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在“创森”中展现新作为

2022-11-01 11:24李大鹏
国土绿化 2022年9期
关键词:绿道朝阳区植树

李大鹏

为了实现到2022年底,北京市朝阳区在34 项指标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力争满分的目标,近两年来,朝阳区按照“创森”各项指标,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全区一盘棋,高点定位,科学推动“创森”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高位推动

跑出“创森”加速度

清脆的蝉鸣声不绝于耳,象征吉祥的戴胜鸟展翅林间,橙色的松果菊、粉色的绣球花争相开放……走进正在建设中的温榆河公园朝阳段一期项目,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美景中,令人顿感视野开阔、心旷神怡。

北京温榆河公园是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首都重点打造的大尺度生态绿色空间,是城市东北部地区重要的防洪通道和生态走廊。作为首都大尺度绿化的一张“金名片”,温榆河公园建设工作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约2 平方公里的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体现了大尺度绿化的“朝阳速度”,成为京城最大“绿肺”样板园。

立足总规对区域发展定位的要求,朝阳区注重长远规划,注重结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注重统筹分区规划、“十四五”规划、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留白增绿等重点工作,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砥砺深耕大尺度绿化工作,完善绿色空间结构,加强各类型、各区域生态空间联系,推动形成以森林为主体、河流为脉络、农田湖泊为点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生态系统。

提高绿色发展的质量,不能简单满足于见绿见水,还要让绿色发展更有活力。近年来,朝阳区绿化事业发展经历了绿起来、美起来、用起来、串起来四个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全区已建成城市绿地面积16080.4 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399.8 公顷,均居全市第一。

“两环六楔”绿意浓

“五河十园”景色美

近年来,朝阳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对标北京城市总规,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加快推进百万亩造林任务。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的以“两环六楔、五河十园”为支撑的朝阳绿化工作的核心布局,在“创森”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充实与完善。

所谓“两环”,即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二道绿隔郊野公园环。一道绿隔地区和二道绿隔地区是首都发展战略给朝阳区留下的宝贵财富,两者相加面积达289.5 平方公里,其中规划绿地面积达169.48 平方公里,相当于48 个圆明园。在朝阳区的布局中,一道绿隔地区将加速城市公园环建设,突出集中连片、互连互通,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二道绿隔地区将加大郊野公园建设力度,突出大尺度绿化特色,全面提升生态保护功能。

所谓“六楔”,即区域内六条楔形绿色廊道。如果从空中俯瞰,可以清晰看出,这六条楔形廊道是朝阳区最引人注目的六条绿色廊道,也是朝阳区大尺度增绿的最坚实的承载、最重要的成果。

所谓“五河”,即流经朝阳区域的清河、温榆河、坝河、通惠河、萧太后河。绿水还需青山伴,近几年来,朝阳区持续在这五条河两岸造林描绿,成为“水清、岸绿、景美、蕴深”的真实写照。

所谓“十园”,即朝阳区域内现有或规划在建的十处公园,包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朝阳公园、平房森林公园、朝南万亩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黑桥创艺公园、东郊森林公园、金盏森林公园、金田公园、黑庄户农业生态公园。这十处公园各有特色,是朝阳绿色地图上浓墨重彩的画卷。

绿道建设

串起市民幸福生活

北京市“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建设健康舒适的绿道网络,突出以绿串城、绿城一体,让绿色流动起来。

朝阳区先行先试,同步推进绿道连通、水系连通、慢行系统建设,力争打造绿、水、路“三网”融合的示范工程。

按照《朝阳区绿道体系规划(2020年—2035年)》,全区规划绿道总长度415 公里。“十四五”期间,朝阳区先行启动了北部绿道的规划建设,北起温榆河公园一期,南至红领巾公园,西至奥森公园,东至朗园Station,整体呈“一线串六环”结构,总长约130.8 公里。

绿树荫浓,曲径通幽。目前,朝阳区北部绿道的9.5公里示范段已基本落成。北起安立路与清河交界,南至望和公园北园,市民可穿行于绿荫间,一逛到底。自绿道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之一,与单车一起摆个酷炫的造形,再发个朋友圈,即将开始的绿道骑行瞬间便充满了仪式感。

自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朝阳区已高质量建成绿道及健身步道225.5 公里,实现林木绿化率31.96%,城市绿化覆盖率48.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54 平方米,完成创森工作的各项指标,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打下坚实的生态基础。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朝阳全面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生动写照。

