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教育发展考察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2022-11-02 00:08刘浩宇
福建茶叶 2022年8期
关键词:茶道传统日本

刘浩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 日语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9)

茶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宋代经日本高僧荣西之手传入到日本以后,也成为了日本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深受日本国民的喜爱。根据2020年日本文化厅的调查报告《生活文化調査研究事業(茶道)》,2016年日本大约有176万人将茶道作为兴趣爱好(不包括专职茶道教师),其中女性人数约为男性人数的五倍,占总人数近九成。日本民间茶道的兴盛同日本在近代以后大力推进茶道教育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以日本各大报纸的新闻报道和文部科学省以及各教育团体的出版物文献为基础,结合史实简单梳理明治以来日本的学校茶道教育的发展,探究其现实意义,并总结和反思日本茶道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1 茶道的再兴与近代女子教育

1.1 明治初期女子茶道教育的展开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崇尚学习西方的艺术和思想,传统的“花道”“茶道”等艺术的发展陷入了低潮期,社会舆论也将茶道视作是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的玩物丧志的东西。1875年,女子教育的先驱者在东京建立跡見花蹊女子学校,并且在教学科目中设立了“点茶”,第一次将茶道纳入到近代教育体系中。花蹊将“点茶”作为教学科目的理由如下:“(1)茶道最适合作为女子学校的作法教科;(2)从茶具的使用方式和茶室内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习得了茶道精神。”何为作法?作法意为在日常生活中接待他人时的言语动作,常与礼仪相连使用。作法是明治时期修身教育的重要一项。文部省1899年颁布的《有关高等女学校学科及其程度的规则》中在第一条“修身课程”中如此写道:“基于教育敕语……教授作法和修身时应让学生躬身实践,培养贞淑之德,以适用于起居言语。”可见这一时期的修身·作法主要是以培养贤惠温和的女德为中心展开的,茶道因其仪式性和审美性被用作女性修身教育的学习手段。除了跡見花蹊女子学校以外,1886年开设的共立女子职业学校和1891年开设的华族女学校等也都将茶道作为选修科目的一节。

各茶道流派对于学校茶道教育的开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里千家所做出的贡献。1888年,京都府高等女学校聘请里千家11代玄々斎的女儿千猶鹿子,即后来的第12代宗室又玅斎的夫人教授刚刚开设的茶道选修课,1909-1910年,千猶鹿子又前往新英学校和女红场教授茶道。随着女性学员人数的激增,对茶道教师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在这种情况下,1911年里千家专门为学校的茶道教师开设了夏季讲习会,由千猶鹿子主持。

然而女子茶道教育的发展也并不能说是一帆风顺。在1899年《有关高等女学校通牒》中将茶道定为选修课,禁止教授女学生超纲的内容,同时也限制了课时。部分当时的教育者认为选修茶道这种不经济的昂贵科目实际上体现出了当时女学生的社会阶层的低下。

这一时期,除了女子学校开设的茶道课程,还有各宗室面向社会开设的茶道体验课。例如从1880年的《读卖新闻》上可以看到表千家流刊载的茶道教室的广告。该茶道教室每周六晚和周日白天开课,定价为一杯茶金五钱,约等于当时散工三分之一的日薪。很显然是属于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消遣行为,同普通劳动人民距离很远。

1.2 昭和前期的高等女学校的茶道教育

经过明治时期的发展,大正·昭和前期,茶道教育在女子学校普及开来。这一时期茶道课程的授课重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当时高等女学校所编制的教学经营手册整理出一些结论。

首先是教学目标。島根県立松江高等女学校的经营手册上这样写道:“为人之道要通过不断修炼自己的礼仪来感悟。茶道修行可以进一步锻炼身心,完善人格,进而将其应用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以上为开设本课程的目的。”石川県立羽咋高等女学校的《课外指导研究》手册上写道:“一个人无论知识有多么丰富,如果没有高尚的情操,也很难称她拥有完美的人格……情操教育种类丰富,本校目前开设花道和茶道作为课外课程。”可以说,其教学目标依旧是十分重视对于精神和道德的修炼。

