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江淮烟战
——张云逸与新四军烟厂

2022-11-02 02:52申斯春杜宝吉
江苏地方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飞马香烟新四军

◎申斯春 杜宝吉

(1.江苏南京210000;2.江苏邳州213400)

2022年是开国大将张云逸诞辰130周年,对于这位比毛泽东主席还大1岁的资深革命家,人们经常提起他在担任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期间创办新群烟厂的故事。这个烟厂打响了“飞马”牌香烟,成为新四军的钱袋子和硬通货。1984年在张云逸逝世10周年之际,韦国清、张劲夫、胡立教、朱云谦、陈锐霆等新四军老同志在发表的纪念文章中说:“他调回军部专任副军长前,指示二师供给部办了飞马烟厂,有力地配合了政府开展对敌经济斗争。”[1]

定计黄花塘

黄花塘是位于盱眙县城东南30多公里的一个村庄,原来叫黄昏塘,1941年张云逸率领二师师部驻扎此地,改名黄花塘。

当时部队供给标准很低, 伙食、服装费无法保证,军械费、津贴费、杂餐费就更加缺乏了,每人一天1斤粮、3钱油,这个很低的标准有时还达不到。发的棉衣一直穿到第二年的初夏,战士们热得受不了,把里边棉花扯掉,权作单衣。这身单衣也只有1件,到河里洗澡才能洗衣服,洗了衣服晒在河滩上,人得等衣服干了才能上岸。

在黄花塘师部,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张云逸召集部队干部开会,尽管师部会议室窗户都打开了,但是会议室里面仍然烟雾缭绕,张云逸被呛得不时咳嗽。张云逸很清楚,这些干部抽的所谓香烟,大多是用树叶或者豆叶代替烟叶卷起的喇叭烟,和柴草锅差不多,吸在嘴里连嗓子都是火烧火燎的。散会后,张云逸看到有几个战士钻入会议室,竟从地上捡烟头。因为大部分干部抽的是树叶,而真正有烟丝的烟头,那是从前线缴获的,很稀少。战士们的行为让张云逸深受触动。他虽然不抽烟,但都看在眼里。

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上香烟大战也是如火如荼。美国总统罗斯福把烟草列入战略物资,保障美国大兵的军需,士兵每周则可以获得5至7包香烟。除了武器一流外,香烟让每个士兵抽个够,从而让其他盟军十分羡慕!

张云逸找来二师供给部部长胡弼亮说:“咱们当领导的要关心干部战士的生活问题,吃的、穿的、用的都得关心解决,咱们能不能办个烟厂,解决干部、战士的抽烟问题?”[2]

胡弼亮报告说二师正有办烟厂的打算。张云逸指示说:“我们办烟厂,头一条重要意义,就是配合军事开展对敌经济斗争,这也是根据地建设的保障,要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我们皖东北政府主席李一氓是个大学问家,他在红军时期就写过一篇根据地开展经济斗争的文章,说农业只能解决30%军费,另外的70%从哪里来?得靠办厂,做生意,烟厂办好了兴许能解决大问题。”[2]

这番话胡弼亮是听进去了,胡弼亮参加过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知道红军时期开展对外贸易的故事,而且他长期在军队从事后勤工作,对军费开支的账目心里很清楚。打仗是需要钱的,当时一发炮弹的费用,就抵得上8亩田小麦一季的收成,一次战斗打了300多发炮弹,就相当于消耗了2400亩地的小麦收成。根据地要想存活下去,必须搞出硬通货,才能开展对外贸易,搞到钱。

黄花塘当时隶属皖东的盱眙县,位于津浦路东,淮河以南,物产丰富。这里群众基础较好,1929年中共就在盱眙创建了地下党组织,除了县城被少量日军和伪军占领外,大部分村镇都被二师控制。而且这里有山有水,进退有据,处在新四军7个师的中间,互为犄角,方便联络支持。不仅师部选中黄花塘,而且新四军军部在1943年1月也搬到黄花塘,在此驻扎3个年头。黄花塘成了新四军的中枢所在,直至坚持到抗战胜利之初。

另外,办烟厂需要可靠的原料,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从盱眙向西跨过津浦铁路就到了定远和凤阳,两地是中国自明清以来著名的烟叶种植基地之一。定远县城也一度被二师攻下,还委任了县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广大乡村基本上在二师的掌控中,属于淮南根据地的一部分,原料不愁采购,只要穿过敌人在津浦铁路上设立的封锁线就行。

