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岩 朱立华
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134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全球人民深陷于前所未有的灾难与恐惧中。为了抗击疫情,中国毫无保留地向世界贡献着中国力量,传递着中国温暖,表达着最独特的中国人情。由此,让世界更多人对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圣的国家充满好奇。他们深切渴望,在疫情过后,能够到中国行走一番,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是他们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窗口。文化旅游景点简介的英译文本不仅为外国游客介绍景点各处的建筑风格、景观风貌,更重要的还传递着景点所承载的深厚绵长的历史文化。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外国游客不能够读懂蕴含在译文中的文化缺省,因此,译者必须采取恰当的重构策略补偿缺省的文化信息,使他们获得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而全面的了解。
学者王东风首次提出文化缺省(Cultural default)的概念。他认为文化缺省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享有共同背景知识或语用前提的交际双方在交流时可以省去与文化背景相关、对双方来说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但是,张卉指出“文化缺省”这一概念具有双指代性,既指语用学角度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又指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文化空缺。显然,张卉的观点更为全面。由于旅游文本的作者与其意向读者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基于语用经济原则,作者会省略有关文化背景的介绍;但是,译者将旅游文本进行英译时,因为译入语中没有与其对等的文化背景,在译文中就会出现文化缺省,从而阻碍外国游客对译文的理解,因此,译者必须采取恰当的重构策略补偿文化缺省。而接受美学对文化缺省的重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注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和审美体验,认为正是因为读者的积极参与,文本才具有价值意义,并激活了作者的创作动力。因此,外国游客对旅游景点简介译文的解读与审美,赋予了译文真正的价值,同时,激励着译者尽可能采取恰当的重构策略补偿文化缺省,从而促进译文更好地被接受、被理解。
在跨文化交际中,源语作者与译入语读者没有共享相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译者在对文化旅游景点简介英译时,应注意采取恰当的重构策略补偿文化缺省。本文从接受美学视角出发,以接受美学中两个重要概念“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为指导,探索文化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中文化缺省的重构策略。
“期待视野”是指“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某个文学作品之前,都已经具有先前的理解或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先前的理解或知识,任何新事物都是无法被读者所接受的”。在阅读简介译文之前,由于受到先前知识结构、阅读体验等影响,外国游客已经对文本进行了预先估计,产生了一定的先入理解,而正是这种先入理解决定了译文被外国游客接受的程度以及译文的美学价值是否可以被有效传递。因此,在英译过程中,译者一定要考虑外国游客的期待视野与审美体验。
1 音译加注释法
音译是指文字用汉语拼音表达。由于中西文化不同,在英译时,不可避免会遇到词汇空缺,在译入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汇,音译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但是,仅仅使用音译法,会让外国游客感到非常困惑。如果有注释法的配合,加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背景等介绍,将会加深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有利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
原文:秦始皇陵遗址博物馆是一家专门从事文物展示的博物馆。
译文:Emperor Qinshihuang’s Mausoleum Site Museum is one that is specialized in relic display.(Qinshihuang, the first political figure to complete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and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establishing a centralized multi-ethnic state — Qin Dynasty)
由于“秦始皇”在译入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故采用音译法,将其译为“Qinshihuang”。但是,如果仅仅采用音译法,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它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关于他的经历一无所知。这正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相关文化背景缺省,使外国游客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产生困难。这样的译文与他们的期待视野极大不符。但是若再加以注释补充说明“ the first political figure to complete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and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establishing a centralized multi-ethnic state — Qin Dynasty”,那么外国游客会对“秦始皇”的印象更加深刻,对秦始皇陵会有更不一样的解读。因此,音译加注释法,可以重构简介中出现的文化缺省,既可以将原文所具有的艺术美感原汁原味地传递给外国游客,又可以保证词汇中所隐藏的文化内涵被广泛传播,同时也不会让他们对译文产生理解上的偏差。这样的译文满足了外国游客渴望了解异域文化的期待视野,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其美学价值也可以被有效传递。
2 删除法
删除法是指删去含有文化缺省并可能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从而使译文处于较好的连贯状态中。
原文:园内亭、阁、轩、榭、庙宇等120余组景观,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为一园。
译文:Combining the magnificence of North and the elegance of the South, The Mountain Resort is gathering 120 tourist attractions of nationwide beauties。
“亭、阁、轩、榭、庙宇”是中国特有的园林建筑风格,它们各具特色,在建筑设计方面,极其讲究。因此,在英译中,即使采用音译加注释法,也不能够完全将其阐释清楚,并且外国游客在他们脑海中也无法够构建出每个建筑该有的样子,甚至会产生很大的误解。究其原因,这正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产生的文化信息缺省。在外国游客之前的社会经历、阅读体验都没遇到过这样的建筑风格,这种描述与表达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译文连贯性的理解,与他们的期待视野相违背,会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甚至译文也不能够被他们欣然接受。因而,在英译时,译者基于对外国游客期待视野的考虑,选择将“亭、阁、轩、榭、庙宇”这些含有文化缺省造成意义真空的内容删除,使译文整体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最后,原文摘减成“避暑山庄融南秀北,聚集了120余组全国名胜。”这样的译文,简洁明了、不繁琐,符合外国游客想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建筑美景的期待视野,使他们对中国特有的风景名胜产生无穷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使他们的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从而不断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姚斯认为,人们既定期待视野与新作品之间的不一致,构成了审美距离。审美距离会影响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实践。距离太近,主体会受到功利目的的影响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距离太远,主客体被隔离开来,作为审美主体的读者,难以把握文本所传达出的真实内涵。因此,译者在英译时,应采取适当的重构策略补偿文化缺省,缩短审美距离,使译文能够与译入语读者的审美经验相契合。
1 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不按照原文逐字翻译,只讲究原文真实内容的表达。此译法的优点在于能使读者迅速建立连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很大不同。许多中文里约定俗成的词句,在英文中并没有固定表达,从而容易造成文化缺省。如果将其原封不动地译成英文后,不但难以达到忠实传达中文原意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因此,译者需要采用意译法,重构原文中的文化缺省,缩短外国游客的期待视野与译文之间的审美距离,从而使他们在了解原文真正意义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原文:景区内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
译文:Emperor Qianlong named it as Pule Temple,implying universal happiness, unity and peace.