茶道的教学一般是分为三个学期进行,从第二或第三学年开始,教室为经过改造过的专业教室,以教授各式点茶法为主,例如炭手前、风吕、丸卓、平手前等,由浅入深依次学习。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坐作进退,饮食上的作法,茶具的使用方法,主客应对法外,还强调启发学生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观察能力。

1.3 战争时期茶道教育的扭曲

在40年代初期的太平洋战争期间,茶道并没有被当作是与战争无益的娱乐活动加以禁止,反而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其教授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女子中学,而且扩大到了改组后的国民学校,即初等教育中。为了培养更多能够胜任国民学校茶道教育的师资,1937年为了进行教育改革而设置的内阁教育审议会提议将茶道和花道教学作为选修科目编入师范学校的教学大纲中,这也是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提出对茶道教育的全面普及。同时,茶道也被军国主义份子作为国粹教育的一环大肆利用。例如和学校团体密切合作的半官方性质自治组织大日本女子青年团在其宣传册《女子青年教典》中写道:“茶道的本质为何?是鸥光的礼之本,是利休的和敬静寂,是现宗室的爱国忠君修身长寿。除此以外,从锻炼虚心袒怀心,涵养气质,陶冶精神的角度出发也应该学习茶道。特别是饮茶对于家庭来说很重要,对于年轻妇人的修养上意义非凡。”同时为了培养“战争时期的优秀女性”,大日本女子青年团还在各地设置技能修炼班和新娘学校,将茶道、书道和花道同料理、衣物缝补、家庭卫生、育儿、看护等基础必备技能放在一起教授。但此时这种茶道教育已经背离了茶道本身的和平精神,转化为一种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精神武器。

2 战后茶道教育的新发展

2.1 学校茶道教育的多层次发展

和战前主要作为女性修身教育开设在女中和女高的茶道课程相比,战后的茶道教育的覆盖面更为广泛,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开设,地方政府也设置社会课堂鼓励茶道的学习。

这一时期比较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茶道教育从大约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到幼儿教育领域。日本的教育学家们认为幼儿期的教育的重点应当是培养一颗美好的心灵和发觉人格的价值。而茶道所提倡的点茶中的“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动作,无一不是人充满感性的心灵的外现,所以通过茶道可以很自然的学习到感激之心。家长们对面向幼儿的茶道教育的成果也相当满意。

中学和高中的茶道教育依旧部分延续战前的培养方案,如三学期制还有毕业茶会,但是也有很多因素跟随时代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改变,如教学目标不再是为了对女学生进行情操教育,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茶道作法懂得如何小心对待重要之物,培养对他人的体贴之心,从而培育健全的人格。

但同时,战后作为部分学校必修或选修教学项目之一的茶道课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教学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学校的茶道教育由于课时的限制而缺少连贯性,并且通过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茶道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背离了茶道“一生修業”的精神,更多了一种应试性,这遭到了茶道界部分人士的批评。如茶道协会淡交会专务理事関根秀治曾认为学校的应当从“道的世界”这一角度来理解茶道的教育,强调在课堂中向学生教授茶道的基本礼节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精神层面的培养。

2.2 兼具传统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性格的茶道教育

进入21世纪以后,作为文化立国战略的一环,日本开始重视发掘本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同时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日本人也在反思在国际社会中作为日本人的理想状态和生活方式,以此为中心的国际理解教育逐渐成为了新世纪日本教育的主线之一。国际理解教育是指世界各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以“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实现世界和平”为理念的教育活动。在当今日本,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国际理解教育都作为法律政策得以落实。同1947年的旧教育基本法相比,2008年改订过后的《教育基本法》第二条“教育的目标”中增加的“尊重传统与文化,热爱孕育他们的国家和家乡。同时培养尊重他国,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生观。”一款非常直接的体现了这两种精神。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也进一步得到发扬。2018年文部科学省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将茶道划分到伦理科目中,并建议老师可以通过茶道的学习教导学生加深自己作为国际社会一员的自觉。

