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
张仁堂在陕西佳县指导木枣固态发酵黑化加工
红枣素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原产于中国,是重要的药食同源资源,我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的95%以上,每年产量900万吨左右。作为一种传统的本土水果,红枣在国内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但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较少,严重影响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是中国红枣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史料记载,佳县从北魏起就栽植枣树,已有1500余年历史。2001年,佳县被原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红枣名乡”称号。
佳县红枣栽植面积8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左右,正常年产红枣2000万公斤。一直以来,红枣产业都是佳县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主导产业,但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制约,佳县红枣产业加工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农民收入不高,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2018年10月,山东农业大学的张仁堂第一次来到佳县开展调研。这里枣树林立,枣农们世代以卖枣为生。但近些年,佳县连续遭遇秋雨淋灾,红枣产量低、品质差,行情越来越低迷,收购价一度跌至每斤五六毛钱。小枣贱卖、枣农砍树,一度陷入“保不住枣树、种不出好枣、卖不出好价”的僵局。通过走访,张仁堂了解到,红枣原料价格低,深加工种类少,产业链无法延伸,枣农收入一直提不上去。村民最大的愿望,就是红枣不滞销,卖个好价钱。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面对枣农遇到的“瓶颈”,张仁堂的思考颇显理性:红枣销路不畅、群众增收路径不宽,主要在于附加值低,“农头工尾”才是根本之策,“接一连三”拉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随后,张仁堂将佳县油枣带回学校检测,得出糖度、酸度等基本成分指标,测出环磷酸腺苷、三萜酸、多糖等功效物质成分含量,确定了固态发酵黑化佳县油枣工艺技术参数,使产业链得到了延长。
如何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让红枣产业成为佳县真正的富民产业?
张仁堂整合科技资源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助力佳县红枣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上下了功夫。
围绕佳县木枣品质提升和减少裂果问题,张仁堂帮忙联系企业为当地提供了适合于枣树生长的有机肥及防止裂果的富含钙离子、钾离子的微量元素肥料,并通过现场堆肥技术指导,在佳县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示范,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更好地解决土壤蓄水和防止裂果,同时引入生物可降解塑料薄膜复合覆盖技术,解决部分佳县木枣白熟期或初红期下雨集中造成的裂果问题。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佳县木枣的品质得到了很大提升,甜度提升,功效物质多糖、多酚、维生素、微量元素铁等含量增加。同时,裂果率降低了60%以上,优质枣产量大幅度提高,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一组数据见证了佳县红枣产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后的改变。500户农户增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次,集成技术累计推广辐射3000-5000户枣农,推广应用3万亩,年总收入增加2000-3000万元。
张仁堂团队在红润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黑金枣试制,效果超出预期。而后将黑金枣带回学校进行成分检测及黑枣系列枣酒的小样试制,确定放大工艺的参数和控制点。在落地转化佳县木枣黑金枣加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原有加工条件,通过适度改造原有加工紫晶枣的烘房,实现温度、湿度的有效控制,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黑金枣的品质和安全。这样,既减少了硬件改造带来的投入增加,又更好地利用了当地资源,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社长高润红介绍:“我们利用红枣黑化加工技术的优势,把张老师团队验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应用到红枣的加工过程,开发出了干型、甜型等系列黑变红枣枣酒、黑枣白兰地、黑枣醋饮、黑枣复合枣酱、速溶枣粉及红枣泡腾片等各种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开发和落地新产品的同时,张仁堂团队又帮助合作社起草技术操作规程,设计商标和标签,制定产品标准等。
为进一步拓展红枣产业价值链,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陕西陕北红枣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打造出自己的品牌——“陕北红”。张仁堂团队先后多次前往佳县,以佳县合作社批量生产的黑金枣为原料,采用固-液分步绿色精准发酵技术开发了系列黑枣酒。黑枣酒枣香浓郁、颜色紫宝石色,口感柔和醇厚,富含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多糖、三萜酸等功效物质,营养丰富。
产品好了,销路也要跟得上。张仁堂团队还积极与山东、上海、北京、广东等营销团队对接,为新开发和落地转化的黑金枣及相关产品找到了销售途径。实现佳县木枣产业的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提高了枣农收入。
近两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张仁堂团队无法经常去佳县开展现场指导,但是一直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沟通指导。目前,红润枣业专业合作社正在引进张仁堂团队开发的高抗氧化能力酚枣、黑枣醋等高附加值新产品,为提升佳县红枣产业继续助力。佳县在技术加持下破解了红枣产业的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县城特色林果产业发展的新路子。