑、肾、视网膜等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大多在门诊就医,由于患者较多,而门诊医生就诊时间有限,医生无法对每例患者都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检测,而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又非常迫切,这就提示医院门诊护理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8]。

患者健康行为与临床医嘱的符合程度会直接影响其血糖控制效果。本次研究,本院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患病早期,患者症状较轻或无明显并发症,部分患者会对检查结果持否认怀疑态度,或者认为糖尿病不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对疾病治疗不够重视[9],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糖尿病讲解基础知识,让患者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10],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病态度,加强患者饮食、运动、科学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11-12]。患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进行治疗,时间一长,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出现焦虑、抑郁、失望等心理,应用心理知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13],给予患者支持、鼓励和安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病信心,提高患者治病依从性[14-15]。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为患者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严格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控制患者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安排各种营养成分,饮食清淡,少食多餐,将患者血糖及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内[16]。加强患者的用药管理,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让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避免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7]。通过运动护理让患者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加强患者脂肪及糖的代谢,可以起到很多辅助治疗效果,做好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促使其生理、心理等方面达到最佳状态[18],实现高质量带病生活。结果显示:综合组健康饮食、遵医用药、自我监测、适量运动及定期复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常规门诊护理缺乏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关注,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对糖尿病科学管理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及依从性,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而综合门诊护理措施从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性护理,转向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满足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健康行为,使其血糖得到有很好的控制。

综上所述,门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行为,快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门诊饮食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门诊支付之变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