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东门笺民俗的价值多样性与传承保护

2022-11-01 06:16李剑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10期
关键词:山东艺术文化

李剑锋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8)

1 门笺的由来

中国传统剪纸技艺历史悠久,但受古时生产力水平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习惯性地将无法解释的现象都与神话、宗教画上等号,因此剪纸也被赋予了特有的文化价值与意义,成为人们精神崇拜的物质载体。门笺作为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寓意着迎新辞旧、祈福驱邪的美好愿望。每逢新春佳节之际,人们都热衷于张贴门笺,特别是北方山东地区盛行贴在门楣、窗楣、灶台与农用劳动工具上,山东又以临沂、日照、枣庄最为盛行,其寄托着家族财源滚滚、日入斗金的美好愿想。门笺历史跨度久远,其主要的镂空技艺可在古代多种手工艺美术上得到展现。叶又新先生的《山东门笺》中提出:“山东门笺就是从金、银、彩幡胜演变而来。”我国出土的战国时期银饰与皮革饰品可证明,早在当时古人就已经熟练地在银器上使用镂空技术雕刻花纹。门笺的首次记录是在汉晋时期,《后汉书·礼仪志》中写道:“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至立夏。”自汉时造纸术的发明,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加之新年地位得到肯定,门笺的出现频率不断增加,成为民俗节日时的固定习俗。

门笺的形态结构可以用“规矩有序”来概括,其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内部的空心区域称为膛子,四周以花边、上头和底托相包围,穗子承接下底托形成挂饰,最后外围由整体边框包含,一般以长方旗子形为主。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审美趋势的改变,当今流行的门笺规格更大,颜色从之前的彩色向单色演变,其中红色门笺格外受到青睐。山东门笺主要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流行于黄河下游流域,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当地的民间艺人格外注重外形轮廓的塑造,以形态形象出众;另一种流行于胶东沿海地区,其风格则反之,以刻画精致内部形态为核心,雕刻内部精美图案,丰富内容。两种风格大相径庭、各具特色。但在选题上毫无二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便是以动植物为主的吉祥纹样,以花、鸟、鱼为主要的雕刻纹饰,内含多种意义。例如,公鸡对应“大吉大利”“吉祥如意”,梅花对应“高洁清雅”,鲤鱼则代表“连年有余”。第二类为文字纹饰,门笺上多以一字或四字纹为主,单字纹样以“福”“喜”等代表财势与吉祥,四字则以喜庆的四字成语为主,如“招财进宝”“福寿安泰”。第三类为符号纹,山东常见的有方孔钱纹、万字纹、城砖纹。方孔钱纹顾名思义以圆孔钱为创作原型,代表财富,挂在门楣上寓意财源到来。万字纹在全国都为普及,内含长久永世、万寿无疆之意。

2 价值的多样性

门笺作为民俗的一种载体,既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又承担着教化功能、维系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等,这也共同促进门笺产生多样的价值属性。

2.1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深受仁、礼、中庸等精神内核的影响。门笺艺术也成为山东地区传统文化的载体,表现出山东民众对美好生活、国家太平稳定的期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生存土壤造就不同的文化,也促使产生文化多样性。门笺的创作内容多是以民间传说和民间生活素材为主,是人们生活实践的结晶,可由此推理分析出古时居民的部分生活习惯,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门笺的历史发展久远,鼎盛于明清时期,千年的传承未有断代,蕴含历史发展的宏伟篇章,是山东地区发展的见证者。从简单的纸片到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解读其中的意义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步步脚印,观察其独特的外形,表现的是山东百姓大众审美风格。门笺具有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蕴含不同历史时代的特征与信息,拥有深厚的文化沉淀,值得认真研究与赏析。

2.2 包容万象的艺术价值

山东门笺是中国剪纸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门笺最初以相同地域风情作为主要表现内容,山东所留存下来的门笺艺术作品中,蕴含山东地区乡土文化韵味和简单的乡村淳朴气息,从山东门笺中可看到门笺手艺人在小小的门笺上注入了很多的心血,寥寥数笔却能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作为当地民众新春佳节的装饰艺术品,既表现出了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又把当地民俗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来。门笺将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与剪纸雕刻技艺相结合,创作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作品。这也与中国的虚实概念不谋而合,门笺的镂空之处即为虚,纸张留存之处则为实,体现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其表现出形式布局上,镂空配实体,疏密对厚实,两者对应相得益彰。在寓意上,雕刻的鱼、兽、飞禽的形象代表实,深层包含的“吉祥”“富贵”之意则为虚。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也证明,门笺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价值,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这也与艺术的本质相符,来自生活、服务于人民。其是山东民俗物象的重要表现载体,凝聚丰富的艺术价值。

