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锦
(四川工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如今,多元文化融合逐渐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发展对高校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亟待打造信仰认同、实践目标统一的育人共同体。所以我们应积极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改革进程。但是,从高校英语教学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课程思政中文化融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不足,对多元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果,也使得高校英语教学与如今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因此,高校应更加重视多元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地完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多元化人才,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多元文化就受到较多国家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对多元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发展。其基本内涵就是跨文化发展,主要强调文化自由,注重不同文化的相互兼容,推动不同文化的协调发展。多元文化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交融,推动不同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而推动世界文化体系的整体建设,促进世界文化的整体发展。国内学者重点关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主要研究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欧美高校对多元文化研究起源较早,多元文化与教育结合研究的时间相对较长,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相对成熟,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在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上投入的时间较短,对多元文化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多元文化教育体系认识还有待完善。
多元文化具备综合性、历史性以及平等性特点。首先,多元文化强调的是对不同文化的融合,在推动本国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强化对其他不同国家文化形式、内容的融入,促进本国文化与其他多种文化的兼容。多元文化的综合性特点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交流,遵循文化平等的原则,对不同文化进行理解和有效吸收,通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努力,强化文化交流和合作,进而促进不同文化的有效整合,促进文化的协同发展;其次,文化的产生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优化,与时俱进。多元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在不同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融合探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改变,具有显著的历史性;最后,多元文化强调文化自由、文化平等,坚持尊重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差异性,追求文化的真正平等,这是多元文化发展的核心。多元文化的平等性也有利于发挥不同文化的自身优势,同时吸收和借鉴他国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多元文化的良好发展和更加高效平等的交流。
多元文化教育则基于跨文化发展的综合教育模式,为了让本国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国文化的基础之上,再对别国文化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进而能够取其精华,推动文化的有效结合,促进自身文化综合素养的显著提升。我们也应该看到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以及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理解和认识他国文化,树立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强化英语教学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掌握文化发展以及英语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材存在普遍重语言应用,轻文化交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内容的情况。其一,原因在于大部分英语教材在编写时,虽然有英语国家相关文化内容,但其目的还是在于作为对单词、语法等英语基础知识的载体,且内容多限于文化知识的展示或介绍,缺少对不同文化的对比分析,这就导致难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对比分析意识,也无法有效启发批判性思考。其二,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对多元文化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因自身对文化内涵理解不足,这就使得教师在消化教材和利用教材时,脱离教学大纲要求的文化素养目标,片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导致学生语言使用缺乏文化根基,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最终也会降低教学效果。
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英语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是高校英语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学生英语的综合技能培养。但长期以来,受种种因素制约,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静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会极大限制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提出了PBL、PAD、OBE 等教学法来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但是这些方法多为从其他学科借鉴过来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原创性不足和“水土不服”的情况,部分改革缺少有效的检测手段和监测效果,研究实效性不长,常常忽略了多元文化对语言教学的作用,割裂了语言教学与文化学习交融的关系。其次,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中,大部分教师的教改项目立足于某一门课程或面向某一类型学生。但是实际上大学生群体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求,导致整体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最后,由于各个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差异,主要体现在渠道多、层次复杂、缺乏监管,信息化英语教学资源质量差异大,重复率高,创新性和系统性不足,这也使得高校英语教学的信息化程度难以满足课程改革建设探索需求。
师资力量是高校英语教学和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师是学生达到其学习目标的工具之一,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探究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英语师资力量无论从专业能力还是教学能力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但是也存在整体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由于很长一段时间的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为传统填鸭式教学,教师自身的提升机会和内在动力不足,部分教师自身的文化教学水平和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待提升。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面还缺乏经验,更会忽视多元文化时代发展的影响。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在教师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学术探究和专业技能要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在提升学习者满意度的同时,真正做到教师专业化发展。所以通过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知识技能的提升,教学实践中的持续学习和反思,来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质,是值得所有大学英语教师去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必将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和文化素养的发展。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优质的英语教材应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既能突出英语学科的课程属性,又兼具可操作性。比如,在选择语篇时,可以选择更多更具思想文化内涵的语篇,来替换以往教材中那些缺乏营养的、“正确却没有意义”的语言素材。