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格局及开发潜力评价

2022-11-02 02:04陈嘉琳冯嘉晓焦义彬吴丽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2年5期
关键词:潜力广东省旅游

吴 清,陈嘉琳,冯嘉晓,焦义彬, 吴丽华

(1.南京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南京 210000; 2.肇庆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3.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4.澳门城市大学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澳门 999078)

0 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强化规划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2019年3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名录(第一批)”。同年7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四变工程”,依托农村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区域性支柱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与新动力。

国外对乡村旅游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内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阐述[1-2]、乡村旅游的影响[3-5]以及旅游资源的评价[6]等方面。国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7-9]、乡村旅游资源评价[10-12]、旅游的空间分布及机制[13-15]、乡村旅游的效应[16-18]等方面。研究方法上,国外更多基于区位理论、空间理论对都市旅游的空间集聚与分布进行研究,国内更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从经济学、生态学、旅游学等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研究。在研究尺度上,对于旅游资源的空间研究,国外多以都市旅游为主,国内集中在市级尺度[19-21]。总体上,国外较少从共性层面及空间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国内从地理学角度对国家和省域层面的乡村旅游的研究有待充实,且目前尚缺少从微观尺度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格局的研究。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揭示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其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开发潜力进行分析,一方面为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空间应用模式,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旅游资源丰富与开发潜力较低的矛盾区,破解其旅游发展困境,科学引导乡村地区资源开发与旅游城镇化发展。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4 471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为研究对象。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气候、地理,尤其是滨海等自然资源独特,四季可游览时间较长;同时,分布于全省各乡村的文化历史资源杂糅了悠久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内涵层次更显丰富。各地乡村生产及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以及文化传统为广东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与资源支撑。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下,广东省提出构建“粤美乡村”的旅游品牌,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全省共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47个、示范点407个,广东农业公园50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8 013个,从业人员57.89万人,年接待乡村休闲旅游游客1.2亿人次,营业收入143.7亿元。

1.2 数据来源

资料数据来源于“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http://whly.gd.gov.cn/gkmlpt/content/2/2799/post_2799374.html#2635);其他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20年《广东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信息网;地图数据来源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并借助百度地图拾取坐标系统标定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地理坐标,利用ArcGIS 10.1对广东省行政区划图进行矢量化和空间分析,得到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他数据通过相关文献与互联网等渠道获取。

1.3 研究方法

1.3.1核密度分析法。一般用于点数据的空间聚类的分析,利用点密度在区域中的空间变化来反映点要素的分布特性,公式为[22]: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值;n为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点的数量(个);h为带宽;k为核函数;(x-xi)表示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估计点x到样本点xi的距离。

1.3.2网格维数分析。网格维数是研究空间分异特征的测算方法,可反映研究对象分布的均衡性。一般而言,0≤D≤2,网格维数D越大,空间分布越均衡,反之则越集中;当网格维数D趋近于1时,说明分布具有集中到某一地理线上的态势;当D1=D0时,则表明空间分布属于简单的分形。公式为[23]:

N(r)∝r-D0;

I(r)=I0-D1lnr。

式中:N(r)表示其所占的网格数;r表示网络尺度;D0为分维(容量维);I(r)为信息量;i,j分别是行号为i、列号为j的网格;概率Pij=Nij/N;Nij是假设在其中的乡村旅游资源分布数目;N为分布总数;K=1/r为区域各边的分段数;I0为常数;D1为分维(信息维)。

2 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2.1 总体分布特征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总体呈东多西少的格局,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粤北及粤东地区,而粤西地区分布较少(图1)。这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有关,经济较为落后的韶关及揭阳等城市拥有的乡村资源数量多,而经济发达城市则反之。乡村旅游开发资源集中分布在河流汇聚及地形平缓的地区,在空间上呈“散点状和组团状”组合分布格局。以河流为参照,集聚于珠江三角洲平原、韩江及榕江汇聚而成的潮汕平原以及西江下游地区,且绝大多数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于级别高的河流两岸;以地形地势为参照,主要集中在地势较低地区,以珠三角平原和潮汕平原分布最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粤北地区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也集聚在海拔较低的地区。

图1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河流、地形耦合图

2.2 密度分布特征

2.2.1总体密度特征。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呈“半环状与带状分布”的趋势(图2)。具体特征如下:一是具有1个中心密集区,即粤东地区东南部,分布密度为351.0~491.0个/万km2;二是较密集区,主要集中在韶关东部及由梅州一线延伸至云浮地区,呈“带状”型分布,分布密度达232.0~350.0个/万km2;三是较为密集区,集中分布在清远、肇庆、云浮、江门等区域,呈“半环状”态势;四是稀疏区,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等粤西地区及粤北西北部地区,分布密度仅16.6~130.0个/万km2。总体上,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密度分布层次明显,大致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

