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与《长生殿》奇幻与现实结合手法比较

2022-11-01 08:52◎李
今古文创 2022年25期
关键词:长生殿杜丽娘汤显祖

◎李 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以奇异神美的构思沟通了现实世界与奇幻世界,给古往今来的读者愉悦的艺术享受。杜丽娘梦会有情人,又不惧生死之隔勇敢追求爱情,在奇幻与现实的艺术结合中散发出了浪漫的光华。清代洪昇所作的《长生殿》,用瑰丽梦幻的想象呈现了帝妃之间动人的悲欢离合之事。深情无畏生死,李、杨二人在经历了诸多磨难之后,终在虚幻仙境中做得了天宫并蒂莲。两部作品均纵情想象、精心构思,既有世间辗转磨难之坎坷,又通过奇幻的想象与笔法设定团圆美好之结局,而这种奇幻与现实结合的笔法给“至真”之情以自由绽放的艺术空间,也留给了古今世人无限的艺术想象与审美愉悦的空间。

一、奇幻结合现实手法的运用

在汤显祖的《牡丹亭》中,名门千金杜丽娘由花园内的春景引起对青春与情爱的感发,喟叹光阴虚度之憾。随即,作者便为杜丽娘安排了一场“梦会有情人,幻中圆情爱”的梦境。这一场《惊梦》,奇思精彩,以“幻”的形式埋下了情爱的种子。在杜丽娘因梦生爱却又因病逝去等发生在现实中的剧情安排之后,又有了一段人鬼相逢,跨越阴阳的动人爱情。《魂游》《幽媾》等出是继现实之后的虚幻情节,延续了二人之间动人的爱情的发展脉络。可见,这一部《牡丹亭》,其中剧情实幻交错,奇幻与现实既紧密结合又互相衬托。

而被称为“一部闹热《牡丹亭》”的清代名剧《长生殿》,也在剧中自由运用了奇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手法。《长生殿》的前半段剧情中,洪昇巧借天宝遗事,尊史重真,既塑造出了真实而动人的杨贵妃形象,又揭示了古代帝王与臣妃的真实关系面貌,另外还主动地融入了军国朝政之事,使戏剧情节的发展有了广阔的现实历史作为依托。而后半段的情节发展则是在横越生死、纵跨仙凡的奇幻境界里续写动人至深的钗盒情缘,是奇幻,是自由的想象,是真情的无拘无束生发。纵观这部《长生殿》,可以说是前主实,后主幻,虚实衔接之间排演帝妃的悲欢离合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两部剧作虽都为至真之情将有所依据的真实和不受拘束的奇幻紧密结合,但在具体的结合方法上又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

《牡丹亭》中,杜丽娘正值妙龄年华,她那一场梦遇良人的幻梦引发了相思、病逝、魂游等一系列情节安排,这是奇幻的情节为现实的情节奠定了基础。杜丽娘因相思染疾,香消玉殒,使多少人为之伤心悲叹,这是发生在现实中的情节,汤显祖借助景物描写等恰到好处地渲染出了剧作悲情的氛围。在此之后,汤显祖又以超越现实的奇幻想象安排了杜丽娘的复生一事。而在杜丽娘复生之后,杜、柳二人共上宝殿、坚决捍卫爱情的剧情发生在现实中,这是以现实圆满了在奇幻中萌芽却又备受挫折的动人爱情。二人的爱情也是由花园梦境相合、鬼魂幽媾相恋的浪漫主义梦幻剧情进入到科考取得功名、金殿捍卫爱情的现实安排。

因而总的来说,《牡丹亭》的奇幻与现实结合,呈现出“幻为实奠基,实又圆满了幻”的特征。其爱情由奇幻中萌发、生长,再进入现实中被二人以坚定的决心成功捍卫,这便使《牡丹亭》具有了奇特而出色的浪漫主义风格,为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旷世奇恋增添了一份引人瞩目的奇异色彩。

