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

2022-11-01 04:37陈少军
唯实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全民赛事体育

陈少军

近年来,全省体育系统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充分挖掘并发挥体育多元价值功能,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前列,体育产业总规模约占全国1/6。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升级,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体育强省建设,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让体育强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赋能增色。

以人民为中心,刻画好“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图景。对标“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按照普惠化、便利化、智慧化、社会化、标准化方向,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让体育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为共同富裕奠定全民健康基础和精神富裕支撑。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程”:一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质扩容工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建设小型、简易、便民的体育设施,让人民群众靠得近、用得上。将体育公园(广场)、健身步道建设和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推动落实新建居住区公共健身设施配建标准。开展室外全民健身设施清查规范,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二是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指导员激活提升工程。深化体育社团分类改革,公布政府购买服务清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激励,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和志愿服务上岗率。三是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建设工程。积极申办承办国际顶级赛事,发展高端精品赛事,实施“一城一品”体育IP赛事工程。推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健身俱乐部等群众性体育联赛制度。推动各地举办社区运动会并开展群众身边的小型、分散、多样化的赛事活动,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四是青少年运动健康促进工程。强化体育育人功能,实施幼儿体适能工程,加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与干预,推进优质体育资源进校园工作。丰富青少年赛事活动,办好学生阳光体育联赛。加强体育培训与监管,多措并举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技能。五是城乡区域和人群均衡发展推进工程。加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场地和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体彩公益金统筹,促进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年人、农民、在职人群、残疾人等群体体质健康干预服务,定期举办农民、残疾人、老年人运动会或体育节。推进职工工间健身活动。六是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建设省室外健身设施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数据库建设。推进全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建好省公共体育服务平台,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七是运动促进健康网络建设工程。打造一批运动健身传播平台,宣传“运动是良医”理念,常态化推送科学健身和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方法。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社会体育组织与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康复康养机构合作。八是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制订《江苏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并动态更新,修订《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推动各地制定本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和服务目录。加强运动技能、赛事活动、体育培训、体育场馆等标准制定修订。

全力以赴为国争光,构筑好“展示文化软实力”的窗口平台。把增强为国争光能力贯穿于竞技体育发展全过程,围绕“高、优、准、严、实”五个字做好文章,塑造江苏体育强省建设新形象,彰显江苏“综合发展实力显著提升”新成就。一是“高”,即高标准定位目标。对照国际国内强队和各项目历史最好成绩,确立并分解新周期备战参赛目标任务,争取为国争光、为省添彩贡献度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突破和提升,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为国家贡献更多的金牌、奖牌,全运会成绩稳居第一方阵。二是“优”,即优化项目布局。做大做强乒乓、举重、跳水、射击、羽毛球、体操等奥运会中国优势项目,竭尽全力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大力发展田径、游泳、水上等基础大项,推动“三大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全面提升,争取在部分全运项目上形成一定集团优势。三是“准”,即精准政策措施。博采国内外有益经验做法,创新运动员教练员激励奖励政策。完善省优秀运动队主教练聘任和高水平运动员选招办法。建立健全经费等各类保障与目标任务挂钩制度,形成“能者进、庸者出”“强者上、弱者下”的竞争机制。四是“严”,即严格训练管理。强化训练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规范训练计划、实施、保障等各类训练管理标准。加强日常训练督导与评估,完善训练绩效评价体系。大力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围绕“零容忍、零出现”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全面提升运动员职业道德和文明修养。五是“实”,即抓实科技助力。加强科研攻关、科技服务,构建多学科、跨部门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组建复合型科研医疗保障团队。加强训练数据积累分析,推进省优秀运动队训练大数据系统建设,力争在大数据精准训练、人工智能辅助训练、智能康复保障训练等方面实现突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造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将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充分焕发体育的活力动力。一是加快体育产业提质增效,为稳固江苏经济“压舱石”注入新动能。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布局,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推动体育服务业强链补链,拓展体育消费空间,创新产业平台载体。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深入开展服务体育企业“十个一”行动,提升精准度和贴近度。到202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以上。二是深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做出新贡献。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挖掘整理体育文化设施、史料、影像、人物、故事等资源,推出一批文化创新创优产品,开展体育明星进校园、进社区,激发全社会热爱体育、崇尚运动的良好风气,引导人们树立积极乐观、自立自强、阳光自信的生活态度,为助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价值引导力、文化感召力。三是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发挥新作用。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多、分布广、接地气,既有一般社会组织亲和力又有体育感召力的独特优势,引导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体育本质功能、社会功能、社交功能、文化功能等功能价值,促进基层网格化治理与社会和谐。四是主动融入重大战略部署,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新载体。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等重大发展战略,通过赛事联办、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和港澳台地区体育交流合作,以赛为媒、带动循环,促进文明互鉴。发挥体育健身及其产业的低碳环保优势,推动体育元素融入沿江河湖泊空间格局规划,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开放融合创新发展,塑造好“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示范样板。我们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更新体育理念,深化开放融合发展,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打造更多江苏样板。一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释放体育行业资源,完善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目录和标准,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体育设施建设管理运营、赛事活动承办、运动促进健康机构建设、体育人才培养等。推行竞技体育多元化开放竞争办队,鼓励社会力量联办综合性运动会参赛队伍。二是深化部门协同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体育+”“+体育”发展格局,着力深化体卫、体教、体旅融合发展,努力在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创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新机制、发展体育旅游和健身休闲新业态等方面,争当示范和表率。三是加快数字体育、智慧体育建设。围绕数字强省、智慧江苏建设及“互联网+”行动目标,大力推进体育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发展,加快制定完善体育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建设融合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数字体育平台和体育资源线上交易平台,培育数字体育经济,支持不同市场主体应用多种载体联合各类新型技术手段,打造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

猜你喜欢
全民赛事体育
本月赛事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