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理论的伟岸,对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擘画。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一百多年的伟大奋斗征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对我们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全党全国全社会都应加强对党的建设的伟大经验的学习领悟,从而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引作用,将思想上的先进性转化为行动上的自主性,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指出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凸显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高度重视,百年来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经验,成为我们今后必须坚守和发扬的重要原则。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保证革命、建设的顺利进行,强调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27年,“八七”会议从政治上统一了全党。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先后粉碎了高岗、饶漱石集团的阴谋活动,有效维护了党中央权威。改革开放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全党确立了正确的政治路线,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加强集中统一领导,无条件地同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特别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重要的政治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关于加强党的领导的一大举措就是不断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特别强调了必须确保政治权力的有效运行,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开始了通过党章的法规制度强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实践探索,因时因地出发对党员的政治素质和能力进行思想、组织和程序上的保障和约束。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对党员、党的组织和纪律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1923年,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在党员的发展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一些修改,进一步规范了党的组织程序。1927年,党的五大讨论并通过了党的《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在党的纪律方面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作报告,总结了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对执政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汲取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对党章进行全面系统的完善,更加充分地保障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并讨论《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些新规定保证了党章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得到严格遵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用党章规范党员的政治生活。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贯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按照党章办事。胡锦涛同志深刻阐明了党章在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章在党内政治生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实施和完善是我们党一百年来协调运转、凝聚力量的重要法宝,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岁月用民主集中制贯彻党的重要决策部署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通过民主集中制发挥“汇聚各方资源、智慧和力量”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都需要党中央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建党初期,1923年党的第一个章程中就强调全党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将民主集中制写进了宪法。1956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民主集中制作出了比较充分的规定,有利于把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立足之前一定时期内的实践经验,着重指出了民主集中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更加注重领导的集体性质,同时要特别关注党内民主,进而确保开展工作的集中统一与党的领导拥有坚实的基础。1989年,江泽民同志认识到党内民主和集中都不够的问题,明确指出了落实民主集中制与党的路线和党的工作的关系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强调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式问题,将党内民主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对重大事项的决策尤其是涉及落实民主要求的程序、工作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指示,旨在解决与民主集中制相背离的各种问题,落脚点在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民主集中制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央政治局的同志的责任”,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全党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提供了基本遵循。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要先进的思想觉悟作为支撑,其中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1929年12月,党召开古田会议,对党内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进行分析和批评,并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在党内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1941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的党内外客观情况的发展,及时作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对共产党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在党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重提重视和践行调查研究。改革开放后,针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挑战,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重视党内风气的问题,通过恪守实事求是的路线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高级干部的住房、交通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在党内大力倡导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极少数干部搞特殊化现象的效果。江泽民同志一贯坚持在党内倡导清正廉洁的价值观。1993年8月,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号召全党加强对邓小平关于反腐正风论述的学习,有利于在党内树立清正廉洁的价值观。2002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在一些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倡导在党内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且要求要继续发挥“三讲”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以保证党的领导干部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的思想建设的高度,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一个党员的党性是他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为党分忧的重要驱动力,只有拥有坚定的党性,才能发挥出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让党的领导落在实处。早在抗战时期,党中央已经注意到党性的重要意义,1941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自身党性锻炼。新中国成立后,党接连进行了一系列的纪律整顿运动,从党内和社会面上加强了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在改革开放后的历次整顿活动中,全党从高级干部到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文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为了提高全党同志的党性,加强党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开创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形式,通过“三讲”教育活动加强了对全党同志的党性锻炼,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党中央着眼于执政能力建设,从2005年1月起,再一次在全党范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党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对于提高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局,围绕工作重点,相继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切实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密切了党员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的判断、领悟、执行能力显著提高。