至于投入,张云逸答应挤点经费出来。陈毅军长是个烟枪,常常为断顿烦恼,也愿意捐赠2个月的津贴。但是人才和设备从哪里来呢?这个问题让胡弼亮头疼了好长时间,直到成钧旅长率新四军五旅打下天长县的铜城镇,才落下心中的石头。

铜城出“飞马”

皖东天长县铜城镇,历史悠久,刘邦的侄子刘濞曾在此铸造钱币,故称铜城。铜城居今江苏、安徽2省下辖的金湖、盱眙和天长交界处,位于黄花塘的东面,两地相距只有30多公里。

1942年,张云逸经过考察,发现铜城号称“小扬州”。这里大户人家多,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较为隐蔽,他考虑把这里建成我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在成钧率新四军五旅攻下铜城镇后,他便安排胡弼亮去考察一下,落实创建烟厂的计划。

在铜城大街上,胡弼亮发现有个老太太沿街摆个烟摊,顿时来了兴趣,主动给香烟加了点价钱,提出让老太太帮个忙,带个路到烟厂去看看,老太太很爽快地答应了胡弼亮的请求。

胡弼亮了解到,新四军打下铜城前,铜城镇有几户商人,合伙筹办起一个烟厂,叫群众烟厂。他们搞到了1台卷烟机,生产一种“神龙”牌的香烟,但是当时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新四军解放铜城时,这个烟厂已经难以为继。

新四军二师创办中国新群烟草公司出品的“飞马”牌香烟

张云逸听了胡弼亮的汇报后,指示办烟厂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先把厂子办起来,派干部、战士进群众烟厂参加生产和管理,从中积累烟厂的管理经验和业务知识;第二步是新烟厂得到发展后,争取与群众烟厂合作,联合经营,同时安排合作社支持给该厂一部分资金作为股金,扩大生产规模。

用新四军的经费投入私人企业,是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张云逸打破此框,他说:“上海有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还有一种股份制企业,不论什么人都可以入股,年底按股份分红,我们这是合资办股份公司。”

张云逸给罗炳辉批了42元的淮南币作为开办经费[3],42元相当于当时一口大肥猪的价格,这就是“一口大肥猪变个大烟厂”红色史话的来历。

根据张云逸的安排,新四军二师供给部派刘葆华到天长铜城筹办烟厂,开始只弄到1台卷烟机。因为1台机子生产太慢,烟厂到天长、六合又搞到2台卷烟机,又设法聘请2位技师。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包装材料还没有着落。恰巧,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到铜城来看牙病,听说这里办了烟厂,顺道看看。胡弼亮把这个困难报告给了赖参谋长。赖传珠说:“这事不难办。上个月军部通过上海地下党,设法为报社买进了一套印刷设备。他们每天印报纸时间大约只有三四个小时,完全有时间帮着印烟盒,让他们来承担这个任务。”赖传珠立即在成钧的办公室通过电话联系上报社社长包之静,及时解决了印刷方面的问题,[4]这样烟厂就初步办了起来。

为了迅速扩大烟厂规模,刘葆华派代表私访奄奄一息的群众烟厂,与群众烟厂老板黄亚庭接洽,做他的工作,动员他与公办合股经营。黄亚庭思想有顾虑,害怕被吞并,对合作事宜一再推拖。后来,新四军新办烟厂在抗日民主政府的支持下,从上海购买切丝机、卷烟机各1台,由于技术含量高,很快控制铜城周边的香烟市场,群众烟厂的市场空间越来越狭窄,黄亚庭感到了压力。最后黄亚庭不得不主动找到新四军烟厂,表示愿意公私合营。经协商议定,群众烟厂由部队参股经营,资金、人员都由部队出,部队掌握管理权,几个老板可管可不管,而烟厂要将收入的1/5付给那几个老板。

淮南群众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由新四军控股,需要一个新名字,经过研究就叫新群烟厂(即新群烟草公司)。新群烟厂首任厂长是刘葆华,副厂长黄亚庭。[3]

此时,罗炳辉由二师的副师长提拔为师长,他请求陈毅为香烟品牌起名。陈毅说,这香烟是我们新四军根据地生产的,应该起个有革命意义的名字,我看就叫“飞马”牌,“飞马”的含义象征着革命发展如骏马奔腾。[4]按照陈军长的意思,烟厂请淮南日报社的同志专门绘制了一幅展翅飞腾的骏马画,以此作为商标。