2.3 返璞归真的物质实用价值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和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抛弃一些糟粕的旧事物,门笺的传承与不断完善、创新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生存实用价值。门笺作为一个物质载体,其实用价值主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礼仪制度与经济盈利之中。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集合区,门笺也被赋予特有的礼仪符号,这也与中国“五色观”相符。不同的颜色与种类体现着不同的实用价值,以婚丧嫁娶为例,新人结婚时往往使用红色的门笺,代表“百年好合”“心心相印”。若家中突发变故亲人离世,则要在后三年中由紫色、绿色、黄色最后到蓝色逐渐过渡的门笺,在中国其他地区多是由对联代替,表示“节哀顺变”“逝者安息”。在经济价值方面,门笺作为春节的一种习俗,是必备的装饰用品之一。门笺的制造多是以家庭生产为主,长期遵循着传男不传女、师徒传承的观念。其普遍的生产规律是在春节前期进行集中式的大规模生产,再通过乡镇传统的集市进行产品售卖,这也为众多的劳动人民在年末收官之际增加额外的收入,为过个喜庆年提供了资本,预示着今年穰穰满家,未来年年有余。门笺的实用价值连接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与人民真实的生活紧密关联。

3 传承与保护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光是各民族生活的真实展现,也是其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山东门笺是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齐鲁大地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担着情感纽带的作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切实希望。但门笺现在面临的发展境遇是不容乐观的,其困境是由多方面原因所导致。第一,严重受到机械化生产的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剧变,传统门笺也逐渐被过度商业化气息所侵蚀,其非物质文化的内核日渐式微;第二,人们生活环境变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涌入城市,高楼大厦不光提高了居住条件,也淡化了人们对传统民俗的热情;第三,传承接班人后继乏人,这主要是受到前两点的影响,商业化与观念的改变,刺激着当下的年轻人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将其作为一种盈利的手段。因此面对当下传统非遗民俗保护发展的困境,门笺的传承与保护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1 顺应信息时代下的艺术变迁

艺术的发展与时代背景无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互联网时代下,中国能够更加快速地与世界对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做好东方与西方文化的结合,对山东地区门笺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机遇总是与危险并存,虽然信息时代给门笺艺术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但也给了其发展的无限可能。信息时代下,世界是开放的。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也逐渐向世界靠拢,大众对艺术的鉴赏和审美也开始与世界对接,门笺单一的艺术形式缺少趣味性,会逐渐地被世界所不认可,慢慢地与时代脱轨。2013年11月6日,国家正式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开始重视非遗,大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给门笺艺术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最火热的国潮文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人的潮流元素相结合,借助互联网与信息时代的红利,“国潮”一词在百度上的搜索量从2011到2021年的十年间热度上涨528%。文化遗产自身就已经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门笺艺术传承发展千年之久,其内容包含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数不胜数,更具有文化的可塑造性与韧性,也为其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便利。门笺以薄纸为主要的制作材料,不易保存,作为廉价易耗品也不被重视。手工艺人可以打破常规,采用新式的材料,打造精美礼盒。不再过多地追求对称旧门笺形式,推陈出新制作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的独具个性的新门笺。推动门笺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元素融合,赋予其更多的寓意,促进更多人被门笺文化与样式吸引,引导人们去了解门笺背后本身的故事,达到既让门笺重回大众视野,又让年轻人有兴趣了解和学习山东文化的目的。山东地区门笺艺术只有从内部改变自己,适应发展趋势,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3.2 建立完整艺术体系与产业化发展规划

