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方案

2022-11-03 15:01宋代艳袁晓菲王东晓
当代旅游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实训机制

宋代艳 袁晓菲 王东晓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山东日照 276800

引言

新冠疫情的暴发彻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及社会民众的消费习惯,我国社会经济目前已进入到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中国旅游业也已迈进“十四五”规划的新时期。目前国内旅游业仍存在大量的高素质人才缺口,在种社会背景下,各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应适时进行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育模式的弊端

首先,旅游英语专业应是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育核心目标的,学生既需具备丰富的旅游专业知识,又需具备高水准的专业英语素养,这就意味着旅游知识的传授与英语知识的传授应是紧密联系的。但目前各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仍呈现出一种脱节式的现象,英语教师仅依附于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未积极融入旅游元素,这就使得学生所学到的内容近似于公共基础英语,无法将所学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而专业课的教师在讲解学科知识时更是鲜少会涉及英语知识,这就使得学科教育的应用型特点无法得到展现,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其次,目前各高校的教学大多都是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的。这是各专业教育中的通病,也是旅游英语专业教育中最为突出的弊端。而教材更替频率的缓慢也导致教学内容与旅游业实际发展间的脱节性极为明显。旅游英语专业的培育模式应是侧重于实践的,仅依附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来开展教学,会大大削减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也会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理论轻实践”式的教学理念会导致各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得以有效贯彻。

最后,现今各高校普遍借助“笔试+平时成绩”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且书面作业分数占据平时成绩这一板块的大头,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的考核活动都是以书面考察的形式来展开的。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朝向国际旅行社、英语翻译、外贸公司等方面发展,这些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极高,而考评机制的单一化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重心产生偏移,考核活动对教与学环节的督促作用也无法得到切实体现。

二 重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育模式

(一)创新教学模式

自新冠疫情以来,慕课、学习通等线上教育平台逐渐走进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借助线上平台来开展教学。各高校要想做好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工作,就必须从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入手,发挥好短视频平台、线上会议平台、直播平台等网络工具的作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与外语人群直接沟通的机会。如教师可充分考虑对外旅游业的行业特征,引导学生以直播的形式面向外语人群担任线上导游,在宣传我国风景人文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

(二)注重实践性的教学

各高校应切实迎合新时代国家教育理念的要求来进行教育改革,彻底摒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形式。各高校应在课程开设环节与各社会用人企业建立联系,充分把握社会市场上的动态,把握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动态化地更新课程设计,设定出符合社会实情的专业实践课程,而非仅仅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时中挪出几节课来做实践模拟。各高校可依托网络资源展开课程规划,通过分析旅游行业的新动态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设置出以英语口语实践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而作为教学环节的施教者,教师应将教育重心放到指导学生学习具备实用价值的专业知识上,以旅游英语专业对口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指引学生分析应对实际工作状况的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间的联系,借助实践来增强学习成效、提升专业素养。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各高校还可与各社会单位建立联系,开发“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育机制,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化的旅游专业知识运用场景,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及吸收。

(三)构建应用型的考核机制

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育机制应是以实践性为主的,制定考核机制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其应用价值。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既包含了大量的英语知识,又囊括了众多的旅游文化知识,但以往书面式的考核机制使得大部分学生都将学习重心放置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各高校应借助考评机制的合理化设置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彻底改变传统化的笔试考核机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两方面的内容都纳入到学生的整体评价中去。如就英语科目的考核而言,应将笔试成绩与口语成绩相结合,考核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还应以旅游文化知识为主,借助多重化考核机制的设置来促进英语知识与旅游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另外,不应将期末笔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整学期学习情况的唯一标尺。教师应将学生日常的表现纳入到期末考核范围中去,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积极性、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都可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通过适度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来鼓励学生认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对学生的整体学情展开公平客观的评价。当然,各高校还应建立双向化的考评机制。学期结束后教师需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出学习评价,学生也可通过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如此一来,教师便能更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潜意识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构建复合型的教学团队

对于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而言,英语知识教学与旅游知识教学间的脱节性是较为明显的。要想落实好复合型人才的培育目标,就必须构建出一个复合型的教学团队,为教学机制的改革提供基础保障。一方面,各高校应为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如出国进修、教学研讨会、专业培训等,让教师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把握外国文化及对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需为教师提供更多跨学科交流的机会,为旅游知识与英语知识的融合教学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各高校还需积极引进人才,并在引入优秀的教育人才的同时鼓励学校中青年教师深造,让在职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各项留学访学项目,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

三 重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已进入到分化期。目前各国经济普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复苏阶段的旅游产业迎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于旅游英语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校改革人才培育机制的需求是迫切的。目前我国已设立旅游英语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越来越多,但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各高等院校需积极突破传统的思维,促使人才培育工作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一)做好前期市场调研工作,准确定位人才培育目标