与《牡丹亭》不相同的是,洪昇的《长生殿》则是起笔写实。在《长生殿》的创作过程中,洪昇虽曾对天宝遗事原貌进行过削删工作,但仍然如实地描写了封建宫廷中帝王与妃子的真实关系、真实情况。唯其如此,才能使李、杨二人的爱情故事建立在值得信服的基础之上,具有引人深入的时代背景。值得注意的是,《长生殿》并非只将笔墨集中于相知、相识、相守的爱情故事中,而是大胆地扩开情节,在李、杨爱情悲剧这条主线之外还穿插了军国朝政副线。这样,便使得《长生殿》既能具有“垂戒来世”的现实意义,又能依托安史之乱铺叙帝妃二人那被迫阴阳两隔的爱情悲剧。至情之感人,结局之悲怆,明皇之遗恨,贵妃之伤惘……都为剧作的后半部奠定了基础。而在现实中二人生死两隔的悲剧发生了之后,作者又情思磅礴,构思精妙。先安排杨太真的《冥追》《情悔》,再描写二人远隔阴阳的互相追思,最后以仙境神界赐团圆的美好结局升华了二人那在现实中未能美满如愿的爱情,收获了极其感人的艺术效果,使得古往今来阅读这本《长生殿》的人们赞一句佳话美满。

所以《长生殿》与《牡丹亭》相比,在奇幻结合现实方面是有不同的特征的。《长生殿》具有“实为幻奠基,幻升华了实”的特点。李、杨二人的爱情经历是由现实悲剧进入奇幻世界,最终依托奇幻的想象,在神界仙境实现了美满的结局,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因

《牡丹亭》与《长生殿》虽然都采取了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手法,但是究其原因,二者又有不同之处。两部作品分别诞生于不同的时代,受不同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观念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汤显祖和洪昇分别借助奇幻的想象传达出不同的心曲,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一)社会思想文化的映照

明代是商业经济继续发展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市民阶层比之前有所壮大,这也就意味着文学,尤其是普通民众喜欢的戏曲文学的受众拓展了。与此同时,由于统治集团的日趋腐朽,在思想上对文人们以及普通民众们的控制也有松动的态势。加之阳明心学流行,文学领域便涌入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反映在戏剧作品中便是“以情反礼”倾向。这种倾向深深地影响了汤显祖,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塑造的杜丽娘,她在梦境中大胆挣脱了礼教的重重束缚与柳梦梅一梦相恋、又在鬼魂身份的掩护下勇敢突破纲常禁锢订下终身大事。她的一系列举动,都是对那个压迫自由爱情的时代的勇敢反抗,这便是受当时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的印记,而这种行为又为个性解放思潮推波助澜,使得当时许多青年男女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这份宝贵的个性解放精神和至情的观念没有湮灭在封建时代的浪潮中,而是保有了顽强的生命力,一直流传到了清代。结合清初思想启蒙变革的风气与对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便呈现出了至真的爱情与深沉的历史反思相结合的特点。既为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安排了另一中美满的结局,圆千古之憾,与此同时,又叙写了军国之事,给世人以意味深长的警喻。可见时代因素影响下,洪昇的良苦用心。因而,《长生殿》以现实之悲剧感兴亡之事,以奇幻之喜剧圆历史遗憾,奇幻与现实的结合就有了现实性的寓意和超越性的价值。

不同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会造就各自不同的思想文化环境,《牡丹亭》与《长生殿》两部剧作的奇幻与现实结合手法,都与其所处的思想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可以说,皆是出自当时思想文化的产物。

(二)至真之情遭遇现实的阻碍

在《牡丹亭》中,身为名门千金的杜丽娘,她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对女性有种种约束、对爱情有重重禁锢的封建时代。她要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便要面对以父亲杜宝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卫道者,对一个尚且处于青春年华中的女子而言,这无疑是非常强大的阻力。现实中荆棘遍地,但梦境却是自由畅快的,因而汤显祖将她与柳梦梅的爱情初遇安排在了具有抽象意义的一场梦境中。在梦中,二人都没有了现实中的礼教约束,爱情便得到了自由生长的空间,借此便成就了一段美满的爱情佳话。此外,现实中要实现婚姻的缔结,必得经过种种礼仪制度、门第观念等因素的阻碍,如此,杜、柳二人实在难以实现现实中符合规矩立法的姻缘结合。但是,过世之人不属于现实世界,于是也不必再受现实礼教束缚。因而汤显祖便大胆安排了阴司场景,将视线拉到了一个完全不受现实干扰的世界中,在那里,杜丽娘复生之前便借助着鬼魂的形态勇敢地迈过了贞洁关,逾越了生死线,成为爱情的大胆追求者,也最终实现了与心仪之人鸳鸯和美的心愿。这便是汤显祖借助奇幻手法对于现实中阻碍的克服。