门笺艺术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细分为多个派系,在枣庄、临沂、潍坊等地均有不同的解释。没有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这也意味着技艺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流传,年岁大的门笺手工艺人无法跨地区寻找传承人,不利于门笺艺术的传承保护。此情况恶性循环,造成会手工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精通手工技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生产效率逐渐低下,制作出精美手工门笺的数量也会变少。建立完整的门笺艺术体系,不光是山东地区门笺艺术的一种资源整合,也是推动门笺艺术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当下市场中,存在一大批质量堪忧、缺少艺术内涵的门笺作品,这让更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转而选择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最终结果就是使门笺艺术在山东彻底消失。因此在搭建艺术体系的同时,市场产业上的规划也要同时进行,根据市场的需求,制定市场化的与门笺艺术有关的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利用科学的发展规划、合理的政策布局,以打造门笺文化产业聚集地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门笺民俗艺术。当下全国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山东也应尽可能建设国家级、省级门笺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利用政策优势与红利补贴吸引门笺艺术手工艺人的参与。凝聚官方的力量,同时集结民间手工艺人的力量完善门笺产业链,重新制定严格正规的行业标准,共同建设门笺非物质文化项目产业基地。以打造全国门笺领导者为目标,壮大产业集群,并不断延伸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汇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门笺这门民俗艺术才能流传下去。

3.3 吸引手艺接班人,提升现代美学价值

精美、好看的老门笺样式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遗失,主要原因在于传承的后继乏人以及城市化的影响、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变。门笺艺术作为一种面临断代的非物质文化技艺,受手工生产力的影响,所带来的利润太低,导致年轻人宁可选择进城打工也不愿留乡学习制作门笺。加上受机械化生产等因素的影响,门笺的市场再次受到冲击,毫无创意的门笺无法吸引大众买单,也无法吸引年轻人选择门笺。因此当下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集合山东地区的门笺发展资源,开设具有专业性的、具有信服力的门笺手工技艺培训班,采用集中化、周期性的培训方式,保障高质量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当然,地方政府与企业也应提供部分资源和红利支持,为选择留乡传承技艺的年轻人提供经济上的补贴,未来创业就业上也给予相关政策上的帮扶。城市化、商业化倾向导致门笺艺术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门笺艺术作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讲究的是意象与现实的结合,但其内容与形式大多是以农村生活为主题的。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内涵,不止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发展基础,更需要美学上的提升与创新。城市化致使更多农村住户进入城市,相较于农村的质朴,城市门楣不适合粘贴传统的门笺,门笺的俗气外观与城市小区略显格格不入,这也就导致原本的城市住户放弃选择,新城市居民碍于面子也不会购买。这进一步导致门笺只能在农村地区传播,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尤其是门笺这种承载精神寄托的民俗技艺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大众不愿意去欣赏门笺,也不愿意在自家门上粘贴门笺,是审美上的差异。门笺可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以城市为创作素材,改变其原有传统的故事选材,以一种新的方式让大众直观欣赏又留有深刻印象,成为城市文化交流的桥梁,打造面向全国的具有城市文化代表的纪念品。

3.4 加强版权保护与官方关注

版权保护一直是文化行业的痛点,文化作品的生产包含众多块面,许多价值的生产是无法用数据体现的。截至目前,中国仅有一部《文物保护法》,但该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规定还有待完善,一些小众的民俗文化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门笺艺术在山东地区逐渐被人们所忽视。以临沂地区的门笺发展为例,政府对门笺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主要原因就是受到前期经济投资的影响,投入资本过大,回报周期过长,门笺艺术的发展需要时间与艺术上的沉淀,无法快速产出经济与文化价值。当然也存在版权保护上的漏洞,优秀的作品多为手工雕刻,但技术壁垒较低容易被复制和模仿。传统技艺被侵权的问题在国内时有发生,以非遗麻糖为例,版权上只关心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动作与其带来的意义以及最后呈现的效果,并未对制作动作和作品所带来的艺术升华产生版权保护,这种漏洞往往为不法分子所利用。门笺艺术也是一样,传统手工艺人经过长期的创作与打磨,却无法受到版权的保护,被机器制作所复刻,这对于手工艺人的自信心和物质收益产生双重打击。门笺艺术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缺少政府的支持,经济上被削减,协助单位多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官方媒体宣传力度不够,真正秉持传承民俗文化信念的手工艺人孤立无援,力量弱小。门笺未来的传承与保护需要法律的保护,更需要官方力量的支持。

4 结语

山东门笺艺术源自生活,是山东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几千年来民俗文化沉淀的产物,既是山东人家门前装饰物,又是一种特殊的意义符号,寓意趋吉辟邪、逢凶化吉。虽然门笺艺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在集合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下,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一方面保证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与民俗文化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展现出现代人特有的精神理念与情怀,加之尝试多元的发展方式之下,笔者相信门笺艺术一定会再在山东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山东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山东图片库
聚焦乡村振兴的“山东作为”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