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敏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
文旅融合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尤其是近两年,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旅游业发展面临挑战,人们的出行更偏向于本地近郊游,这就表明对旅游从业者有了新的需求,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人才,高校旅游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融入地方文化,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为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管理者都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从根本上来说,最核心的是新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提升,需要以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模式培养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承担着地方旅游业的实际操作和运营工作,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旅游人才需求的转变,将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地方高校承担着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旅游人才需求的转变,将有利于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推动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作为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旅游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比如导游讲解服务、餐厅服务、酒店服务等等。但是,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打卡游变成了了解异地风俗文化的深度体验游,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生活参与性和求知性的需求增高。这就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文旅融合的背景和趋势下,文旅融合不仅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一种业态上的融合,对于从业人员来说,也是一种技能种类上的融合、技能服务和人文关怀上的融合。所以,新型旅游人才在具备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之外,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在为旅游者提供必要的旅游服务的基础上,还要提供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满足现代旅游者更深层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追求。
从根本上说,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质上是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一种重新整合构建。从“文化+旅游”的角度上看,是要把传统的文化产业融入旅游,如黄山茶文化的打造;从“旅游+文化”角度上看,是要把传统的旅游产业融入文化,如故宫大IP的打造;从“文旅+其他产业”的角度上看,是要把一些周边相关产业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并通过旅游推介的形式以新的面貌走向大众,如旅游演艺事业、旅游动漫事业、康养旅游小镇等。
目前市场上的文旅产业和产品,大多对文化的挖掘和体现浮于表面,互相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有些产品非但没有体现出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反而对旅游地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因此,文旅产业重构背景下,新型旅游人才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手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创造性精神,大胆开发文旅产品,推进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师不断学习,以更高的人文素养、更丰富的知识、更先进的手段、更潮流的理念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型人才。但是,目前很多教师由于惰性心理,坚守着老一套课程和教材,不愿意尝试和学习新的领域,不愿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对于一些新领域的培训如新媒体运营、网络直播运营、研学旅行等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是被动报名参加了培训也难以做到在教学中真正落实。
当前,虽然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倡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旅游专业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停留在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中心,信息化运用仍停留在以播放PPT、穿插视频等为主要形式,线上慕课资源也没有做到物尽其用。学生大多被手机上纷杂的信息吸引,上课时成为“低头族”。
另外,高职旅游教育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中,实践教学条件也有待更新,校内实践活动往往仍集中在模拟导游实训室、酒店客房实训室、茶艺室等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仍集中在景区、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踩线或讲解。这些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文旅融合下旅游新业态的要求,从而限制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是人文类课程所占比重小,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比较低。通过对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分析,旅游专业课程体系除了设置教育部规定的课程之外,主要旅游专业课程和导游考证课程,而对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拓展的课程涉及较少,偏专业理论,轻人文素养。
二是有些专业课程内容重复设置。如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旅游服务礼仪,到了高职改个课名或者改本教材再次出现,课程内容中关于仪容、仪表、仪态、旅游人员日常社交礼仪等有大面积重复的现象,但是很多高职却把这门课作为专业群平台课程统一开设。
三是高职旅游专业课程建设落后于行业发展。近年来,旅游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领域的出现,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依然停留在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景区运营等老一套课程体系,课程和教材更新太慢,不能与时俱进,难以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文旅融合的实践要依托地方文化,旅游者去访问一个目的地的主要动机之一就是要了解、体验这个地方的独特历史文化。地方文化具有直接的感染力,它能对该地的旅游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养一定要紧紧依托当地文化,让优秀地方文化走进高校,培养适应当地旅游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文旅融合的发展形势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已经难以在新的文旅行业占据优势。在专业课程中渗入地方文化知识,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学生成为既深谙地方文化又熟知地方旅游的复合人才,有利于学生在当地文旅行业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进入市场的竞争能力。
