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正能量”培育的策略研究*

2022-11-03 09:12:33周惠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道德能量

周惠英

一、研究背景

“能量”原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名词,表示某一个物理系统对其他的物理系统做功的能力。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一书中认为,人体就像一个“能量场”,其中不仅有积极、主动、乐观、自信等正向能力,而且也有贪婪、堕落、怀疑、自私等负向能量。因此,现代人把一些积极向上、主动进取的生活习惯和态度都归结为正向能量,即“正能量”;把贪婪自私、损人利己等消极的习惯和生活态度归结为反向能量,即“负能量”。在社会学科中,“正能量”是人们思想道德中真善美的体现,是向社会传递无私奉献、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思想道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的转型升级,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能否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取决于学生的高技能,更取决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在抓好学生技能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正能量”融入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去,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正能量”的弘扬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为高职学生坚定正确的思想道德立场提供保证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培育,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今高校培养学生的核心问题。由于受西方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也在发生变化,一些非主流文化思想正在逐步影响部分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我们国家的教育目标是完全相背离的。如果在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能坚持以“正能量”为导向,进行广泛传播和弘扬,就能多角度规避“负能量”信息的影响和侵蚀。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学院课堂阵地、互联网阵地,积极进行“正能量”信息的传播,达到以景感人、以情动人的传播效果,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正能量”,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二)为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五千年的文明都是以推崇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和谐”。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这种哲学思想的传承。大学生是社会重要群体,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条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把“正能量”的导向引进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来,为学生营造富有“正能量”的校园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文明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影响是多方位的,高职院校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会辐射到社会上,推动和谐社会文化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

(三)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主要是思政课堂教育,教师教,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思想道德教育完全流于形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冲击,如个人主义、享受主义等,这种思想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正能量”的弘扬能有效扼止这种思想的出现,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效途径。一是通过校园“正能量”的弘扬,培养广大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习惯,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二是通过校园“正能量”培育,可以进一步发挥教师示范作用,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传授积极思想;三是通过课堂“正能量”的传播,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正能量”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正能量”,从而不断传递“正能量”。

三、“正能量”在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传播现状

(一)“正能量”传播不断弱化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都是社会的传统美德,被社会和学校大力倡导。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扶起摔倒老人最后反被讹的事件,“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个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热议,甚至在网上出现了《老翁摔倒在地,无人敢扶》的博文,并在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载,原本是一件传递“正能量”的好事,却沦为“负能量”社会毒瘤,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大学生太冷漠,也不是大学生道德丧失,而是担心好心会被诬陷,引发案件上身。

(二)“正能量”传播弱化的原因

“正能量”传播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负能量”的社会现象不断出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扭曲,产生了“负能量”,导致了“正能量”的弱化。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存在于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而弱化了“正能量”的传播。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由于个别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不高,没有形成“正能量”的观念,更谈不上为人楷模传递“正能量”。因此,将“正能量”培育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成为“正能量”传播的楷模。

四、“正能量”融入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以思想引领为先导,弘扬红色文化,创建“正能量”校园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道德教育关系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时代化、具体化,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特别要将一些红色文化内容、民族传统文化内容、改革创新精神以及新时代代表“正能量”的人物故事通过各种方式展示给广大学生,让学生从这些“正能量”的文化和故事中得到教育和提升。此外,学校还要注意挖掘一些本校大学生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发挥身边人物的榜样作用,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二)提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强化“正能量”教育

“正能量”可以向人们传递一种催人奋进、积极乐观的力量。应该把“正能量”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需要把“正能量”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去。加强师资力量,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将更多的学生从“负能量”价值观中解脱出来,接受新的思想道德理念。为了加深大学生对“正能量”的认识,可以强化“正能量”相关的课程,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本推荐给广大学生,如《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最美人物”等视频,让学生从当代先进人物的思想中感受到“正能量”。

(三)利用新媒体渠道,强化学生自觉践行与弘扬“正能量”

新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大学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要以大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担任多重角色。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形态,通过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以“90 后”大学生为主体建设队伍、加强新媒体传播正能量内容建设、建立新媒体管理制度等路径,传播“正能量”,占领高校舆论阵地,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强化学生自觉践行与弘扬“正能量”。

猜你喜欢
正能量思想道德能量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6
能量之源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8:29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环球时报(2015-04-02)2015-04-02 13:30:18
开年就要正能量
都市丽人(2015年2期)2015-03-20 13:32:31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环球时报(2015-03-16)2015-03-16 11:54:11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