原文是对承德避暑山庄内“普乐寺”名字由来的介绍。“普乐”源自“普天同乐”。“普天同乐”的寓意是天下人同享欢乐,出自《三国志·魏书·郭淮传》。对于中国人来说,基于我们文化背景知识,很容易理解“普天同乐”的意思,但在英文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表达,因而出现了文化缺省。为了重构此处的文化缺省,译者基于对外国游客渴望译文连贯性的理解,采用了意译法,添加一些信息,不再逐字翻译,将“普天同乐”背后蕴藏的真实含义阐释出来。译者在英译时,补充了“乾隆皇帝将其命名为”,暗示了后文对“普天同乐”释义的历史文化背景。乾隆在位期间,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希望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在此文化背景下,译者对“普天同乐”的第一个释义为“happiness”。并且,乾隆在平定边疆叛乱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统一,他深知战乱会给百姓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期盼国家能够永远统一、祥和,故将其命名为“普乐寺”。基于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译者的第二个释义为“unity and peace”。通过意译法,译者重构了“普天同乐”的文化缺省,将其真实内涵传达给外国游客,使他们在阅读中建立与上下文的连贯,从而使他们的期待视野与译文相契合,缩短了审美距离,让他们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2 增词法
增词法是指增添原文本没有出现的众所周知的而不为译入语读者所知的文化背景信息。面对同一个旅游景点简介,对于源语读者来说,基于对本国历史文化了解,很容易理解其中蕴藏的内涵。但是对于译入语读者来说,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他们不能够读懂其中的文化缺省,于是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意义真空,从而不能与上下文连贯起来。所以,译者需要采用增词法,添加相关文化背景介绍,重构文化缺省,使译文满足译入语读者的期待视野,缩短审美距离,从而使他们在获得审美情趣的同时,多一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原文:避暑山庄布局精美,在豪华的建筑里隐藏着极其独特的设计风格。
译文:Exquisitely laid out, the Mountain Resort was sumptuously built with unique architectural style,which demonstrating the paramount imperial power and Qing rulers’ thinking to make the resort a splendid miniature of the entire country.
这是有关承德避暑山庄整体建筑风貌的一段简单介绍。提及避暑山庄,中国游客都会知道,这是中国清朝皇帝曾在夏季避暑居住、从政的地方,其豪华程度可想而知。当然,他们也清楚,这样独树一帜的园林风格以及非常奢侈豪华建筑陈列,象征着曾经的当权者至高无上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力。然而于外国游客,这些文化背景是不存在的,他们可能仅仅惊叹于如此别致、奢靡的建筑与绝美的景观风貌,而对于蕴藏在其中的真实内涵却一无所知,甚至会困惑这样秀美园林的背后到底传递出怎样的意义。外国游客不能够明白隐藏在园林简介中的文化缺省,在此出现了意义真空,从而无法将这段描述与上下文连贯起来。因此,为了使外国游客对译文有更准确而连贯的理解,译者采用了增词法,添加了有关园林真实内涵的文化背景,“demonstrating the paramount imperial power and Qing rulers’ thinking to make the resort a splendid miniature of the entire country”,重构了在这段描述中出现的文化缺省,使译文与外国游客的期待视野相契合,缩短了审美距离,从而使外国游客在了解异域文化的同时,享受良好的审美情趣。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因此译者在对文化旅游景点简介英译时,要将外国游客的期待视野纳入考虑范围,缩短外国游客的期待视野与译文之间的审美距离。在此基础上,采用音译加注释法、删除法、意译法和增词法等重构策略,补偿外国游客的认知空缺,重构在英译中遇到的文化缺省,帮助他们在阅读中建立连贯,减少理解障碍,同时,将真实完整的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给他们,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