思想上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从而在全社会奏响主旋律,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在全社会占据主导地位,进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保障。
思想建设涉及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对党中央的理论和战略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些都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的必备要素。在中央的党代会报告中,多次把思想建设视为建设全局中处于根本地位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全党都要学习党的最新科学理论,这体现了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性特点。
从创立中国共产党到成立新中国,我们党坚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着重培养党和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形成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来了党的思想建设史上的大进步和大转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提出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标准,如对党忠诚、加强党性修养等,不断强化对自身的各方面要求,从而促进工作新局面的打开、社会新气象的产生。
建党初期,由于盲目信奉苏联经验,导致中国革命历经挫折。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开辟出了一条有别于苏俄、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是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和武装全党。邓小平同志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针,实行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时代之问,顺应实践和人民的呼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中国共产党通过反腐败斗争开展党内自我革命,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随着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严峻,党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观和客观环境在加速发生变化,国际形势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推波助澜下不断朝着不确定的方向演变,百年变局呈现出许多前所未见的特征。从思想上防范和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成为越来越紧迫的现实要求和重要任务。
从实际出发,在实践的检验中、在历史的比较中、在人民的支持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是党在百年来的伟大斗争中确立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对于新情况、新问题的看法和立场,更是我们通过运用自身的智慧、本领和方法提出化解难题的创造性方案而必须首先坚持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解决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得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各方面优势突出地表现在党的组织优势上,正因为有着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广泛的基层战斗堡垒,党才能顺利地将中央的各种最新理论、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迅速而有效地贯彻到基层中去,不断推进治国理政中的风险挑战、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妥善合理的解决,为我们远大目标的实现提供最坚实的组织基础。
党中央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在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当前进一步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只有在思想路线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只有在思想路线适合中国的国情、回应时代的呼声时,民主集中制才能得到正确地贯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历史,从逻辑上对此进行了科学的阐释。
第二,必须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发展党内民主,维护中央权威等,这些都是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确立,成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促使其重大转变顺利实现的出发点。
第三,不仅要坚持党的领导,还要改革和提升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的正确贯彻执行不仅受到领导体制的制约,还反作用于领导体制。在我国进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民主集中制的正常贯彻执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管理体制,这些举措为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创造了良好的前提。
第四,必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这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关键。为了推动民主与集中处于一个健康的平衡,一方面要让领导干部作出表率,率先垂范,为党内民主氛围的改善提供组织条件和工作渠道;另一方面也要普通党员发力,主动提高自身对各种工作的适应性和关注度,为提升民主讨论的参与度和发挥主人翁精神筑牢基础。
第五,持之以恒地搭建“四梁八柱”。历次中央党代会的报告都反复强调加强制度建设,制度的完善和与时俱进能够为民主集中制的开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中共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当前,要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形成党内民主的制度框架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健全制度,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治吏。
党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下一些重要经验:
第一,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目标。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目标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民族复兴的时代要求、着眼干部群众面对的各方面挑战,根据组织工作和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战略性地提出要从干部的理想信念、廉洁自律和工作本领等三大基本要素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
第二,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各种长远规划蓝图的直接承担者和倡议人,必须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完成党和国家交代的任务,这是底线要求。党的中心任务是党中央根据实践和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高瞻远瞩地确立的重大攻关项目,其任务的结果直接与党和国家的重大目标相互挂钩,绝不容许半点折扣和变形。
第三,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通过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全党必须以新时代的新思想作为始终如一的行动纲领,要始终坚持并且在实践中创新和完善。通过常态化的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党员干部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最新方针、最新政策和最新要求,从而把理论学习的热情和思想的提升,通过现实的工作成果和方式方法的改善展现出来,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四,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抓好“关键少数”的思想建设。领导干部是干部队伍的领头羊,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路线方针政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些“关键少数”对党中央理论和战略部署的掌握程度、理解程度,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各级党组织对党的指示精神的理解程度和交代任务的落实程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注重通过党性锻炼,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增强执政本领。
