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双 周园园 肖湘云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1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遗产保护主题显得尤为突出,所以开展遗产教育工作刻不容缓。为了适应多样化的旅游形式,遗产教育工作的主体和研究对象也从学校单一群体向社会人群多元化转变。因此国内的遗产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遗产教育通常和环境教育、遗产保护等一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环境教育对于世界自然遗产十分重要,由于自然遗产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使得保护工作着重放在可持续的发展上面,任何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都应该进行遗产教育。中国丹霞作为系列自然遗产,更应该重视遗产教育,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选择了中国丹霞青年期的典型代表—泰宁丹霞作为分析地。由于泰宁在中国丹霞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来看,针对中国丹霞遗产教育,泰宁应该首当其冲。
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于2010年8月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包括“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江西龙虎山、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六个片区。
“中国丹霞”满足世界遗产的第8条标准: 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和其他的相似区域比较,中国丹霞是暖湿气候条件下世界红层地貌的突出例证。自中生代晚期以来,在适宜的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下,中国丹霞区域保存和展示了比世界任何暖湿气候条件下的红层地貌地区更为丰富的地貌、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泰宁是在中国丹霞系列遗产中青年晚期深切割山原峡谷和多成因崖壁洞穴的代表,因此泰宁在中国丹霞系列遗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泰宁丹霞同时也是在国内外所发现的青年期丹霞地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其突出的特点是:密集的雏形峰丛,密集的峡谷曲流,丹霞崖壁和洞穴类型多姿多彩。
遗产教育概念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行的“公共考古”项目,由于公共考古所衍生出“公共考古教育”一词,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借鉴了公共考古教育实践用于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使得遗产教育在国内得到重视。遗产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实践,达到保护世界遗产目标的一种手段。
遗产教育自有概念以来,一直受到遗产保护研究的关注,因为遗产教育是世界各类自然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吴研认为,遗产教育不仅是政府和遗产管理者的事,还需要非政府组织、学校、研究机构、企业、导游、游客、社区居民等不同程度地参与,并在各主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十分重视遗产教育计划,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教育计划”第 27条中明确提出:“本公约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1994年自“年轻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区域性世界遗产保护项目开展以来,在高校教育中世界遗产教育逐渐走进大学课堂,并成为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回顾近年来,中国诸多大学都开设了与“世界遗产”相关的课程,还出版了世界遗产相关教材,这为世界遗产教学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根据中国丹霞第三期定期报告分析泰宁丹霞遗产地的遗产教育情况,总结出泰宁丹霞遗产教育的受众群体是多元化的。根据第三期定期报告问卷第八章教育、信息意识提升填写内容,概括出泰宁遗产地的教育受众群体包括管理人员、社区居民以及学生和游客等。根据泰宁实地考察和访谈分析了解到不同群体都有相应的遗产教育手段。
泰宁遗产地的管理人员所接受的遗产教育还是偏向于旅游服务意识的增强。泰宁遗产地管理机构为了加深保护管理人员对遗产地的尊重和敬畏,也为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适应遗产地发展的要求,采用以下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遗产教育:
1.对讲解员进行泰宁丹霞科学知识教育,并进行考核,对不合格者取消讲解资格;加强外语导游的培养,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
2.邀请申遗专家给管理员工授课,讲授遗产地遗产价价值和威胁因素;
3.管理机构接待员加强遗产地科学知识与遗产价值学习,开展相关竞赛;
4.邀请IUCN专家来泰宁考察,就遗产地的保护管理进行现场指导的教育活动。
针对社区居民的遗产教育从申遗前就在一直进行,主要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当地群众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加深社区群众对世界遗产地的认知。为提高原住居民对遗产地的认同感,提高其自觉保护遗产地的意识,管理机构在社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报纸、宣传车、戏剧、宣传册等手段。管理机构重点加强了原住居民的法律知识教育,对广大原住居民进行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福建省政府人民政府《福建省“中国丹霞”自然遗产保护办法》、泰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景区禁止采售野生景观植物和采割松脂的通告》等普法教育,使居民都能够知法、懂法、守法。
根据泰宁实地访谈可知,在申遗后,通过转变社区居民的身份,让更多的当地群众投入到遗产保护管理当中。也通过遗产旅游培训,直接参与遗产旅游全过程。为保护遗产地生态环境,政府出台禁柴改燃政策,为居民提供生态补偿措施,让每一个人即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又是绿水青山的受益者。
一是普及素质教育。遗产地和缓冲区已完善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了中心小学与初级中学。管理机构加强原住居民的素质教育普及和扫盲行动;提高遗产地和缓冲区内原住居民的基本素质,以便对泰宁丹霞遗产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应制定区内人才的培育计划,对有志向和肯学习的年轻人,鼓励与资助他们升学考研,为遗产管理储备人才。
三是实施实地考察教育。学校每学年组织中、高年级学生,深入考察,了解家乡的美景、认识身边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参观重要地质遗迹和展示中心,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四是建立实习基地。遗产地是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实习基地。