图2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不同类型密度分布

2.2.2不同类型密度特征。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将其分为乡村自然景观类、乡村历史遗存类、乡村产业融合类、乡村聚落建筑类及乡村民俗文化类5种主类。如图2所示,乡村产业融合类有两个中心密集区,即粤东地区东南部及以惠州市为核心的密集区,其他4类均以粤东地区东南部分布最为密集,呈“团状”分布;自然景观类及历史遗存类的较密集区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梅州、河源、韶关及惠州;产业融合类和民俗文化类以韶关东部、梅州一带延伸至云浮分布较为密集,其较稀疏区大致相同,以“半环状”围着较密集区;聚落建筑类以梅州、揭阳、广州等城市分布较为密集,形成“团状及环状”并存的格局;而5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均以粤西地区最为稀疏。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密集区均分布于广东三大民系文化辐射区,以潮州、汕头为中心的潮汕民系文化辐射区各类资源密度均居高位,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民系文化及以梅州为中心的客家民系文化辐射区资源密度仅次其后。

2.3 空间均衡特征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一定测算尺度上存在宽大的无标度区,资源空间结构分形特征显著(图3)。容量维数值D0为1.588(判定系数为0.998),接近于2,表明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市域尺度上分布相对均衡。信息维数值D1为0.622(判定系数为0.916),小于容量维数,且数值相差较大,说明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分形结构较复杂,区内分形体系在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存在局部围绕某中心集聚的现象,结合图1可以发现,这种集聚主要围绕粤东地区展开。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在韶关、梅州、揭阳等6个地级市,共有2 861处,占比高达64.00%。其中,分布最多的是韶关,其次是梅州,两市共占全省的25.65%。从区域划分来看,粤北地区最多,共2 215处,占全省的49.55%,粤西地区分布最少,仅占5.86%。综上,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市域尺度上较为分散,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

图3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网格维数双对数散点图

2.4 空间关联特征

图4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分布热点图

2.5 类型分布特征

(1)从主类上看,各类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数量存在差异,呈梯形状的结构类型特征。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以乡村聚落建筑、乡村民俗文化类为主,分别有1 223处和998处,占比分别为27.35%和22.32%。乡村自然景观类型和乡村产业融合类型次之,共有1 850处。乡村历史遗存类型最少,共有400处,仅占8.95%。(2)从亚类上看,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5种主类分为15种亚类。乡村自然景观类包含地文景观、生物生态景观及水文景观3类,以水文景观类的数量最多;乡村民俗文化类主要由民俗与节庆、乡村非物质文化及饮食与特产组成,其中,饮食与特产的占比最高,为45.43%;乡村历史遗存类包括红色旅游地、历史遗迹、南粤古道3类,以红色旅游地分布最多;乡村聚落建筑类仅包括岭南民居建筑及特色建筑两种,以特色建筑类最多;乡村产业融合类分为4种类别,分别为农业生产地、休闲娱乐地、研学旅游地及综合开发地,其中以农业生产地分布最多,而综合开发地分布最少,仅占10.6%。

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类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各市分布情况差异明显:(1)韶关、梅州、揭阳、惠州、云浮不仅在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数量上具有优势,且类型齐全,分布较为均衡;东莞、江门、阳江、茂名、深圳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数量少,类型单一;佛山、肇庆、汕头、河源、清远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总量中等,但内部类型分布存在一定差距。(2)以四大分区论,广东省各类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粤北及粤东地区。粤北地区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均衡;粤东地区资源丰度稍次,但仅在历史遗存类资源存在短板,主要以乡村聚落建筑类为主;粤西地区整体各类资源分布较少,以乡村自然景观类为主;珠三角地区内部各地级市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主要以产业融合类及聚落建筑类为主。

3 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的主要因素,借鉴已有关于构建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成果[25-28],建立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3.2 开发潜力结果分析

3.2.1数据标准化处理与检测。经KMO和巴特利特检验、变量共同度检验显示,其输出的KMO值为0.717,sig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且各个变量之间互相独立。因此,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适合因子分析。

3.2.2确定主成分。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29],运用因子分析工具在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提取主成分。通过分析,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累计贡献率为80.076%,因此,将前4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5.45%,15.79%,11.67%,7.15%。由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因子载荷量可知,第1主成分(F1)可划归市场潜力范围,其指标包括旅游收入占全省GDP比重、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公共交通客运量、乡村旅游景区类产品供给数量、旅客周转量、邮电业务量、旅游餐饮住宿设施、百度搜索指数、公共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第2主成分(F2)可划归乡村旅游自身开发能力范围,其指标包括公路通车里程、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第3主成分(F3)可划归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特色范畴,其指标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密度、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丰度与规模。第4主成分(F4)可划归旅游地环境质量范畴,其指标包括各市水环境质量指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空气质量指数。

