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发布,无疑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依据。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以课程核心素养为纲,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在课程功能定位、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方面都作出了区别于以往课程标准的思路与表述。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新变化,展开基于课程标准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新实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性质犹如“脸谱”,彩绘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鲜明形象。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这为我们从国家意志与个体成长、知识掌握与思想观念形成、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和学生生活的关系等多维视角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特性,从而展开教学新实践提供了指引:
切实把握立足真实生活、关注真实需求、拓展课程资源、探索学科实践等新方向,聚焦素养目标,以宏观思维重构单元教学内容与目标,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围绕学习主题统整教材内容与学生发展问题,以统整多学科资源的项目式学习系统设计学习过程;注重以思维支架和素材支撑促进情境任务的对话探究,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等;从而以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引学生成长道路,落实教学方式的更新,构建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共生格局,才能切实发挥思政课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落实本课程的育人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期待更多的思政课教师和研究者携手,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切实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教学的新认知和课堂的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