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茹 蒋大展 李泽统 周 悦 张 利 孙志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 201209
开发与传统工业工艺相竞争的CO2捕集与回收新方法和新技术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1~4]。大致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膜吸收法和空气分离排气循环法等[5,6]。化学吸收法是指利用化学吸收剂与CO2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吸收CO2的目的,应用较为广泛,技术较为成熟。该法常用的吸收剂有氨水、热钾碱溶液、有机胺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7]。虽然说化学吸收法效果较好,但却因为溶剂的再生需要加热,能耗相对较大,而且吸收剂在循环过程中对CO2的吸收率不高,运行中吸收剂的损失也比较大,不易推广。开发新的吸收剂和改进现有的工艺技术意义重大。
目前,利用黄腐酸(FA)吸收CO2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经生物发酵可制得黄腐酸,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此项技术已工业化应用[8]。目前,对黄腐酸吸附CO2的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黄腐酸溶液吸收CO2后的再生性能的研究[7]。因此,将黄腐酸应用于吸收CO2,对于解决我国的秸秆出路和CO2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鉴于黄腐酸优秀的酸碱缓冲性能、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9],本课题采用生物黄腐酸对CO2进行循环吸收的实验,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
实验设备: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DF-101Z,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便携式pH 计(PB-10,德国sartorius 公司)、电子天平[AL240,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质量流量计(D08-4E,北京七星华创流量计有限公司)、CO2钢瓶、防倒吸瓶、三口瓶、反应瓶、量气管、水位瓶、试管架。
实验所需化学试剂:黄腐酸、CO2,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主要试验试剂Tab.1 The main experimental reagents
反应的装置如下图1所示。从图1a中可以看到,通过CO2钢瓶提供的CO2通过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的作用主要用来控制CO2的流量,进而通过导管进入到防倒吸瓶中,最后进入到装有黄腐酸溶液的三口瓶(瓶内放有转子)中,三口瓶的有效容积为100 mL;三口瓶底下的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则使得黄腐酸溶液能与CO2充分混合。而防倒吸瓶的作用则为当CO2停止提供时,防止三口瓶中的黄腐酸溶液回流,起到保护装置和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的作用。在实验的开始和结束分别测定黄腐酸溶液的pH 值,作为对比。
图1 黄腐酸吸收和解吸CO2 反应装置示意图Fig.1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of CO2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with FA
在三口瓶中黄腐酸溶液与CO2反应后,会转移到图1b 的反应瓶中,在每次实验前都需要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将反应瓶置于70 ℃的水浴加热锅中水浴加热,使得黄腐酸解吸,将所吸收的CO2重新释放出来,通过量气管和所连接的水位瓶,量气管和水位瓶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在检查完装置的气密性后开始对量气管进行一个初始的读数,待反应完成后,即量气管中的水位不再变化并保持在1 min 后,对量气管再次读数,前后两次量气管的读数即为黄腐酸吸收CO2的量。
据文献[10]报道,羧酸盐基团(-COO-)是黄腐酸中最丰富的阳离子结合基团,其次为酚基基团(-O-)。文献[11]指出:当pH 值低于7.5 时,黄腐酸中的酚基能被完全质子化,当pH 值高于11.0时其酚基被完全去质子化。因此,本文研究所用的黄腐酸样品(浓度为0.03 g/mL,初始pH 值为5.20,结束时pH 值为4.62)具有完全质子化的酚基(-OH),而不是去质子化的酚基(-O-)。因此,可以将吸收CO2的焦点放在羧酸盐(-COO-)阳离子结合基团上。
黄腐酸中的痕量羧酸盐基团[-COONa、-(COO)2Ca 等]在吸收CO2中起到了关键的酸碱缓冲作用。黄腐酸的酸性较低,因此,黄腐酸样品中的羧酸盐基团能与CO2间接地进行化学交互。随着反应进行,H+浓度随之增加,于是H+和金属阳离子(Na+、Ca2+与Mg2+等)竞争-COO-结合位点,促使-COO-被质子化为-COOH[9]。
关于黄腐酸溶液吸收CO2气体的主要机理:初步推断,在水溶液中,黄腐酸与痕量黄腐酸盐(R-COONa 或R-COOCa 等)构成酸碱缓冲体系,在吸收CO2过程中,羧酸盐基团[-COONa 或-(COO)2Ca 等]能提供H+质子结合位点,因而可促进CO2吸收。采用高温加热的方式,使平衡反应(1)和(2)向左进行,即可解吸CO2使黄腐酸获得再生。黄腐酸吸收CO2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1)黄腐酸中痕量的FA-Na 的溶解与离解;
(2)黄腐酸中痕量的FA-Ca 的溶解与离解;
(3)黄腐酸的溶解与离解;
(4)CO2气体的扩散、溶解、水合和离解;
主要反应机理如下:
在进行黄腐酸吸收CO2的反应之前,进行了3 次空白实验,采用100 mL 的去离子水吸收CO2,对这3 次的空白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其最后数值为1.6 mL,本实验中的所有数据均已扣除该空白值。
图2为吸收时间对黄腐酸吸收CO2的影响情况。实验条件:黄腐酸溶液浓度0.03 g/mL、反应温度为20 ℃(常温)、反应大气压为1.01×105Pa、CO2流量为0.10 L/min。
由图2 可知,从20 ~60 min 时间段中,CO2的吸收量逐渐升高,尤其是在40 ~60 min 内CO2的吸收量上升最快,初步证明黄腐酸具有良好的吸收CO2的能力;而在60 ~80 min 内,CO2的吸收量开始变缓慢,CO2吸收曲线趋于平稳,间接的反映出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持续吸收CO2的能力与较高的CO2吸收容量。60 min 左右的吸收时间黄腐酸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继续增加吸收时间CO2的吸收量已无明显的增加,所以在此条件下,60 min即为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吸收时间。