第五,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要运行在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之上。当前,要围绕干部的选拔和退出问题,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工作中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二是加强对干部管理监督制度改革的力度。
一是必须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一百年来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经验来看,要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必须在重大任务的磨砺下,才能提升其实战本领。从性质上看,党的中心任务是党中央根据实践和人民最迫切的需要、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高瞻远瞩地确立的重大任务,其任务的结果直接与党和国家的重大目标相互挂钩,绝不容许半点折扣和变形。因此作为基层战斗堡垒的党支部,只有完成好上级交代的中心任务,才能为党的中心任务的全面贯彻落实开辟道路。
二是必须不断筑牢基层党组织的理想信念。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战略部署的神经末梢,党员干部对科学理论的熟悉程度,把理论的指导转化成现实行动的能力和本领,直接决定了党中央任务和指示的落实效果,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
三是必须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实事求是地说,这一领导体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多年的今天,当时的体制机制已经和现实在多种维度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脱节。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为了适应新情况,许多地方在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如在农村建立村村联建党组织、村企联建党组织、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当前,要不断摸索经验,逐步完善。
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时刻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和一切腐败、违法违纪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古往今来,几乎所有国家和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腐败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这一治国理政的顽疾时,绝不妥协也绝不手软,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向着党和国家各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展开连续性、压倒性的斗争,以切实有效的举措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
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加强党风建设,要以党的中心任务为根本,这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都坚持遵循的一条宝贵经验。党的作风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是在党的伟大征程中的每一步都由党员干部的流血牺牲、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身边,能够被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彰显出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不同的,变化的是历史条件、实践能力和阶段目标,不变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终生的初心和民族复兴的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风险考验中,端正党的作风不仅是一场只进不退的持久战,而且是党员干部必须打赢的遭遇战。从一百年来的历史实践看,只有持之以恒地端正党的作风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提供必不可少的政治保障,我们才能保证党的中心任务顺利实现。
二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与主题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基于当前党的重要工作,开展主题教育实践,能够统一思想认识,整齐前进步伐,促进党员干部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本领,是党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化政治队伍建设的优秀经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整顿风气,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学习教育活动,都从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提高了党组织的能动性和团结性,为我们打开工作新局面、发挥组织的多种优势提供了发展平台和输出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亲自部署和推动涉及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先进性、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学习历史经验等方面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使党员在加速演变的国内外环境的冲击下站稳脚跟,而且切实提高了党员调动自身创造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为全面从严治党夯实了基础。
三是从多条战线保持反腐执纪执法的高压态势。坚持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一条宝贵经验。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对反腐倡廉十分重视,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党的三大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反腐执纪上升到党的自我革命的高度,向一切违背党的性质宗旨、违反党内法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展开前所未有的斗争,从一系列人民群众鼓掌叫好的打虎拍蝇行动,到向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斗争到底的扫黑除恶,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还维护了党章、宪法的严肃性,增强了党内法规制度的生命力。
一个组织的执行力、行动力、战斗力,和组织纪律的严密程度与执行程度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有着坚强严密的组织纪律。
首先,打通强化党的纪律与增强理想信念的思想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共产党人为民服务、干事创业的内部支撑,需要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党员干部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之上,使得党员干部的行为实践不违背宪法法律、社会道德和工作规范,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体共同行动起来,将践行党的纪律与增强理想信念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更新完善党的纪律,使之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互联互通。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现实加速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变发展,对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交往状态和发展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的现实环境也随着社交形势、舆论发展等方面的新因素而呈现出诸多新情况,党内的纪律法规必须结合基层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步骤、有秩序地更新完善,从而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对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再次,加强执纪队伍建设,提高党的纪律执行力。纪律的活力与意义根本落脚在现实中的执行。只有从党的纪律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价等全方位进行布局,才能确保党的纪律能够准确、完整地贯彻党中央的意志和指示。基层一线人员对制度执行中的弊端和优势最有感悟,有必要从一线中选拔执纪队伍,提高执纪队伍的执行力和改革力,同时注意制定执纪队伍的选拔和退出程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纪检监察工作上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工作经验,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这些经验对于今后推动党和国家的工作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有着重要的启示。