新群烟厂投产新产品后,一天能产“飞马”烟600多条,[5]初步解决了战士抽烟难的问题,达成了张云逸办烟厂的初衷。后来,上了规模,日产量可达8000条,除了自用,还可外销,工厂的效益远超张云逸的预计,平均每月能够上交军部30万元,竟是当初投入42元的7000多倍。

骡走朱家湾

安徽定远、凤阳一带的烟叶色泽金黄,质地精良,名闻遐迩。

为贯彻陈毅军长的指示,胡弼亮与厂领导研究决定,新群烟厂选派得力干部,自备骡马10匹,组建专门的烟叶运输队,后来为适应烟厂的不断发展,运输队骡马增至16匹。运输队从烟厂到定远朱家湾一带采购上等烟叶,运回铜城的烟厂。[5]

日军控制津浦线以后,路东和路西的抗日根据地就被一道铁路封锁线隔开,路东的新群烟厂想到路西采购烟叶,必须冲破日军沿津浦路设置的关卡。

1940年3月4日新四军收复定远县城,华中地区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1940年5月,因县城被日军侵占,县抗日民主政府被迫转入农村,在定(城)炉(桥)公路以南的朱家湾,设立定(远)风(阳)怀(远)三县抗日民主政府,称作路西专署。

1942年春,路西专署决定在各县主要集镇设立民生商店,其任务是用粮食、牛皮、猪、烟叶等去换取军用物资。这样路东根据地和路西根据地相互配合,新群烟厂得到路西根据地的支持,香烟原料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根据地的人民把工厂看作是自己的,多方予以支持,烟农把最好的烟叶出售给自己的烟厂,一株烟只选七八片,下不沾土,上不带尖,真是“一片烟叶一片心”。[2]

虽然有路西抗日民主政权的支持,但是从铜城到定远朱家湾直线距离也有170公里左右,朱家湾东北边的西卅里店,北边的芝麻店,西南的永康乡、炉桥镇,东南边的曹里集、兴隆集,西南的杜集乡、水家湖,都被日军占领着,南边吴家圩以东是土顽牛登峰的地盘。新群烟厂的骡马运输队必须穿越敌占区,才能将朱家湾收到的烟叶运回铜城。为了卷烟质量,把好烟叶搞到手,每次运输,采购人员和运输队都要冒很大危险。

为了顺利将烟叶运过津浦线,刘葆华想尽办法,在靠近津浦线的一个小镇上,他亲自出马,带着几个战士,通过内线联系上一位有些名气的帮会——三番子师爷,摆下酒席,请他会面。会面时刘葆华态度坦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言希望他能深明大义,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为抗战出一份力,出面和那些伪军弟兄打个招呼,在运输队通过封锁线的时候,网开一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葆华同时承诺,通行一次,会给弟兄们一件“飞马”烟(注:一箱5万支,分拆按件,有500支一件和1000支一件不等)。一听每次过境可以有一件“飞马”烟,三番子师爷顿时来了精神,有了兴趣,他终于答应了刘葆华的要求。

遇到铁杆汉奸作梗,运输队就得费些周章,只能等夜间,再悄悄地组织堡垒户帮助担着烟叶运过封锁线,装上早已等候的运输队马车上。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刘葆华通过内线,了解从中作梗的顽固分子和铁杆汉奸,就直接请求铁路便衣大队的锄奸队进行定点清除,并且在被处决汉奸身上贴上布告,警告那些汉奸顽固分子不要与抗日民主政府作对,否则没有好下场。那些伪军,再也不敢轻意为难运输队。

这样,一个秘密通道就这样开辟出来,骡马运输队夜晚穿梭在津浦铁路东西两头,并且规模不断扩大。

津浦路西的定远一带烟叶是英美烟草公司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物资。上海、南京的客商压级压价,残酷剥削烟农。抗战爆发后,因为敌人的封锁,客商借机压价,出去的烟叶便宜,进来的香烟又贵,进出两头受剥削,根据地形成入超的不利局面,对稳定抗币十分不利。办了烟厂,就可以收购烟农的烟叶,增加他们的收入,减少外烟进口,还能输出一些香烟,增加地方税收,对稳定路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贸易起了很好的作用。

