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的思考

2022-11-02 10:22文肖润花
中关村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文肖润花

高职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研究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加强高职教师对课程思政内涵和价值的认知,制定适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和培养目标的“课程思政”方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实践“思政课程”方案,让思政这一大主题与高职各专业各学科各个课堂都进行深入的融合,让立德树人这一理念贯穿于高职教育整体。如何让“课程思政”和谐科学地融入高职教育中,是“课程思政”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需要弄清楚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推行“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要干什么、“课程思政”要怎么干等问题,即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正确深化高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 明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中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与其他课程、其他专业不融合、不匹配。这一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游离在专业课程以外,像一座“孤岛”,始终无法让学生有深切的代入感。这一问题也是许多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校方制定一个正确的发展路径,而在这其中,认识到传授知识和引领课堂价值之间的关系是重中之重。其次,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片面地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向学生传递价值观。最后,高职院校的管理协调中没有合作,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并不完善。而这几个问题归根结底是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观念没有深入到学校教师中去,没有贯穿到学生教育的每个过程。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应该将其利用起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着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那么,什么是“课程思政”?综合各方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课程思政”的内核是高校让思政理论课与各个专业各个课程进行同向同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专业知识教学进行融合,形成一个协同效应,最后构建出高校中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思政教育格局。这种“课程思政”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立德树人”这一任务贯穿到了教学的每个角落。

二、 深化高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厘清为什么要推行“课程思政”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什么还要推行“课程思政”?部分教师认为,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开的两个部分,专业教师不应该进行思政教育,思政教师也不应该进行专业教学,两种教师应该各司其职,互不干扰。而有的老师认为课程知识教学内容已经很多了,哪还有时间开展“课程思政”。不少老师担心,“课程思政”会产生课程内容和思政的“两张皮”现象,无非就是课堂上先进行一番脱离实际的说教,然后再讲授具体内容。有些老师可能认同或部分认同“课程思政”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之中会出现对思政知识理解片面、不完全的现象。还有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没有准确的认知,只是为了完成学校交付的任务,于是仅仅在课堂中集中对某一知识进行延伸,进而达成“课程思政”目的。而还有的教师为了进行“课程思政”,在各个地方收集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现成语句,并将这些语句原封不动搬到课堂之上,仅仅靠背诵或朗诵完成“课程思政”任务。有的教师则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传递正能量,于是在课堂上将一些片面地“鸡汤”事例讲给学生们听。还有的认为在课堂上讲授人生感悟就是“课程思政”。

以上都是对“课程思政”片面的认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对“课程思政”的内核进行理解,并且不能了解到实施“课程思政”的原因,那么也就不能真正从内心认同“课程思政”,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么抗拒要么应付了事,必然无法真正有效地推行“课程思政”,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如何让专业课老师澄清“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使他们从内心深处高度认同“课程思政”的内涵、理念、方式,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落于实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三、 研究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内容——明确“课程思政”要干什么

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

当前高职院校均设立不同学科,根据不同学科领域专业和课程特性,将课程思政的基础要求、深层内涵与实践逻辑进行充分把握,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定上,体现出课程思政理念,也就是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融入示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为什么融入这些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哪些思想政治内容和用什么方式融入思想政治内容,这些都是专业课程思政功能的基本问题,进行逻辑上的理顺理清。本课程组拟将高职院校的学科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四类,并假定其“课程思政”的内容应有所不同:在自然科学课程之中,应该将侧重点置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培育之上;社会科学领域课程思政应更加注重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世及法治意识的培养;人文学科则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人文素养和社会常识教育;艺术学科则更多需将健康心态、审美意识和高雅情操培育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而在这些课程之中,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学科分类 “课程思政”的侧重点 统涉于自然科学 科学精神、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社会科学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为人处世、法治意识人文学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人文素养、社会常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学科 健康心态、审美意识、高雅情操

四、 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探索“课程思政”要怎么干

根据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拟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课程建设、打造教师队伍、构建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探讨。

(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课程思政中的基础与方向的指引。为了使课程思政这一水源“活起来”,高职院校的党委领导需要在其中起好带头领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重要因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去。顶层设计之中要充分利用系统论原理,将课程思政打造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从全局、整体的角度,将课程思政的各个要素和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并建立一套有高度使用价值的领导机制和实践机制,将高职院校的有效资源进行集中,落实好课程思政规划。

(二)统筹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是课程,做好课程改革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中心任务。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高职的课程分别四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建设中,笔者将课程思政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述专业课程时,提到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用潜移默化的方式根植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方式。其次,对于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好对课程建设的标准,包括专业维度的标准、社会维度的标准、价值维度的标准等等。为了促使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推行与发展,要构建一个阶梯式的推进路径,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提高对教师选聘的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最后,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注重以专业技能知识为基础与重点,辅以思政教学,将学科学术内涵放在课程思政的中心位置,发挥不同专业课程的特色,从中提炼出专业课程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等思政内涵。

(三)倾力打造教师队伍

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直接主体。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应本着“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的原则,通过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发动思政思想的活动,打造一支“课程思政”示范教学队伍。

(四)科学构建评价体系

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评价应从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社会和企业等多维度进行,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评价客观公正。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对课程思政规划的制定、落实和成效进行客观的评定,并督促高效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