与此类似,《长生殿》中贵为现实世界中天子的李隆基尚且不能够保全心爱之人,可见现实中朝政之变、军国重压对这对天家恋人的逼迫、摧残。现实中的种种无奈酿成了历史上的悲剧结局,令人十分惋惜。但在戏曲中却借助了洪昇的笔底奇幻弥补了这一千古遗憾。在杨玉环死后,李隆基锲而不舍的思念与寻找,其诚心打动了上苍。终于仙境觅得心爱之人,在这里,仙境神界便是对现实中阻碍的避绕,是对至真之情的庇佑与成全。没有了朝政之事,没有了军事之变,便没有了现实中的荆棘坎坷,李、杨二人终于实现了相守的夙愿。

(三)市民大众审美期待的契合

鬼魂观念与梦境元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学中常用的元素, 既容易被市民大众所接受,又能够开拓出不受拘束的想象空间。

而主人公历经悲欢离合,最终实现团圆的情节安排也符合了市民大众向善向美的心理期待。因而《牡丹亭》借助梦境与鬼魂元素推动至真之情萌发、生长,实现生旦情缘圆满的结局;《长生殿》借助仙境神界弥补历史中李、杨爱情悲剧的遗憾,这都契合了市民受众的情感需求,使其意识到宝贵的爱情终有被实现的时候。受众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感,同时也增强了戏剧本身的生命力,使其流传至今,被历代文人大众所喜爱。

三、奇幻与现实结合的艺术魅力

(一)角色形象立体化

杜丽娘成长于封建官宦人家,礼教的熏陶浸透了她的思想,行为举止都必须符合理发的规范,决不能有任何逾矩之处。但这样一位现实中尊敬师长、孝顺双亲的千金小姐,却会在情动之时,于梦境中勇于与封建礼教决裂、追求真挚的爱情,这是超乎人们以往的想象和认知的。这一段奇幻的梦境对她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多面性进行了十分有力的烘托,使人们看到了千金小姐身上更具人性化,也更加灵动可爱的一面。而《幽媾》《回生》几出的剧情中,她以鬼魂身份大胆与柳梦梅结合定缘的做法则将这一向往自由爱情、冲决礼教束缚的奇女子形象推至更高层次,使她成了古今文学史上的一位出色的女性人物形象。与此同时,也在这段人鬼相恋中显示了书生柳梦梅的真情、钟情,得知杜丽娘实为亡者鬼魂,却也未曾削减他的真情。他非但没有恐惧或逃避,而且还帮助杜丽娘回生返阳,并在她面临金殿对质、父亲指责时加以回护,这样一个专一又有不逊色于杜丽娘的反叛精神的角色,无疑是鲜活生动的。

《长生殿》第二十五出《埋玉》之后,作者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李、杨二人跨越生死的思念与深情,其中《夜雨》和《觅魂》中融入的思念浓长和仙道元素展现了他的痴情一面,也抒发了李隆基隐于帝王尊贵之下的无限痛楚辛酸,使人们看到了这位威严帝王的另一面。前半段的情节中,杨玉环仅仅是一位美貌娇柔的妃子形象,却在安史之乱中显示出了贵妃的无力与深情的一面。而身亡之后的杨玉环即使已经魂归蓬莱仙境,也不忘相爱之人:“只求与上皇一见,于愿足矣”,这样一位痴情越生死的女子形象便跃然纸上。使得人们对于历史中的贵妃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人物形象的立体度、丰富度,往往对情节的完成和作品的艺术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汤显祖与洪昇借助奇幻的想象安排了超越生死与阴阳的奇异世界,并以此完成了对人物形象另一面的展示,使得人物丰满立体。同时,作品的爱情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展现。