瞄准大上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美国各自在上海开设的颐中、花旗烟草公司及所有附属企业均被日军接管,由日本军管机关兴亚院设监理事务所负责管理除武汉地区外,所有英美烟草公司所属的公司、工厂等事务。与此同时,又设立中支那卷烟配给组合和华中烟草配给组合,垄断和统制华中卷烟销售市场。[6]

为了打破敌人对卷烟市场的统制,张云逸等军部领导早在新群烟厂成立伊始,就对产品质量紧盯不放。陈毅军长要求“飞马”香烟要飞进南京、上海,飞进国统区、敌占区,其中重中之重是上海,因为那里是技术和市场的重镇。

张云逸帮助烟厂建立“四个严控”质量管理体系:一是严格控制烟叶采购质量以及辅助配料质量;二是严格控制烟丝质量;三是严格控制香料配比,保证科学精当,恰到好处;四是严格控制包装质量。[7]

尽管如此,“飞马”牌香烟和上海知名品牌香烟有差距,仅靠自己很难短期追上,必须设法请到上海师傅才能破解难题。经过四处摸排了解,根据地有个人家的亲属在上海的英美烟草公司做工。新群烟厂的领导联系上海此师傅,以诚相待,恰巧这个工人师傅就是搞香烟配料的,把美英烟厂的香烟配方无保留地提供给了新四军新群烟厂。

新群烟厂按照配方买来原料,对照配方生产。开始时对香料配制把握不准,没有预期的效果。烟厂领导又热情邀请上海师傅,到新群烟厂现场教授工人技术[2],这位师傅手把手教授配料技术,香烟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后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配方的基础上,新群烟厂又设法通过来往于敌占区的商人,搞到上海其他大烟厂的配方,在别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摸索,不断改进,最后搞出了最优化的烟料、香料配方比例和配制程序。

酒香不怕巷子深。“飞马”香烟在市场上发力,走俏各地,就连远在南京、上海、杭州等敌占区的烟贩子,也冲破重重阻挠,来到二师采购批发。那时,在上海、南京街头,经常能见到烟商们兜售“飞马”烟,他们经常会竖起四个指头,神秘地告诉顾客:“这是‘四爷’货真价实的‘飞马’啊!”

新四军用香烟交换敌占区的粮食、药品、弹药等军需民用物资,引起了敌人的注意,敌人下令全面封锁“飞马”香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群烟草公司销售人员针对敌人的封锁,想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招,在上海精印了大批“大英”牌卷烟空盒,运回根据地,然后装上“飞马”烟,顺利通过敌人的检查,再成功地将“飞马”烟运到上海等敌占区和国统区,褪掉外面的包装,再露出“飞马”的真面目,这一招使“飞马”畅行无阻。[2]

成了硬通货

1941年,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淮宝县岔河,宣布成立骑兵团。当时马刀有日式的,还有国民党军队式的,比较杂乱。马刀是骑兵的锐利武器,近战时比枪的作用还大。四师后勤部门决定自行锻制马刀,但是钢材只能到敌占区搞。四师只好向军部请求支援,军部在利用香烟贸易从海外渠道换取的枪支弹药和军工原料中,选了一些高硬度轧钢给四师,当即派上了大用场。四师请来诸多铁匠在大李集附近打造马刀,马刀打好后,锋利无比,而且刀身还比日军的马刀长八寸半。骑兵团的同志们装备寒光闪闪的马刀后,高兴地取名为“雪枫刀”。骑马对砍时,日军的刀根本碰不到他们。不久,在洪泽湖沙山集之战中,四师骑兵与日军骑兵正面硬杠,9分钟就把200多名日军砍下了马。新四军骑兵团的战士编出快板诗,赞扬自己心爱的“雪枫刀”:“雪枫刀,明晃晃,千锤百炼是好钢,跃马挥刀敌阵前,势如破竹谁敢挡?”[8]

1943年,太行根据地和晋冀鲁豫边区遭受严重灾荒。为救助灾区,中共中央指示太行和晋冀鲁豫灾区开展生产自救,同时指示山东的八路军和华中的新四军支援灾区。按照新四军军部要求,二师从香烟营利中拿出了1600万元作为救灾款,秘密从青岛隆泰号货栈购买了部分救灾货物,随后连同购物剩余的救灾款项,分批发往太行山根据地的接收站。