通过对泰宁丹霞遗产地实地访谈可知,除上述所讲申遗前的遗产教育外,遗产地针对学校师生所进行的遗产教育以自然遗产保护为主题,加强青少年爱国爱乡和保护生态教育,开展青年志愿者、中小学研学旅行和校园主题班会等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遗产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氛围。同时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品牌,举办了青少年研学夏令营活动,开发了“跟着UNESCO专家脚步游泰宁”、“探秘泰宁世界自然遗产”研学游等研学课程线路。
针对青少年的研学课程较多,多数研学活动的初衷是“亲近自然,体会遗产价值,形成遗产保护意识”,但是针对中小学生而言:只是去旅游景区参观了一圈,并不能在几天内形成遗产保护意识,只能单纯达到对世界遗产地的简单认识。然而世界遗产是多个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这就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要求很高,单个教师很难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体系。
针对大学教育主要是通过在泰宁遗产地建立高校实习基地,使更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能够深入考察遗产地。
游客教育起源于生态教育。国内关于游客教育研究较多,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游客教育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1992年吴楚材等人在做项目时引入了游客教育的具体措施。经过近三十载的光景,游客教育依然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对于遗产地而言游客教育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首先遗产地多是风景名胜区,加之国内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人数逐渐增加,导致遗产地负担逐渐加重。其次,除了上述客观事实所造成的影响外,游客个人的主观行为也对遗产地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遗产保护角度出发,对游客进行遗产教育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
根据泰宁丹霞定期报告工作的实地调查和访谈分析得出,泰宁丹霞通过在遗产地设立遗产解说标识牌、景区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游客进行教育。
根据上述遗产主体分析,可以发现泰宁遗产教育的途径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参加专家讲座获得知识教育,再通过知识竞赛检验管理人员教育成效。针对社区居民,教育途径要简单易懂,主要是宣传遗产知识、进行普法教育和转变社区居民身份等方式。针对学校教育,不同层次的教育水平都有合适的教育途径。当地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吸引大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推动学生群体向遗产保护者转变。针对游客教育方式主要以旅途渗透为主。
泰宁遗产地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应该发挥好自身的优势。吸引更多群体探索泰宁遗产地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经济价值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积极建设泰宁遗产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基于亚太地区第三轮世界遗产定期报告所调查的关于泰宁丹霞的遗产教育情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泰宁遗产地管理机构对于遗产地来说是管理者的身份,肩负着泰宁丹霞日常的运营、建设以及保护工作。遗产地发展的前景也需要管理者做出一些贡献,可以说如果泰宁遗产地抛开自身的价值,那么能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都在于管理者所做出的决策。因此遗产地每个领域的发展都应该是管理者先竖立好一面领军旗帜,其次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对于遗产教育领域来说泰宁丹霞管理者更应如此。
管理机构应该认真学习遗产中心官网上所列出的关于遗产教育的出版物、行动计划等,认真解读相关信息,做好意识形态的工作。既要做好管理工作,又要在遗产保护管理中保持学习者的心态。既要做遗产教育的接受者,又要做遗产教育的传播者。
泰宁研学具有遗产教育的基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用好用足“全国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品牌效应和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力度,探索一批重点研学营地,把寨下研学村和地质博物苑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课程建设得更符合国际教育水平。立足景区资源、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编设一系列针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开发一系列菜单式微型课程资源库,策划一系列研学旅行科考线路。
研学主要针对青少年遗产教育,对于青少年遗产教育应多参考UNESCO遗产教育活动。2020年5月6日UNESCO出版了《Empowering Youth for Heritage.》读物。这份出版物介绍了各地区的最佳做法,更深入地探讨如何促进青年参与和学习经验。这份出版物还强调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和以遗产为重点的活动对青年人的影响,以及这种跨文化学习经历如何影响他们在个人、社会和遗产方面的发展。值得管理者认真借鉴。
遗产教育针对人群较多,像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活和教育水平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建议泰宁在进行游客教育时使用的手段或方式尽量是简洁版的。易于大众所理解的宣传方式与体验感较强的遗产活动相结合才能促进遗产教育更好地向受众人群渗透。
在社区可以建立专门针对当地遗产保护的组织机构,定期举行遗产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社区机构还可以对居民进行社区访谈,这既是一种放松活动还可以在愉快的交流中增加居民的遗产保护意识。
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研学课本的编写要具备可行性、科学性和精细化,用实际的探索代替复杂的概念讲解,增加游学的快乐感。当学生回想这段研学时光时是充满愉悦的,能够有效增加学生想要继续探索的好奇心和喜悦感。泰宁遗产地目前的游客教育手段较少,可适当增加一些活动。
近十年来泰宁在遗产教育工作上开展了许多活动,涉及不同群体,为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三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永动力。本文基于第三期定期报告给出以上建议,希望能给管理者和政府在今后的遗产管理保护中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