(二)情节构思奇异化

二八年华的杜丽娘正处于情感萌动的年纪,官宦之家的诗书礼教并未完全扼杀她与自然和谐的天性和内心对于情感的向往。然而她的千金身份又让她几乎不可能会在现实中接触到向往的良人,这样的矛盾使得杜丽娘的心中倍感惆怅。于是,汤显祖便安排了超现实的奇幻来突破这深门大院的束缚。一出《惊梦》引出了杜、柳相遇相爱的情节,奇思不凡又自然流畅。一梦欢爱,之后便是现实中杜丽娘思念不得、香消玉殒。当现实中的情节仿佛要因她的逝去而落下悲剧的帷幕时,作者即将笔锋转至魂兮归来、人鬼相恋、复生还阳的奇幻境地,开拓出了一片完全不受拘束的奇幻世界,在这里,叙述可以自由进行,想象可以自由发挥。汤显祖以色彩斑斓的奇思虚构接续现实中的情节走向,不仅将此前现实中并未直接关联的生旦两线交织关联起来,还将至情推向了横越生死、感人至深的境地。

《长生殿》的前半段扎根于史实,在作者适度增削的基础上将李、杨爱情悲剧镶嵌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至情是值得惋惜的,现实却是无法更改的,想要在情节安排中弥补遗憾,便需要借助超越现实的手法。因而洪昇在剧作的后半段尽可能摆脱历史的束缚,任情虚构、自由想象,将种种奇幻的思路线索编织进情节的大网,打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神仙幻境,给李、杨的爱情以一片备受保护的空间。最终消解了“长恨”,成就了二人“直做天宫并蒂莲”的美满结局,使得整部剧作的情节焕发出不逊色于《牡丹亭》的奇异光彩。

《牡丹亭》也好,《长生殿》也罢,现实中总有来自封建礼教或朝政军国的诸多束缚,悲剧一旦酿成便很难挽回。但在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不收任何拘束的、奇情酣畅的奇幻想象世界。作者在现实的有限叙事空间之外,执笔开拓广阔的奇幻空间,两个不同的世界犹如镜子的两面,紧密结合之后便折射出了璀璨的艺术光芒。从而使剧作情节如柳暗花明一般豁然开朗,拥有了无限可能。

(三)彰显至情之美

在礼教网罗无情束缚广大女性的现实背景下,身为千金小姐的杜丽娘敢于冲破自身的和礼教的层层防线,迈过奇幻中的贞洁关、鬼门关和现实中的朝廷金门槛,彰显了至真之情的坚不可摧,深化了全剧的情感内蕴。这种先虚后实、虚实结合的融会贯通手法让杜丽娘的抗争有了更高的境界,这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封建礼教之下浓重的黑夜,震撼了无数在爱情面前缺乏勇气的女性,给她们带去了思想世界中的光亮。《牡丹亭》的横空出世与川流不息,让这贯穿现实与奇幻的至真之情拥有了生生不息的感人魅力,成为鼓舞后世追求真挚爱情的号角。

而《长生殿》中,在马嵬坡悲剧已酿成的现实情节之后,洪昇安排了虚构中的杨太真冥追悔悟和现实中的李隆基追思悼念,先虚实交织地将爱情双方置于一虚一实两面,折射出令人动容的情感光辉。以此渲染爱情之真挚、深沉,成为现实重爱情悲剧的馀波。再借助奇幻的构思让他们于㣼利天宫中团圆,最终使得一段真情圆满。在剧作情节的安排上,无论是现实中的花钿委地无人收,还是虚构中的死生仙鬼遍历过,都升华了这段真挚的爱情,又以反思国家兴亡的独特用心开拓了“至情”,实现了作者圆满历史遗憾又“垂戒来世”的用意。

于明代礼教束缚之中冲决网罗的《牡丹亭》和于清初启蒙思潮之中拓展“至情”的《长生殿》,都将现实与奇幻紧密结合,在受重重限制的现实土地上以奇异的构思浇灌出了绚烂的至情之花。二者虽在实幻结合的具体表现上各有特色,且受到不同时代下社会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但都展现了剧作家们非凡的艺术匠心,从而成就了两部不朽的古典名剧。

注释:

①洪昇:《长生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13页,第223页。

猜你喜欢
长生殿杜丽娘汤显祖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长恨歌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
高云连环画 《长生殿》选页
洪和《长生殿》研究的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