1944年,抗战即将进入反攻阶段,新四军二师侦察员居长玉到津浦路西嘉山等地侦察敌情。他了解到嘉山伪军队长陆建华有个嗜好,就是爱烟如命。居长玉通过熟人,约陆建华到嘉山天一饭店,请陆建华吃饭,以便建立联系。初次相见,酒酣耳热之际,居长玉对陆建华说喜欢演戏,最近排演一个戏,需要1套军装当道具,想请陆队长帮帮忙。居长玉提出弄五盒“飞马”香烟交换1套军装,陆建华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三天后,陆建华的烟吸完了,他还想吃这不花钱的香烟,便主动联系前些时候的牵线人,打探居长玉在何处,私下询问还能不能以“飞马”香烟换衣服。晚上,居长玉就安排与陆建华见面,居长玉说:“你带着手枪,挺好玩的,兄弟我也想弄一支,神气神气。给你一条‘飞马’香烟,你看,怎么样?”一听说要给一条“飞马”香烟换枪,陆建华满口应承表示完全可以。为尽快拿到香烟,陆建华当晚乘仓库保管员熟睡之际,悄悄拿了仓库的钥匙,取出2支崭新手枪,然后将仓库钥匙放回原处,把枪交给居长玉,陆建华以2支手枪换到了2条香烟。

这以后,陆建华只要没烟抽,就到处寻找居长玉。居长玉不仅给他送烟,还约他喝酒吃饭,成为陆建华离不开的好朋友。

有一天,两人吃喝之时,陆建华说出了一个情况:第二天上午津里据点的日军和“皇协军”30多人,准备到盱眙龙山方向去抢粮食。居长玉听到这一消息,想到这可是个重要情报,但表面上仍然假装焦急的样子,“如果消息确切,我得赶快回家,我家父母还住在龙山呢,我得赶快把他们接到嘉山避一避。”跟陆建华吃完晚饭,居长玉一路小跑连夜回到师部,向罗炳辉汇报这个情报。罗炳辉立即布置四旅两个营,在津里至龙山必经之地涧溪设下埋伏。第二天上午10点多钟,日伪军进入了预设的伏击圈,新四军枪炮齐发,半个小时不到,就彻底消灭了前来抢粮的敌人。[4]

在抗战岁月里,无论在根据地还是敌占区,“飞马”牌香烟都是硬通货,和银元差不多,可以交换市面上的一切物品。

香飘宝塔山

1943年11月25日,陈毅奉命去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从盱眙黄花塘军部出发时,陈毅军长和随同人员带了几条“飞马”香烟,作为大生产运动的成果,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

1944年3月7日,陈毅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延安,算起来前后走了近5个月。在向毛主席汇报前,陈毅拿出了历经千难万险带来的“飞马”香烟,向毛主席介绍新群烟厂就是二师在张云逸的直接领导下创办的,他说张云逸是个懂经济的军事领导,他在新四军各个师开了个好头,不仅解决了部队抽烟问题,还把香烟出口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飞马”牌香烟的口碑和“老刀”牌、“哈德门”牌相比,一点也不差。

毛主席把香烟放在鼻子上闻了闻,点上火,香烟从头燃烧到底,灰烬呈灰白色,而且长长的烟灰不会掉下去;烟丝金黄,粗细均匀;香味浓郁,劲头适中,既不太冲,烟味也不太柔弱。“‘飞马’为抗日战争服务,为根据地建设服务,可谓劳苦功高!”

张云逸(右)与陈毅合影

毛泽东主席给予的这个极高的评价,可不是随口一说的。当时新四军7个师就是7块根据地,人口都在百万以上。大家看到二师的战士有烟抽、有肉吃,生活大为改观,都纷纷前去取经,也办起了烟厂,不长时间打响了“黑猫”“丰收”等多个品牌。这些香烟有力地打击了奸商的投机,打破敌人对香烟的统制,增强了根据地的供给保障实力。

以前,毛主席知道张云逸参加过黄花岗起义,在国民党内有影响,所以安排他请来叶挺当新四军军长,夸过张云逸是我党少数几位能和国民党说上话的。1955年授衔时,张云逸虽然被授予大将军衔,但经毛主席特批,实际上是享受元帅级别的工资待遇,被称为无冕元帅。

猜你喜欢
飞马香烟新四军
袁国平:以为民情怀打造“铁的新四军”
新四军华中抗战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抽“香烟”
神奇的飞马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