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张颖
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受传统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制约,图书馆的资源没有发挥价值最大化,经费减少、到馆率低、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等因素,频频困扰着高职图书馆的发展,也影响到学院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对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创新方式提出研究参考。
(一)经费投入不足。虽然近些年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硬件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高职院校对图书馆投入的资源购置经费远远不足,甚至每年都在缩减,且有限的资源采购经费只能用于购买重点专业的图书,数字资源的采购也只能优先满足使用率高的数据库,对一些专业性强、使用率低的数据库,只能无奈舍弃。缺少经费投入、馆藏文献资源不足,对于一个信息迭代速度如此之快的时代,满足师生教学需求都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规模较小,馆藏空间不够,部分馆舍还要兼做教室、培训使用,导致下架的旧书无处安放,新书也无法上架,延缓了采购数量和进程。
(二)管理和服务方式局限性较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还是传统的金字塔形式,即层级管理模式:在馆长、副馆长领导下,下设几个业务部门,每个部门设置主任科员、副科级和一般工作人员。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层级清楚、各自部门分工明确,大家各司其职;缺点是和其他部门工作联系不紧密,团队合作较少。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各种临时性、项目性、具有部门协作性的业务增多,这种管理模式就会出现弊端,工作人员觉得不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就不愿意接受,造成互相推诿,延误工作。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工作还是围绕着实体图书、报刊的借阅、咨询等内容进行,到馆率、借阅数量、馆藏量仍然是图书馆统计的重要指标。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主动意识还不够,局限在查书、找书、借书的服务内容,缺少有针对性的、多样化服务。此外,对其他部门涉及的业务不熟悉,对读者的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少之又少。
(三)缺少专业人员。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当中,学习图书馆相关专业的人员特别少。不少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专业知识素养、科研能力不高,且普遍年龄偏大,对信息化时代新知识、新系统接受能力不强,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导致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效果不满意。
(一)管理方式理念创新。随着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组织结构也将从尖顶的“金字塔”形向扁平的矩形网络转变。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组织将取代原有结构中固定的和正式的组织。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和图书馆的业务活动,经常会遇到到一些突发、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应用项目管理知识,科学、规范化也组建专门的项目小组,把现成的部门管理模式整合起来,调动各部门的人员力量,高效完成任务。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每年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宣传活动、资源项目采购等,都应用了项目管理的理念,统筹协调各部门的人员参与其中,发挥个人优势,进而取得了更好地执行效果。
(二)资源场所管理创新。结合国家“双高计划”“三全育人”等政策,高职图书馆应制定出结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利用有限的经费和空间打造出适应学院特色发展的场所。经费缩减的客观问题,不能成为阻碍图书馆发展的原因,更需要配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文献资源。通过对读者进行问卷调查,系部教师的推荐,“你选书我买单”的活动,现场采书等形式,挑选最适宜的图书文献资源,为广大师生创造无限的阅读价值。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图书馆担负着学院“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通过与系部的紧密联系,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利用空间优势,图书馆开辟了“思政教学空间”“专题书展”“学生作品展示”“创业空间”等场所,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界限,丰富了图书馆的内容和服务形式。
(三)馆员队伍管理创新。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人性化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有效途径。鉴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师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平台,所以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构建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离不开专业性强、服务意识强的馆员队伍,但高职院校图书馆和本科院校比起来还严重缺少专业人才。在现状不能改变、岗位不能增多的情况下,应采取“内培外引”的模式。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进图书馆专业的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申报专项课题,开展科研活动,打造高素质、专业性强的馆员队伍;随着图书馆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要馆员掌握多种终端设备的操作,特别是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使用,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学习会等,提升岗位技能,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会议,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前沿理念,学习其他图书馆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每个馆员通过学习和工作业务相结合,增强服务意识和水平,才能带动整个图书馆更好向前发展。
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实现稳步长久发展,就要转变管理服务理念,摒弃以往被动的服务模式,凸显主动化的服务优势。
(一)组建学科馆员队伍。“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需要图书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服务就是主动化、个性化服务的典型方式。学科馆员服务主要是了解用户的学科需求,通过检索整合信息,为用户提供专门的服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分别组建了各个专业的学科馆员小组,制定了《学科馆员管理制度》,有专门的馆员负责系部的参考咨询工作,定期与系部联系,嵌入系部的教学科研中,及时解决或反馈师生的问题。主动化的服务,能提供精准的服务,也可以解决图书馆经费不足导致的购买资源问题,通过馆员到系部调研,填写调查问卷,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师生们的需求,有的放矢,避免资源浪费。
(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推动主动服务的同时,还要发展教育职能。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获取信息能力不强。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学生部分时间要在家里通过网络上课,没有了教师的面对面辅导,学生从网上甄别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就需要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力。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图书馆应配置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可以满足学生方便快捷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图书馆不仅提供阅览场所,还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设置自习室,研讨空间,并结合学生每年的考级、考证、专升本时期,提供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参考资料。同时,图书馆有专业的图书馆员,对信息的检索、加工、整合有丰富的经验,有能力者可承担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任务,并组织参加信息素养大赛,选拔培养优秀的学生,为信息素养教育积累经验。
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辅部门,图书馆的发展要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充分发挥高职图书馆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