3.2.3开发潜力结果分析。根据SPSS 25.0软件计算得出各个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并根据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计算出广东省市域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按照分值大小进行排序(表2)。从表2可知:① 排名前五城市分别为广州、茂名、深圳、汕头、梅州,分布较均衡,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各有突出优势,且人口多,客源市场规模较大,因而开发潜力较大;② 珠海、佛山、江门排名相对靠前,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开发潜力也较高;③ 中山、东莞、清远的开发潜力综合得分排名靠后,原因在于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力度不足,配套基础设施有待完善;④ 河源、揭阳、云浮、阳江等城市排名靠后,此类城市大多经济发展落后,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且其城镇及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旅游业发展乏力,从而导致其旅游收入、乡村旅游接待人次、餐饮住宿企业等因子分值较低,因此,开发潜力综合得分低。从F1得分排名上看,广州排名第一,揭阳、梅州、清远紧随其后,表明其在交通、旅游发展及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方面具有优势。从F2得分排名上看,江门、河源、深圳、汕头、珠海、广州得分较高,表明其在生态环境、人口等乡村旅游开发自身能力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从F3得分排名上看,茂名位居第一,汕头、汕尾、潮州、梅州、佛山等城市次之,表明其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特色方面具有优势。从F4得分排名上看,排名靠前的是深圳、珠海、惠州、韶关、清远等城市,其原因是深圳、珠海等排名靠前的城市在空气质量和人均绿地面积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表2 广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及排名

为进一步分析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的区域差异,对各市的旅游资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聚类的结果,将广东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分为4类(表3):第1类是开发潜力巨大型,为广州市,得分4.689;第2类是开发潜力较强的地区,包括茂名、深圳、汕头等城市,得分范围在-0.022~2.483,平均得分为1.248;第3类是开发潜力一般型地区,包括惠州、湛江、肇庆等城市,得分范围在-2.225~0.764,平均得分为-1.717;第4类属于开发潜力较差型地区,为阳江市,得分为-3.409。第1类和第2类城市需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来推动乡村经济及旅游发展,而第3类和第4类大多数城市具有一定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但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较弱,且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乡村旅游业发展要素增长缓慢。

表3 广东省各地级市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聚类结果Tab.3 Clustering results of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4 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优化策略

针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格局及其存在的问题,以点轴理论[30-31]为基础提出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优化策略,形成两个中心、4个增长极、15个发展节点、两条发展轴、4个乡村旅游板块的空间优化格局(图5)。

4.1 壮大乡村旅游节点

两个中心即广州和深圳为一级旅游节点,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实力强,交通发达,对周边的旅游发展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4个增长极佛山、中山、珠海、东莞为二级旅游节点,在交通基础、资源特色、服务设施及功能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其余15个城市构成的三级旅游节点,虽然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在旅游资源丰富度、生态环境、政策支持方面占有优势。

4.2 发展乡村旅游轴线

根据广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交通现状,选择广东省的京广高铁线和海岸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轴,依托广东省绵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海洋资源、独具特色的渔民文化,形成以观光休闲、民俗体验为主的滨海乡村旅游发展轴。

图5 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空间优化

4.3 构建乡村旅游板块

四大乡村旅游板块分别为:依托市场规模、旅游景区、乡村旅游产业融合的珠三角城郊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名山效应、历史人文资源的粤北生态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区;依托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及潮汕文化的粤东地方风情乡村旅游集聚区;依托海岸风光、海岛风情及渔民文化的粤西滨海乡村旅游发展集聚区,形成点-轴-面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广东省乡村旅游全面协调发展。

4.4 加大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力度

发挥珠三角地区在交通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性优势,重点完善通达度弱势地区乡村道路网络,实现城镇与乡村的有效连接,提高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并通过乡村开发资源的合理选取,进一步提高当前交通体系的使用率,从而构建乡村旅游资源与交通发展相匹配的格局。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1)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总体呈东多西少的格局,体现出经济发展空间的差异性。(2)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密度不同地区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呈“半环状与带状分布”的趋势,且不同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密集区均分布于广东三大民系文化辐射区。(3)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具有明显分形特征,且分形结构复杂,区内分形体系存在围绕粤东集聚、沿河流分布的现象,且在市域尺度下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4)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热点区和次热点区主要集中在粤北及粤东地区,冷点区和次冷点区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及粤西地区,冷点区向热点区靠拢,即从广东省的西部逐渐往东部转移,呈现点-带-面的空间格局分布规律。(5)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数量存在差异,呈现梯形状的结构类型特征,大部分的地级市的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类型都以乡村聚落建筑类型为主。(6)广东省各地级市在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潜力上分为4类,分别为开发潜力巨大型、开发潜力较强地区、开发潜力一般型地区、开发潜力较差型地区。

5.2 讨论

本研究仅对广东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格局及开发潜力进行探讨,并未揭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开发资源分布格局的动态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今后,一方面将扩大研究时间范围,更准确地揭示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时空演变规律,根据未来将出台的新一批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时空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发展时期各因素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性,此外,政府政策及旅游者消费偏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些将在今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潜力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潜力榜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旅游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