打造“公园里的城区”

让幸福触手可及

2021年6月,朝阳区开始探索公园开放新模式,2021年10月确定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和庆丰公园为试点,2022年6月开始,拆除大门围栏,着力提升门区周边景观,探索创建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精心打造“公园里的城区”。

这是朝阳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的新举措。

2022年全面推进52 处城区范围内公园开放工作,市民一天24 小时都能入园,不论是晨起跑步,还是夜晚遛弯,都不会有时间上的限制了。公园开放后,曾经界限分明的公园与城市景观将融为一体,市民更加亲近自然,能更为舒适、便捷地享受大尺度绿化成果,切实增进了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

防疫“创森”两手抓

植绿护绿不停歇

近年来,朝阳区积极带头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不断推进朝阳区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高质量高标准完成2015年、2017年、2021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义务植树活动,圆满完成中央军委、全国政协和驻京大单位、外交部驻华使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重大植树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展现朝阳良好形象,体现朝阳大区担当。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朝阳区减少了大型群众性线下义务植树活动,但植树增绿的进程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自“创森”工作启动以来,朝阳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植树增绿,通过组织“创森”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公园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宣传“创森”工作,向市民传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理念,多种形式实现绿色生态建设全年化、多元化、常态化。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首都市民参与绿化美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

每年带领全家人,在家门口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认养几棵树,已成为望京地区居民李女士的家庭乐事。“从孩子4 岁开始,已经坚持三年了,我希望这些树能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从小就有爱绿护绿的意识。”

在朝阳,通过建立、完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方式已经由传统实体尽责转变为“互联网+义务植树”多种方式;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已经从完成植树任务转变为融入首都市民生活的自觉行动。

春季栽植、夏季修剪、秋季养护、冬季防寒。在望和公园,市民不仅可以在一年四季体验形式多样的全民义务植树尽责活动,尽责完成后还可以领取电子版《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市民参与义务植树的体验感和荣誉感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增进。

全民参与

共享幸福家园

“朝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共建宜居城市,共享幸福家园”。这是2022年7月在朝阳“创森”走进街乡的宣传活动中,志愿者们向广大社区居民发出的倡议。与此同时,朝阳区还通过园艺驿站、生态科普课堂、“朝阳创森”公众号发布森林城市线上征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朝阳群众中掀起了“创森”热潮。

全域增绿

乐享绿色红利

家住六里屯街道的马女士每天早上都会推着轮椅,陪腿脚不便的父亲去家附近的朝阳公园遛弯儿。“以前这里是收费的,门票5 块,一个月下来,也是笔不小的花销。老人节省惯了,花钱总觉得心疼,经常说‘在楼下转转得了,别进公园了’。自从朝阳公园免费开放后,我们每天都来,有时一天两次,老爸特别开心!”

为助力朝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大限度地让公众享受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在区国资委和朝阳公园的积极配合下,朝阳公园于2021年2月11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标志着朝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又一项指标达标,也标志着朝阳区区属公园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大中小微互补、覆盖全区、使用便捷、内涵丰富的公园绿地系统,朝阳区在构建以大中型公园为空间龙骨的基础上,有效释放绿色空间活力,高质量推进身边增绿,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特的城市“口袋公园”和社区“微公园”。已经建成的汇星苑、华茂绿线等城市森林,极大丰富了城区公园的类型和功能;CBD 城市森林、太阳宫小公园等小微公园,为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增加了较大尺度的生态空间和游憩活动空间。

朝阳区还积极响应市民需求,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推进四得、黄渠等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满足居民群众“全龄、全时、全域、全季”的多元服务需求,朝阳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与自豪感不断提升。

新冠疫情暴发两年多来,朝阳区的造林绿化、公园建设等项目不仅没有停下脚步,而且还加大了力度,提升了品质。朝阳区的绿化建设大到规划布局,小到设施配置,越来越人性化、科学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2年是朝阳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冲刺之年,朝阳区广大干部群众将继续以大尺度绿色空间建设为抓手,在首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文化创新引领区、国际交往中心区、绿色宜居标杆区的建设道路上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绿道朝阳区植树
植树
植树真快乐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植树鸟的来信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艳绝北京城
大麻是个啥?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