第一,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纪检监察工作在党的工作全局中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只有坚持通过党的政治建设来统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确保纪检监察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才能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为党和国家排忧解难。党和国家各单位只有高度重视政治建设,才能确保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在觉悟,从而将党的自我革命坚持到底。
第二,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从思想上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坚定的意志为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武器。正因为党员干部对党的科学理论、最新政策和方针原则有着深度的认同和掌握,才能在实践当中自觉地践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而确保党的政治目标和组织任务妥善落实。
第三,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人心,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好转,正风反腐肃纪的成果有目共睹,党政部门中工作作风的持续好转、人民公仆坚守人民立场等一系列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良好表现蔚然成风。只有继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不断加强监督和执纪力度,才能促进各级党政部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适应工作大局的新常态。
第四,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腐败与地方黑恶势力往往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扫黑除恶必须与清除保护伞一体推进。这是一场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维护人民群众获得感、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持久战,所有与之有关的部门都必须保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破除行政壁垒与掣肘,打赢这场反腐惩恶的斗争,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必须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基层党组织只有加强政治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党员干部,高质量完成上级交代的各项指示和任务,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战斗堡垒修筑得更加坚固和高大。党组织还是向人民群众展示党的形象的重要窗口,党组织必须在日常工作和与群众的沟通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中。
第六,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了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对变化实践的契合性、针对性,必须与时俱进地推动纪检监察制度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发展,及时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和优秀实践,把典型案例总结为制度章程,推动优秀经验在更多的地区、更大的范围落实,形成自我革命的强大合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党的制度规范化、体系化建设提供了基本条件。一方面,明确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的全新命题,注重用“刚柔并济”相结合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推动党内法规的改革和完善,注重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和学科性建设,增强针对性。只有将党的制度建设百年经验科学、有效落实到新征程上,我们才能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
党的制度建设百年实践中,我们党在任何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制度建设作为根本原则。在新的赶考路上,必须学懂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党的看家本领,推动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制度化建设。制度并不是制定之后就束之高阁,而是要着力于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和多样性的矛盾。新时代的新思想来源于我们这个时代具体实践的经验总结,回应着人民群众对于追求美好生活最普遍的困惑,只有在制度中落实新思想的各项规定、要求和基本方略,才能使制度建设更加切合实际情况,更能在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守住最核心的政治内核。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党的政治立场和组织原则的集中反映,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基础和依据,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是判断党员干部表现优劣的根本标准。制定党章规范全体党员思想和行为是党的制度建设最根本的实践。根据形势发展和党的工作中心、奋斗任务变化修订党章,对党员提出新的要求,是党的制度建设百年实践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新的赶考路上,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加强党章意识,学党章用党章守党章,把党章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是党的制度建设题中应有之义。要增强学习贯彻党章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章的要求落实到各方面具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这个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做好做实做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会有坚固的基础。
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对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难以预见的和无法预计的困难、挑战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只有万众一心我们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只有众志成城我们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党的制度是党员在不同领域开展工作的流程、规范、约束以及保障,只有从制度上高瞻远瞩,充分考虑到党员在现实中的困难和担忧,调动起党员干事创业的活力、热情和自发性,才能让每一位党员切身投入到党内民主建设中去。在党组会议的讨论和决策、解决群众的迫切忧虑、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等多种不同场景中,我们要自觉地将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贯穿其中。
制度体系看似复杂,但是其有着清晰的、科学的、一贯的逻辑,因为制度的建立和丰富发展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不断深化的过程。当前,改革和提升制度体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是一个涉及党中央、领导干部、党员以及党支部和基层行政环境等多个主体的系统工程,不能只顾一点而忽视对全局的把握。一项制度从制定到落实,涉及多个环节,在基层的实践中必定会和设计者的初衷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和距离,因为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和现实生活中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制定制度时的顶层设计环境肯定会在现实的演变中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化,这就特别要求在制定制度时要有高度的前瞻性,为制度的完善留出一定的空间,确保能够在客观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达到预定的目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和落实。制度执行常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如果执行不到位就容易导致制度的虚置和“空转”。在新的赶考路上,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不断提高制度执行能力,是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二是建立和完善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加强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落实,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生效,增强党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效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三是强化监督检查和追责问责机制,使得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更加完善,产生强有力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