编写适应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英语教学的教材,还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突出重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适合校情、学情的优质英语教材,还有利于确定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便于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因此,在编写英语教材时,编者首先要站在国家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高度,要立足在新文科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加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文科教育创新的新要求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和思维障碍,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注重将多元文化融入到英语教材中,吸纳不同民族的智慧,在更广阔、更公平的平台上进行经济交往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实现经济互通,文明互鉴。这个过程包括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自我意识、自我转化和创造性构思的过程。否则教材的编写、分析和研究就可能无的放矢或流于形式。在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背景下,大学外语因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与评价方式欠科学而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及学科发展需求脱节,面临着发展求变的重任。所以英语教材编写者应以跨学科视野、跨文化视角加强研究教育创新,回应时代需求。
在国家提出“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引领性,充分体现新文科融合化时代性国际化特征”的要求下,高校英语教学需要立足于课程思政建设,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多元文化发展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无论是面向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大学英语课程,还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专业类课程,都要注重在英语听、说、读、写全过程中融入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各高校还可以从实际出发,设置部分与大学英语课程衔接的学术英语课程或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英语人文素质选修课程,如英美文学赏析,中西方文化比较、跨文化交际等,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教材之外,生活中处处可见大量生动有趣的文化学习资源:歌曲、影视作品、文学作品、TED 演讲、名人演说、电视选秀活动,NBA、英超、欧冠等体育比赛,等等,都是学生喜欢的外语文化学习资源,自然也可为文化教学所用。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和鉴别,把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并贯穿教学始终。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缺失会大大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中的文化相关内容,如词汇、语法、篇章中的文化内涵,以直接讲解、情景表演、互动交流和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设计课堂任务,导入文化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将英美语言发展历史、文化历史等融入到相关知识点讲解中,引导学生们阅读相关的英文原著,促使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内涵,强化英语学习水平。在多元文化融入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选择的文本材料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激发不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立德树人。使学生们在多元语言文化的碰撞中坚守中国文化的立场。
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高校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也为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校园网络化的普及,各种一体机、智慧教室、智能语音室应运而生,许多自主学习平台和学习软件、APP、网站层出不穷。高校英语课堂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课程教学实施和运行条件都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信息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一方面,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说,线下学习可以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以更灵活、更丰富的方式实现,例如在文化知识导入时常常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PBL 教学法。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活跃英语课堂氛围,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线下有形的课堂还可以向线上“无形的课堂”延伸,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由课内向课外延续,由教师全程监控逐步转向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普通课堂上需要花费10 分钟甚至更长时间的文化背景介绍和导入内容发布在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批改网等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提前自学后便能对相关内容有所了解,还可以根据教师发布的自学任务提前做好资料查阅和小组讨论等准备。类似的信息化平台的使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所以近年来国内许多英语教师开始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的桥梁作用,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来说,手机与网络已成为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于善用现代技术的这一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教学平台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和支撑作用。学生们可以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还可以进行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分享。学生通过与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交互,以及和同伴的即时交流来建构和修正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从教学活动的被动参与者变为开展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和引导者,这也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
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借助高效的第一课堂教学,夯实学生们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强化在第二课堂中的文化实践教学。为全方位培养学生具有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交流、沟通能力,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鉴赏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将语言与其所载负的文化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学习才符合语言本质。例如,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主题文化活动,如中西方文化知识竞赛、文化习俗知识竞赛、跨文化交际征文比赛、英语演讲比赛、阅读分享沙龙等。学生们可以就各国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如服饰、饮食、建筑、宗教、节日等进行讨论,可以引导学生们着眼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文化的传播与融合等。各高校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们参与到这些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在“新的阵地”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语言+”跨界交融。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文化教学在高校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对待多元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高校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形式,努力做到思政之“盐”化于课程之“水”,以文化之“舟”,驶人才之“路”。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不同文化互相渗透,相互交融的时代,应该积极面对多元文化,在坚守本国文化的基础上,能够与不同文化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未来的国际对话中更好地展现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