日本学校在接待前来学访的外国学生时,会将茶道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让他们进行体验,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环节。茶道教育不仅可以让外国儿童体验到日本传统文化,也让日本学生接触到来自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促进了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日本报纸在报道相关交流学习的新闻时,主要强调茶道所体现出的“おもてなし”的精神,这既是对外国友人的款待,也是对学生礼仪的培养。

2.3 地方政府对茶道教育的支持

当今日本茶道教育的复兴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根据2015年文化厅对1102个自治体进行的传统生活文化实态调查显示,有192个自治体将花道和茶道作为“地方建设(地域づくり)”的资源。其具体方式主要包括设立体验教室和聘请专业老师,举办文化节和在展览会上展出等等,主要面向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儿童,也面向一部分感兴趣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另外,参与茶道课程和活动的儿童的家长也被视作是潜在的参与者。

特别是以传统文化为荣的京都府对茶道课程的推广力度最强。2013年坐落于京都的平安女学院大学将茶道设为必修科目,为中小学校培养茶道教师。而京都市教育委员会也利用旅游业的税收,从2019年开始在全校的中小学校开始推广茶道和花道。京都市政府要求所有的在校生每学期必须有机会上相关课程,小学主要进行茶道体验,中学进行花道体验,其目的也是想让中小学生们能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学习礼仪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这类生活文化,培养出能够肩负起文化传承的新一代人。

3 日本学校茶道教育的现实意义

日本茶道自古以来便在茶禅一味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恬静悠闲的情趣。纳入近代化的教育体系中以后,茶道呈现出一种世俗化和大众化的倾向,其中的艺术性和宗教性逐渐减弱。

明治到昭和前期,女子修身教育几乎等于学校茶道教育的代名词。无论是公立的女子中学校还是社会团体所开设的新娘学校,教授茶道时一是将其视作女性结婚后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二是将其视作塑造符合社会期待的“贤妻良母”女性形象的一种精神手段,体现出一种较强的基于儒家思想的女性观。但同时,茶道以女学生为中介走入了普通家庭,实现了在近代社会的复兴。本来作为男性趣味的茶道逐渐成为了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战前的茶道教育相比,现代的茶道教育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体验感”以及通过茶道的“仪式感”来培养学生对于礼貌和礼仪的重视,而非教授专业的点茶法或是让学生体悟茶道中的美学要素来提高其精神修养。此外,对于现代日本人来说,知晓日本文化对于他们在国际上立足十分重要,代表了“日本式”生活方式的茶道成为了日本人寻找自我定位,以及和外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4 日本学校茶道教育对中国的启示

4.1 弘扬传统文化

茶道与茶文化发源于中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政府和教育界的支持下建立一套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的完整的茶道教育体系,将茶道教育作为学生日常的选修课程或者特色课程。通过在课余时间教授这些传统的茶道文化活动将能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能有助于扩展其文化视野,还能促使其历史性和文化性及趣味性得到不断增强,有利于在当代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4.2 促进国际交往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核心之一,其适应了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的需要,达到各国及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关心。在日本,茶道教育是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将茶道教学作为留学生教学的科目和国际交流活动的主要体验项目。一方面茶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国际教育课程可以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树立我国良好的形象,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讲,同外国学生一同进行茶道的学习和体验可以促进异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学习待客礼仪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并且可以唤醒他们对传统与文化的尊重。

4.3 培养礼仪,塑造学生人格

当前,中国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茶道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蕴含的丰富的思想,还在于其优雅的修身、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茶道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道礼仪与茶道文化,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自身品德和修养。我国应当学习日本茶道教育的经验,教育学生通过茶道作法懂得如何小心对待身边的重要之物,培养对他人的体贴之心,从而培育健全的人格。此外,茶道还强调对于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的观察能力,这种精神上的熏陶可以培养学生以礼待人、同自然和谐共处的心态,享受人生的乐趣和思考。

猜你喜欢
茶道传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寻迹万里茶道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少年力斗传统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