图2 吸收时间对黄腐酸吸收CO2 的影响Fig.2 Effect of the absorption time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图3 为黄腐酸浓度对吸收CO2的影响情况。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为20 ℃(常温)、反应大气压为1.01×105Pa、CO2流量为0.10 L/min、 吸收时间为60 min。
图3 黄腐酸浓度对其吸收CO2 的影响Fig.3 Effect of the FA concentration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由图3 可知,随着黄腐酸浓度从0.01 g/mL 增加到0.04 g/mL,CO2的吸收量不断升高,吸收曲线呈上升的状态,在黄腐酸浓度为0.02~0.03 g/mL时,上升速率明显提高,当气体流量和吸收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黄腐酸浓度在0.01 ~0.03 g/mL 范围内时,黄腐酸能够提供更多的羧酸根,有利于吸收CO2;而在0.03 ~0.04 g/mL 之间,曲线趋向于平缓,CO2的吸收量也是趋于饱和,因此在0.01 g/mL 到0.04 g/mL 范围内,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 时,是本实验的最佳浓度。
图4 为CO2流量对黄腐酸吸收CO2的影响情况。实验条件:反应温度为20 ℃(常温)、反应大气压为1.01×105Pa、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吸收时间为60 min。
图4 CO2 流量对黄腐酸吸收CO2 的影响Fig.4 Effect of the CO2 flow rate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由图4 可知,随着CO2流量的增加,CO2吸收量的曲线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0.08 ~0.10 L/min中,CO2吸收量增加较小,表明黄腐酸吸收CO2的速度较慢;但当CO2流量在0.10 ~0.14 L/min之间时,CO2的吸收量增加明显,而在其0.14 ~0.16 L/min 间,随着CO2流量增加,CO2吸收量的上升速率逐渐平稳。上述现象可以从化学反应平衡的角度出发进行解释,当CO2流量较小时,与黄腐酸接触的CO2分子数目比较少,反应比较慢。随着CO2流量的增大,与黄腐酸接触的CO2分子数目逐渐增多,反应速度加快。当CO2流量达到一定量时,由于黄腐酸的量一定,因此与CO2分子发生反应的黄腐酸也有限,当CO2流量继续增加时,并不能继续提高CO2吸收量。因此在CO2流量为0.14 L/min 时,其反应的条件是最佳的。
图5 为反应温度对黄腐酸吸收CO2的影响情况。实验条件:反应大气压为1.01×105Pa、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吸收时间为60 min、CO2流量为0.10 L/min。
图5 反应温度对黄腐酸吸收CO2 影响Fig.5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由图5 可知,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CO2的吸收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CO2的吸收量下降越明显,温度在30 ~40 ℃范围内,CO2吸收量的曲线下降最为明显。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加而降低。二是因为提高温度,会加速气体分子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了气液之间的接触,不利于CO2的吸收,所以在本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温度为20 ℃。
实验条件:反应大气压为1.01×105Pa、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吸收时间为60 min、CO2的流速为0.1 L/min,反应温度为20 ℃(常温)。
从表2 和图6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黄腐酸实验循环次数的增加,CO2吸收量的曲线有较大的波动,前3 次的实验循环中CO2吸收量下降比较明显;但在3 ~5 次循环中出现了反弹,其吸收量有小幅度的上升;而后在5 ~18 次的循环实验中有小幅度的下降,期间也有反弹上升的现象,但是变化的幅度较小,整体趋势以下降为主;在18 ~20 次的循环中,CO2的吸收量再次下降,在20 次时出现前18 次实验没有出现过的最低点。为了更直观地看出CO2吸收量的变化,根据图7中的趋势线(虚线)可以看到,尽管1 ~20 次的循环实验中出现过反弹上升的现象,但是CO2的吸收量整体还是随着黄腐酸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的。
图6 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 的影响Fig.6 Effect of the cycle number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表2 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 的影响Tab.2 Effect of the cycle number on CO2 absorption with FA mL
本文初步研究了黄腐酸吸收CO2的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以确定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工艺条件。本实验对于解决秸秆的出路问题和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希望通过秸秆制取的生物黄腐酸循环吸收CO2而创新的一种新工艺,达到可以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高效环保的目的。
(1)吸收时间和反应温度影响黄腐酸吸收CO2的性能。60 min 为吸收CO2的最佳时间,随着温度的增加(常温以上),黄腐酸对于CO2的吸收量会逐渐下降,由于黄腐酸会在温度升高时进行解吸,越接近70 ℃,解吸的程度就越大,即CO2的吸收量会越小,因此,20 ℃为黄腐酸吸收CO2的最佳温度。
(2)黄腐酸浓度和CO2流量对于黄腐酸吸收CO2有影响。在本研究中,当黄腐酸浓度为0.03 g/mL、CO2流量为0.14 L/min 时,黄腐酸具有最佳吸收CO2的性能。
(3)通过循环次数对黄腐酸吸收CO2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下,黄腐酸吸收CO2的循环次数可超过20 次之多。
(4)本文对黄腐酸吸收CO2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但对于黄腐酸吸收CO2的机理研究尚且浅显。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助FTIR、NEXAFS、GC-MS 和XPS 等表征手段,揭示黄腐酸溶液吸收CO2气体的化学机理,并结合动力学过程,对其性能进行系统的测试和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