有学者深入北京、上海、山西、广州等多个城市的星级酒店及国际旅行社展开了调查,借助问卷的形式收集社会企业对旅游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用人单位反馈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达不到标准,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用人企业表示懂英语、会操作并能从基层逐步晋升到中高级管理岗位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因此,各高校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授课、实训、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听取企业的意见,引导企业参与到校方的整个人才培育过程之中,确保自身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为社会企业所认可、所需要的。此外,各高校需将外教口语课贯穿到各个学期的教学中,并在学生即将开展毕业实习的前一学期增加口语课的课时,让学生得到充足的英语口语锻炼。总之,各高校需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其服务文化品位,探索出一条符合国际职业标准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式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高标准化、高国际化、高职业化的教育服务。

(二)构建“1+1+1”培养模式,实施分层培养

在制定好人才培育目标后,各高校需基于企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年可进行听说读写等英语通用知识及技能的教学;第二学年依照学生预期职业岗位进行分流教学,将人才培育方向分为酒店英语及导游英语两个类别,专业课也应适时变化,切实促进英语言语交际能力与旅游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引导学生将旅游英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导游英语方向的学生可围绕着介绍旅游景点、订票订餐、接待外来游客等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内容来开展口语练习,而酒店英语方向的学生应就前厅、客房、餐饮等场景展开练习,让学生了解旅游业中的英语表述习惯,切实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第三学年便可带领学生前往用人单位进行定岗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完成学生向职业人士身份的过渡。

(三)校企协作构建实训基地,夯实学生职业基本功

高校需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训机会,并发动校方和企业的双重力量构建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口语基本功及职业技能方面的实训。校方可设置外语情境式教学实训中心,通过多个实训室的构建来促进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结合,基于涉外背景对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实训基地设置的初期,校方应深入合作企业展开调查,并注重参考企业的意见。而在实训室设置完毕后,需邀请各合作企业的在职人员对其功能结构进行客观论证,探寻最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取舍教学内容,使实训教学进入职场情景。同时还可大力引入专家、外教进课堂,为学生增加更多实践锻炼机会。

(四)企业轮训、出国深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合理化、高效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需依附于高素养的教师团体,要想令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育机制的重建具备实效性,就必须确保教师本身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具备流程的英语交际能力及丰富的旅游专业技能。而教师实际经验的累积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具备企业实践经历及学习深造经历,才能在开展实训教学时切实把握实训、学习、实践及实习等关键要素,双师、双语是尤为重要的因素,师资力量的雄厚是保障教学改革活动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各教育院校可外派教师出国深造并定期开展企业轮训,让教师在实践中切实掌握行业需求,确保育人机制的改革能与企业实践需求和行业动态相接轨。

(五)引入多元化的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各高等院校可建立由用人企业、旅游行业、学生、家长等多方协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校内、校外并举式地开展教学评价。第一学年可采取实践考核占40%、笔试成绩占60%的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第二学年可构建由酒店职业英语及导游职业英语为主要内容的测试,于校内实训基地开展考核。也可实施“以证代考”式的灵活化策略,学生若取得全国导游人员英语职业资格证书便可视为学业成绩合格。对于尚未取得英语导游资格证的学生,则可将其对当地各著名旅游景点的解说过程作为测试其职业英语水平的参照内容;第三学年则可带领学生前往校外顶岗实习,与企业携手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需按照考核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考察其职业素养、精神品质、诚信意识及服务意识,待实习期满,学生完成实习报告且用人单位作出书面评价则可视为成绩合格。

第一,各高校可在第一学年以英语专业知识为核心来开展教育,第二学年逐步增加旅游知识的植入,第三学年带领学生前往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借助引企入校、移教进企等策略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形成合作办学、全面育人、协同就业、共同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机制;第二,各高校可积极构建以项目内容及工作流程为指引、以岗位需求及职业技能为依据的,与旅游企业实际岗位相对接的“1+1+1”式人才培育模式;第三,各高校可建设出项目导向式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切实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机制,借助任务驱动设置教学情境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各项教学活动;第四,各高校可建设出以服务教学为核心功能的校办旅游企业,将提升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作为创建校办企业的主要着力点,并将专业知识的教学紧密联系到旅游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第五,各高校需打造一支德优技强的教师团队,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总之,各高校需将职业性、前瞻性及实践性贯彻到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育机制的重建工作中,培养出一批具备高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四 结语

现今各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各教育院校需积极顺应旅游行业的变革和用人单位的根本需求来进行教育改革,切实提升人才培育机制的合理性、实效性,为学生提供温润的成长环境、为企业输送高素养的专业人才。本文以“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为主要探讨对象,期望能为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实训机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