传统的高职实践教学条件已经难以满足文旅融合下旅游新业态的要求,更新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到当今文旅行业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把优秀地方文化有机地贯穿到各个课堂;引领学生从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校园文化节等形式中学习地方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创新高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高职教育的应用性和前沿性,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支撑。
地方优秀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离不开优秀的旅游人才,旅游人才的优秀之处不仅在于专业的服务水平和高超的服务技能,还在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和高度认同。唯有如此,他们才能成为忠实的地方文化的传承者,并在对游客的服务和互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文化传播艺术和手段,自觉地将本土最精华、最绚烂的历史文化传播给游客。
要落实好地方文化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首先,当地高职院校甚至地方政府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必须深入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宁波为例,宁波各开设旅游专业的院校,应该在对宁波历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觉承担起培养适应宁波文旅发展的旅游人才的责任,至少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实践实训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宁波优秀地方文化与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机制。
一是课程设置方面。基础课程方面,要设置一到两门基础课程,从整体上讲述宁波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如开设宁波历史和传统文化、宁波区域文化资源概览等课程;专业课程方面,要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适当开设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课程,如宁波的海洋文化史或港口文化史等,使地方文化从整体到部分一点点地深入到旅游人才培养当中。
二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加强本土文化对专业课程的渗透,把本土优秀文化与专业课程学习紧密结合,以人文教育贯穿始终,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发挥地方文化的育人功能。如《模拟导游》中增加对宁波文化旅游资源的讲解,《中国旅游文化》和《导游基础知识》中增加宁波传统文化的部分,《旅游英语》中增加宁波文化的英语术语等。
三是线上课程开发。地方高校教师要积极进行关于本地文化的线上课程的建设,通过专业教师合作、校企合作等形式建设几门地方文化类的通识课程,拓展学生学习地方文化的渠道。例如,关于宁波历史文化的线上课程就比较稀缺,从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平台上,仅能搜索到一门相关的课程,从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更是一门都没有。除了高校平台之外,宁波相关部门和组织所拍摄的本土文化学习系列视频也很少见。各高校相关教师应该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
一是“走出去”,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外出参观学习、行业培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教师的宁波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我校导游专业先后组织金牌导游、学校师生去杭州、南京、重庆等地开展了同行交流。疫情期间为加强导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向行业和院校推出“为导游员成长充电,为旅游业复苏蓄能”宁波市金牌导游抖音系列直播课,并遴选优秀导游参加“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助力“换个星家享宁波”的消费推介活动。
二是“引进来”,聘请行业专家、教授、非遗传承人等专家来校讲座。如我校导游专业选聘专业双带头人,聘任旅行社副总经理为专业带头人,实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工作;遴选行业导师,选聘金牌导游、优秀导游代表作为行业导师,同学生进行师徒结对,实际参与到旅游人才的培养中。
校内:开展各类宁波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主题校园文化节、线路设计大赛、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等。宁波自古文化底蕴丰厚,文脉绵长,有浙东文化、商帮文化、海洋文化、藏书文化等融合汇通,各高校旅游专业可以开展各类的宁波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某传统文化主题讲解、某传统文化主题线路设计等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宁波传统文化的认知,使其能够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宁波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校外:一是开拓现场教学场地,落实现场教学实践,把学生的课堂从教室搬到校外基地。除了要带学生去如天一阁、溪口等这类的景区进行现场教学之外,还要增加类似于宁波博物馆、宁波城市展览馆等文化场馆作为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深入地了解宁波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二是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为宁波文旅产业的发展贡献他们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我校先后组织金牌导游与在校学生服务宁海开游节、象山开渔节、三江夜游开游仪式,赴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慈城、南塘老街等旅游地开展旅游志愿服务。三是以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让学生深入宁波当地的旅游企业,重点进行区域文化的实训学习。各高校可以积极地与宁波市旅游局及各景点、旅行社、文化类场馆进行合作,尤其加强能体现宁波地方文化特色以及行业发展新趋势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如宁波天一阁—月湖景区、华强方特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博物馆、展览馆等。
本文以文旅融合为背景,指出目前新型旅游人才必须具备具高超的服务技能,能提供具有人文关怀的服务,必须一专多能,善于开发文旅产品。在分析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之后,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实践实训等方面提出地方文化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路径,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